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家園。它是一個圈層結構十分複雜的天體。它的各個圈層都和我們息息相關,而且它們之間時時刻刻都進行著物質交換並相互作用。在地球科學中,地球表面圈層結構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大氣圈是人類和地球生物的保護圈。它吸收太陽的超紫外線、擴散光線,還能使地球表層免受隕石的直接轟擊。科學家們已經計算出:一個人一晝夜要呼吸13立方米的空氣,撥出的二氧化碳需要三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才能將其轉化掉。人的生命過程中撥出二氧化碳,燃燒也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返回到大氣圈裡,又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轉變成植物體纖維或細胞質,使碳固定下來,析出的氧又返回到大氣圈。水圈,是指地球表面的海洋、河湖以及地下水。海洋麵積佔地球表面積的71%。其容積約為13.7億立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主體部分,平均深度都超過4000米。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目前,在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超出80種。海水中的溶解物質不僅影響著海水自身的物理化學特徵,而且也為生物的誕生提供了營養物質和生存環境。科學家們證實,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產生在海洋中,如今,絕大多數的動物門類也都生活在海洋中。陸地的地下水也是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範圍內,淡水總量約為400萬立方千米,其中地下水佔95%,而河、湖水等僅佔3.5%。由此可見,地下水在供給人類和其他生物的需求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另一個圈層。從南極到北極,從陸地到海洋,從平地到高山甚至到地下數百米的深處,生命無處不在。據科學家們統計,地球上的生物有200~450萬種之多,已經滅絕的物種更多。除了人們熟知的動植物外,還有大量的人類用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微生物等。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已經死亡的生物可以轉換成其他的有機質,包括轉變成石油和天然氣、煤等。岩石圈,是地球的表層結構,絕大部分由岩石組成,它們構成了地球的岩石圈。岩石圈是一個厚度不均的圈層,有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之分。大陸地殼比大洋地殼厚得多,一般厚度為33~35千米,最厚的地方大約為50~70千米,而洋殼一般不足7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殼厚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平均厚度可以達到70千米。地球的岩石圈已經形成40多億年了。在漫長的地史時期,其成分、結構、構造直至地球表面的形態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種使岩石圈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組成了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圈層,它們彼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水圈和大氣圈透過水的蒸發、凝結、降水和氣體的溶解、揮發等相互滲透和影響。固體地球介面上下是大氣和水最為活躍的場所。岩石圈的物質也在不斷運動,並透過火山噴發等形式進入水圈和大氣圈。生物生存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的交接帶,它們消耗著資源和能源,之後又產生出新的物質。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正是地球各個圈層長期相互作用的產物。如果你細心觀察身邊的世界,就會發現許多圈層相互作用的現象以及這種相互作用不斷地改變地球面貌遺留下的痕跡。
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家園。它是一個圈層結構十分複雜的天體。它的各個圈層都和我們息息相關,而且它們之間時時刻刻都進行著物質交換並相互作用。在地球科學中,地球表面圈層結構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大氣圈是人類和地球生物的保護圈。它吸收太陽的超紫外線、擴散光線,還能使地球表層免受隕石的直接轟擊。科學家們已經計算出:一個人一晝夜要呼吸13立方米的空氣,撥出的二氧化碳需要三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才能將其轉化掉。人的生命過程中撥出二氧化碳,燃燒也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返回到大氣圈裡,又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轉變成植物體纖維或細胞質,使碳固定下來,析出的氧又返回到大氣圈。水圈,是指地球表面的海洋、河湖以及地下水。海洋麵積佔地球表面積的71%。其容積約為13.7億立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主體部分,平均深度都超過4000米。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目前,在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超出80種。海水中的溶解物質不僅影響著海水自身的物理化學特徵,而且也為生物的誕生提供了營養物質和生存環境。科學家們證實,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產生在海洋中,如今,絕大多數的動物門類也都生活在海洋中。陸地的地下水也是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範圍內,淡水總量約為400萬立方千米,其中地下水佔95%,而河、湖水等僅佔3.5%。由此可見,地下水在供給人類和其他生物的需求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另一個圈層。從南極到北極,從陸地到海洋,從平地到高山甚至到地下數百米的深處,生命無處不在。據科學家們統計,地球上的生物有200~450萬種之多,已經滅絕的物種更多。除了人們熟知的動植物外,還有大量的人類用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微生物等。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已經死亡的生物可以轉換成其他的有機質,包括轉變成石油和天然氣、煤等。岩石圈,是地球的表層結構,絕大部分由岩石組成,它們構成了地球的岩石圈。岩石圈是一個厚度不均的圈層,有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之分。大陸地殼比大洋地殼厚得多,一般厚度為33~35千米,最厚的地方大約為50~70千米,而洋殼一般不足7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殼厚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平均厚度可以達到70千米。地球的岩石圈已經形成40多億年了。在漫長的地史時期,其成分、結構、構造直至地球表面的形態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種使岩石圈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組成了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圈層,它們彼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水圈和大氣圈透過水的蒸發、凝結、降水和氣體的溶解、揮發等相互滲透和影響。固體地球介面上下是大氣和水最為活躍的場所。岩石圈的物質也在不斷運動,並透過火山噴發等形式進入水圈和大氣圈。生物生存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的交接帶,它們消耗著資源和能源,之後又產生出新的物質。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正是地球各個圈層長期相互作用的產物。如果你細心觀察身邊的世界,就會發現許多圈層相互作用的現象以及這種相互作用不斷地改變地球面貌遺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