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學的特點
微格教學的特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範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微”,是微型、片斷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討及變革的意思,又可理解為定格或規格,它還限制著“微”的量級標準(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觀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範圍內)。微格教學就是把複雜的教學過程分解為許多容易掌握的單一教學技能,如匯入、應變、提問、媒體使用、學習策略輔導、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等。對每項教學技能進行逐一研討並藉助先進音像裝置、資訊科技,對師範生或在職教師進行教學技能系統培訓的微型、小步教學。
(1)學習目標明確、具體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明顯不同就在於對教學過程進行分解,從簡單的單項教學技能入手,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每一項技能的達成目標要求翔實、具體,常用行為目標表述,具有可操作性。在對教學技能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構成完善的目標系統。
(2)學習規模小、參與性強
參加培訓的教師採取分組的方式,小組人數一般3-5人,最我不超過10人,每人講課時間一般5-10分鐘,聽講人由指導教師和其他受培訓者組成。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每一位受培訓者不僅有權會登臺講課,展示自己對某項技能的理解、掌握及運用情況,感受作教師的真實體驗,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學習其他人的講課技巧,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總結經驗。這種小組式教學機動靈活,並可穿插其他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方法體系化。
(3)教學實踐過程聲像化,反饋及時、客觀
微格教學的形成與聲像技術的教學應用是分不開的。利用聲像裝置把每一位受培訓者的講課過程如實客觀地記錄下來,為小組討論及自評提供了直觀的現場資料。受培訓者能及時看到自己的教學行為,獲得自我反饋資訊。有些不太注意的教學細節如多餘的習慣性動作、口頭禪,經細節放大以後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利於及時修正,收到“旁觀者清”的效果,產生“映象效應”。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指導教師的教學負擔,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用於對學生教學行為進行評價和指導,提高了培訓質量和效率。也可利用錄音帶、錄影帶的儲存功能,經過一定階段後再次視聽音像帶,實現延時反饋,對受訓人員進行教學技能的再強化,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利用積累的大量教學聲畫素材,可編輯製作典型的微格教學片,構成微格教學系列教材,用於微格教學實錄前的觀摩及第二課堂學習。
(4)評價技術科學合理
傳統的教師技能培訓中的評價主要是憑經驗和印象,評價指標也不明確、系統。微格教學中不僅對教學技能進行系統分類、明確學習內容,並對教學技能要達到的目標儘量做到細化,提高可操作性,制定科學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一定的評價技術,對每項技能進行公正評價。參評人員不僅僅是指導教師,而且包括試講人自己和其他受訓教師,使資訊反饋多元化、教學評議民主化。評價方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評價與議論相結合,構成綜合評價系統,而且評價是對照著聲像記錄結果,更有針對性、更直觀、具體,評價結果更客觀、符合實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大量運用於教學實踐。我們可以把大量評價資料輸入計算機,從而構建評價模型,使評價結果更直觀、可靠。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之一,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微格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
(5)觀摩示範與模仿創新相結合,新時期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
為了增加對教學技能的感性認識,對某項技能除做理論闡述外,同時提供一些優秀範例(文字的或聲像的)。在觀摩、評論的基礎上結合給定的題目進行教學設計,並鼓勵受培訓者積極發揮主動性,在模仿的基礎上勇於創新,體現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避免過於機械的學習。由於聽講“學生”是指導教師和其他受培訓者,即使在執都過程中出現差錯也不必擔心對學校教學或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心理壓力小,有利於增強掌握教學技能的信心。每一階段的訓練專案要儘量集中,在重點進行單項訓練的同時,注意多種教學技能的組合運用,由線性訓練轉向綜合訓練,使各種教學技能運用自如,達到融會貫通。
(6)教育技術的掌握、應用
師範生或在職教師透過觀摩錄影示範片、施教前的教學設計、操作攝錄機進行教學實況錄影、重放教學實況、計算機教學評價分析等一系列活動,增強了其對教育技術的應用意識和技能。
