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翰墨書道
石鼓文是指唐初在岐州雍縣南三時原發現的十塊鼓形式石上鐫刻的文字。
石鼓上有籀文四言詩,每十首為一組,但發現時文字已殘缺不全。
後人所見,字數意少,其刻石時代及內容歷來眾說紛紜。
近代史學家考證則定為先秦刻,內容為敘述貴族畋獵遊樂生活。
石鼓文傳世北宋拓本以明安國十鼓齋“先鋒”、“中權”、“後勁”三本為最。後傳入日本。現有影印本出版,被書家視為籀文之主桌。有影印本出版,被書家視為籀文之圭臬。
關於石鼓文的發現,那還是唐朝初年的事。當時有人於無 意間,在天興(今陝西寶雞)三時原荒郊的草蔓裡,發現了 九塊古老的鼓形刻石。這一訊息的傳出,立刻弓引起了文學藝術 界的轟動,一時間大詩人杜甫、韋應物、韓愈等紛紛激情澎湃 地對它作詩歌頌。後來到了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4 年),有個名叫向傳師的讀書人,又在一個農民家裡發現了 鼓,雖雖然這鼓此時已被改作春米之日,並且還短了一截,可卻 總算湊齊了十鼓。
原石鼓現在藏於北京故宮博物物院銘刻館。
-
3 # 千年蘭亭
石鼓文刻在十個大小不等的鼓形圓石上,現存三百多字。
《石鼓文》亦稱《獵碣》《雍邑刻石》,是大篆的典範作品,筆畫勻整,結字疏朗,用筆遒樸而有逸氣。
從漢代以來,它一直在陝西鳳翔的田野中,直到唐初才出土,一時轟動,杜甫、韓愈等都有詩盛讚。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
石鼓文是春秋戰國時秦器文字,雖從西周金文發展而來,但它不同於金文過多的裝飾,自然樸質,呈現為一種新風貌。
-
4 # 華聖傳媒
石鼓文是刻在十個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內容是記敘遊獵、行樂的四言詩,十鼓分刻十首詩,故又稱 “獵碣文” 。其筆畫勻整,結體疏朗,樸厚雄渾,用筆遒勁圓潤,具有春秋戰國時期秦文字的典範性,歸於大篆系統。
石鼓文指的是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於唐初,共十隻。每隻鼓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同時石鼓文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並且挖掘事件也比較早,是與唐貞觀年間出土於寶雞的鳳翔。不過因為上面並沒有年代款識,加之缺文少字,而十首詩的詩意又十分隱晦,所以未能考證出石鼓何時所作。據唐代學者研究,認為石鼓文字記載了周宣王出獵的場面,因此斷定石鼓為周代遺物。不過究竟篆刻於文王時還是成王、宣王時,仍有爭論。當時,石鼓文並未被看成是史料,而是被看成研習書法的好模子受到書法家的重視,這使得石鼓文字以拓本形式流傳至今。
關於石鼓文的確切年代,幾千年來學者討論不斷,提出各種看法,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被大家都贊同的確定的結論。現有多位學者認為它是秦景公時的作品。最近,高明先生又對這一問題加以討論,提出了新的見解。他根據石鼓文字形體、刻制工具與秦君稱謂這三方面的證據認為石鼓文的時間應該在戰國晚期,秦惠文王是唯一可以既稱公又稱嗣王的,比較符合石鼓文的內容,文字特徵與刻制工具也屬於這一時期。唐蘭先生曾指出詛楚文和始皇刻石皆晚出,認為石鼓應在前四世紀(獻公時)。Gilbert L Mattos (馬幾道)在研究秦石鼓時也認為刻石的風氣在中國出現較晚,所以石鼓應該是前五世紀的作品。這種見解與高明的看法結合,可以為石鼓文產生於戰國晚期的說法提供比較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