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周讀書

    中秋的月亮還沒來~

    氣氛已經弄的不行了~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

    只表示時序。

    不過,節還是要過的。

    每當此日,

    帝王們對“月神”行祭拜之禮。

    唐代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

    中秋節,

    盛於宋,

    明清時,

    已與春節齊名。

    說起來,

    如此繁華,

    離不開皇帝們的捧場,

    雖然有粗俗的、溫柔的~

    01 “老情種”李隆基怎麼過中秋?

    唐玄宗顯然算是個古代的文藝青年,

    愛女人,也愛文化。這貨生性儒雅,

    多才多藝,因此,他的中秋節也是逼格滿滿。

    據唐《逸史》《龍城錄》等的描述,唐朝開元年間,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銀,溫柔地灑下層層清輝。

    唐玄宗李隆基在宮中飲酒賞月,廣袖舒展,琴絃笙歌。

    望著皎潔的月光,唐玄宗興致大發,忍不住開始意淫:

    此月普照萬方,如此光燦,其中必有好去處。

    嫦娥竊藥,奔在月宮,既有宮殿,定可遊觀。

    說到此處,唐玄宗仰面長嘆:“只是如何得上去?”

    一旁的方士羅公遠(一說葉法善)說道:“啟稟皇上,這有何難?”

    說著,擲手杖於空中,即化為一座銀色大橋,直通月宮。

    於是,唐玄宗與羅公遠二人移步踏上銀橋,直上青雲。

    過了橋,走上十餘里,見到一座城闕,露下沾衣,寒氣逼人,面前有座玲瓏四柱牌樓。

    抬頭看時,上面有個大匾額,寫有6個鎏金大字 “廣寒清虛之府”。

    羅公遠說:“此乃月宮也。”

    唐玄宗從大門走進去,但見庭前有一棵大桂樹,扶疏遮蔭。仙女數百,素衣飄然,婀娜多姿,隨音樂翩翩起舞於廣庭中。

    唐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記下仙女們優美的舞曲。

    回到人間後,

    唐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聲調整理出一首優美動聽的曲子,然後配上模仿月宮仙女舞姿的舞蹈,這就是聞名後世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夜遊月宮由此成為千古佳話,月宮從此也有了“廣寒宮”之稱。

    顯然,這只是古人腦洞大開,

    所塑造的帝王和神仙的故事,妥妥是篇爽文罷了。

    不過按照真實的史實,

    其實唐玄宗在中秋節之前還設過千秋節。

    唐玄宗的生日是農曆八月初五,曾有一位大臣上奏,請求將其生日設為“千秋節”。

    唐玄宗很喜歡“千秋萬代”的寓意,

    但認為僅僅因一人上表便設一個全國性的節日,欠妥。

    於是,第二年過生日時,文武百官便聯名上表,一致要求將唐玄宗生日設為“千秋節”。唐玄宗欣然允之。唐教坊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部大麴《千秋樂》。

    當時在“千秋節”上表演的教坊大麴還有《蝶戀花》《清平樂》等,其中最有名的樂舞當數《霓裳羽衣曲》。此曲最初由楊貴妃親自表演,但宴請賓客老讓“娘娘”作舞,有些屈尊,便改由舞藝出色的楊貴妃侍女張雲容表演,再後來改為雙人表演,最後由15歲以下少女組成的300人的大型舞隊表演。

    天寶七年(748)三月乙酉日,皇都大同殿的柱子上忽然生出了靈芝,並有珠玉般的“神光照殿”。文武百官聯合上奏,“請加皇帝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並認為過去將皇上的生日設為“千秋節”欠佳,因為千秋萬代畢竟有限,希望皇帝順應天道,將“千秋節”改為“天長節”,讓大唐的江山天長地久。唐玄宗龍顏大悅,於是在天寶七年八月己亥日頒詔將“千秋節”改為“天長節”。

    後來到了756年,唐玄宗退位,唐肅宗李亨登基後,將自己的生日九月初三日定為“天平地成節”。

    由於這兩個節日靠得比較近,朝廷便有合二為一之意。八月十五日正好處於這兩個節的中間,便將兩節折中為“天長節”,而把慶賀的日期改到八月十五。中唐詩人戎昱曾寫過一首《八月十五日》,從詩中可以看出這個日子確實跟“千秋節”“天長節”有關:“憶昔千秋節,歡娛萬國同。今來六親遠,此日一悲風……梨園幾人在?應是涕無窮。”

    杜甫也在《“千秋節”有感》中寫道:“自罷千秋節,頻傷八月來。先朝常宴會,壯觀已塵埃……寶鏡群臣得,金吾萬國回。衢樽不重飲,白首獨餘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迅曾拒絕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說自己不配,依你看,他的文章,可以角逐諾貝爾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