微格教學的特點
微格教學的特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範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微”,是微型、片斷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討及變革的意思,又可理解為定格或規格,它還限制著“微”的量級標準(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觀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範圍內)。微格教學就是把複雜的教學過程分解為許多容易掌握的單一教學技能,如匯入、應變、提問、媒體使用、學習策略輔導、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等。對每項教學技能進行逐一研討並藉助先進音像裝置、資訊科技,對師範生或在職教師進行教學技能系統培訓的微型、小步教學。
(1)學習目標明確、具體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明顯不同就在於對教學過程進行分解,從簡單的單項教學技能入手,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每一項技能的達成目標要求翔實、具體,常用行為目標表述,具有可操作性。在對教學技能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構成完善的目標系統。
(2)學習規模小、參與性強
參加培訓的教師採取分組的方式,小組人數一般3-5人,最我不超過10人,每人講課時間一般5-10分鐘,聽講人由指導教師和其他受培訓者組成。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每一位受培訓者不僅有權會登臺講課,展示自己對某項技能的理解、掌握及運用情況,感受作教師的真實體驗,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學習其他人的講課技巧,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總結經驗。這種小組式教學機動靈活,並可穿插其他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方法體系化。
(3)教學實踐過程聲像化,反饋及時、客觀
微格教學的形成與聲像技術的教學應用是分不開的。利用聲像裝置把每一位受培訓者的講課過程如實客觀地記錄下來,為小組討論及自評提供了直觀的現場資料。受培訓者能及時看到自己的教學行為,獲得自我反饋資訊。有些不太注意的教學細節如多餘的習慣性動作、口頭禪,經細節放大以後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利於及時修正,收到“旁觀者清”的效果,產生“映象效應”。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指導教師的教學負擔,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用於對學生教學行為進行評價和指導,提高了培訓質量和效率。也可利用錄音帶、錄影帶的儲存功能,經過一定階段後再次視聽音像帶,實現延時反饋,對受訓人員進行教學技能的再強化,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利用積累的大量教學聲畫素材,可編輯製作典型的微格教學片,構成微格教學系列教材,用於微格教學實錄前的觀摩及第二課堂學習。
(4)評價技術科學合理
傳統的教師技能培訓中的評價主要是憑經驗和印象,評價指標也不明確、系統。微格教學中不僅對教學技能進行系統分類、明確學習內容,並對教學技能要達到的目標儘量做到細化,提高可操作性,制定科學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一定的評價技術,對每項技能進行公正評價。參評人員不僅僅是指導教師,而且包括試講人自己和其他受訓教師,使資訊反饋多元化、教學評議民主化。評價方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評價與議論相結合,構成綜合評價系統,而且評價是對照著聲像記錄結果,更有針對性、更直觀、具體,評價結果更客觀、符合實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大量運用於教學實踐。我們可以把大量評價資料輸入計算機,從而構建評價模型,使評價結果更直觀、可靠。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之一,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微格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
(5)觀摩示範與模仿創新相結合,新時期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
為了增加對教學技能的感性認識,對某項技能除做理論闡述外,同時提供一些優秀範例(文字的或聲像的)。在觀摩、評論的基礎上結合給定的題目進行教學設計,並鼓勵受培訓者積極發揮主動性,在模仿的基礎上勇於創新,體現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避免過於機械的學習。由於聽講“學生”是指導教師和其他受培訓者,即使在執都過程中出現差錯也不必擔心對學校教學或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心理壓力小,有利於增強掌握教學技能的信心。每一階段的訓練專案要儘量集中,在重點進行單項訓練的同時,注意多種教學技能的組合運用,由線性訓練轉向綜合訓練,使各種教學技能運用自如,達到融會貫通。
(6)教育技術的掌握、應用
師範生或在職教師透過觀摩錄影示範片、施教前的教學設計、操作攝錄機進行教學實況錄影、重放教學實況、計算機教學評價分析等一系列活動,增強了其對教育技術的應用意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