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21684948492

      《黍離》選自《詩經·王風》,採於民間,是周代社會生活中的民間歌謠,基本產生於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距今三千年左右。關於它的緣起,毛詩序稱:“《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宗廟公室,盡為黍離。閔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這種解說在後代得到普遍接受,黍離之悲成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國之痛。       《黍離》             --《詩經·王風》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註釋  

    1、黍:一種農作物,即糜子,子實去皮後叫黃米,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2、離離:莊稼一行行排列的樣子。  

    3、稷:穀子,一說高粱。  

    4、行邁:道上走。行:道。邁,行。  

    5、靡靡:遲遲、緩慢的樣子。  

    6、中心:內心;  

    7、搖搖:心神不寧。  

    8、謂:說。  

    9、悠悠:遙遠的樣子。  

    10、此何人哉:這(指故國淪亡的淒涼景象)是誰造成的呢?  

    11、實:籽粒。  

    12、噎:食物塞住咽喉,這裡指哽咽。   譯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恍惚不安。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結出粒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難過,哽咽難言。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背景  這首詩作於西周滅亡後:一位周朝士大夫路過舊都,見昔日宮殿夷為平地,種上莊稼,不勝感慨,寫下了這篇哀婉悲傷的詩。   主旨  表達了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每讀此詩,都會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濃濃的憂鬱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嘆的語式又讓感傷的情緒顯得格外深沉、強烈。我曾經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讓詩人“心憂”的到底是什麼呢?詩中沒有說,詩人好象很突然地就憂慮起來了。  從詩的字面看,三章的內容簡潔明瞭:詩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間徘徊,便情不自禁憂傷起來,而且伴隨著黍稷的成長(出苗-成穗-結實),那股傷感越來越濃(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鬱積在詩人的心裡無處宣洩,不得不仰望蒼穹,一聲長嘆: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如此憂鬱悲怨卻又不能說出只有自己才清楚的“心憂”的緣由?壓抑著詩人的顯然是一股沉重強大、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抗爭的勢力。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詩人是不能說?不願說?不敢說?而這一切一切的誘因竟是地裡逐漸長熟的莊稼!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詩人究竟有沒有相知者呢?如果有,那相知者一定與詩人有著同樣的身份、同樣的處境、同樣的感觸、同樣的難言的苦衷。現作為代表“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的一個詞。  賞析  這首詩在抒發對西周滅亡的沉痛時,首先出現的是生長茂盛的農作物,而莊稼生長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廟公室。這種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自然使詩人陷人悲哀之中,行進的腳步變得遲緩。三章反覆出現“行邁靡靡”的詩句,用腳步的遲緩引出心情的沉痛。   這首詩採用的是遞進式的寫景抒情筆法。出現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農作物的部位暗合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後有了顆粒。作者抒發沉痛之情時,依次是“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變得越來越強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後向天發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採用質問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並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s狙神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