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薛定諤的箭頭

    國際外交依然是為本國利益最大化服務的!!!他認為希特勒會敗,因此保持中立。事實證明他做出了對本國最有利的事,那他的外交就是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

  • 2 # 子屠龍

    沒有德、意法西斯勢力的幫忙,就沒有弗朗哥的西班牙統治。1936年,左派的西班牙共和政府成立,右派的軍隊勢力不甘心退場,雙方一系列的調停宣告失敗,戰爭成為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

    當年7月17日,西屬摩洛哥駐軍率先發動武裝叛亂,當時的領頭羊是聖胡爾霍。不過,他沒多久就死於飛機失事,就這樣弗朗哥接手叛軍領導權。由於吉羅政府沒有重視叛軍,以至於弗朗哥趁機攻佔塞維利亞等城市,迅速掌管地盤並發展壯大。

    等到共和國政府醒悟,叛軍已經蔓延到各地,短短10來天,控制著同葡萄牙接壤的西部地區。共和國新政府上臺,立即組織武裝民眾對叛軍進行硬碰硬,很快挫敗叛軍的攻勢。

    就在這時候,德國、義大利的法西斯“柏林-羅馬軸心”開始支援叛軍,他們不僅幫助弗朗哥運送叛軍,而且提供大量飛機、坦克、艦艇、彈藥的援助,甚至直接派出正規軍來西班牙參戰(德國出兵5萬,義大利出兵15萬)。

    而英、法兩國宣佈中立,並策劃成立由27個國家參加的“不干涉西班牙事務國際委員會”,名義上禁止向西班牙內戰雙方輸送物資,實際上德、意可以轉手買到所需的一切物資。

    共和國政府危矣!蘇聯的共產國際號召組建“國際縱隊”,53個國家約3.5萬名進步人士來到西班牙抗擊叛軍,其中有著名的畢加索、海明威、白求恩等。儘管如此,得到良好裝備的叛軍,南北兩路出擊,在戰場佔據上風。

    1936年10月,弗朗哥當選“西班牙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家元首”,麾下兵力集中進攻馬德里。隨著西班牙各地的相繼失陷,英法兩國宣佈與共和國政府斷交,弗朗哥則終於在1939年3月拿下馬德里。

    1936-1936年西班牙內戰的結束,既標誌著西班牙民主轉型的失敗,也意味著弗朗哥獨裁統治的建立。不久的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廢待興的西班牙,選擇中立的政策,弗朗哥並不因德、意的幫忙而上他們的船。

    然而,善於察言觀色的弗朗哥,遊走在德、意、美、英之間,並非百分百的中立國。他曾因德國的迅速勝利,而派出數萬志願者的“藍色軍團”去蘇聯參戰;他也會因德意的敗局,而馬上下令讓“藍色師團”回國……

    弗朗哥的二戰立場,遭到很多國家的鄙視,尤其讓德、意法西斯看不上。即便是戰後的1946年,西班牙依然不能加入聯合國,不能參與國際事務。聯合國的看法是:弗朗哥征服是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援下武力奪權,不是西班牙人民的代表。

    幸好,弗朗哥積極主動尋求改變外交孤立,藉助“1947年冷戰開始”之契機,讓美國同意將西班牙納入馬歇爾計劃的提案。西方國家處於戰略考慮,逐漸對西班牙伸出援手,弗朗哥總算鹹魚翻身。

    “一個統治者如果做不到像華盛頓那樣,至少要做到像弗朗哥那樣,同樣也是國家之幸、民族之福。”對於弗朗哥的二戰中立政策,很多人都持有積極的評價,因為不參戰讓西班牙老百姓免受戰爭之苦,少了很多人間的悲劇,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或許,弗朗哥對不住德、意法西斯,但他無愧於一名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外交成績不僅及格而且是高分。

  • 3 # 愛之育之

    佛朗哥,在德意全力支援下。

    掌控了西班牙的權力。

    儘管佛朗哥感激兩位大哥的傾力相助。

    但是作為一個強烈的民主主義者。

    一切考量,皆須遵從西班牙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歷史的經驗告知後人。

    坐山觀虎鬥。

    等勝利者較明顯了,再表明態度也不遲。

    先別摻合,等待好戲,看清眉目,再下決心。

    此經驗雖然老套,但效果奇佳。

    一戰時,美國先做一個拉偏架的和事佬,兩邊統吃,迅速壯大。

    等雙方力竭氣盡,美國出手,尋得利益最大化。

    二戰時,美國還是先做一個拉偏架的和事佬,又兩邊統吃,賺得盆滿缽滿。

    隨後參戰,又尋得最大利益。

    伊朗哥不想趟德意的混水。

    樂做壁上觀。

    不見免子不撒鷹。

    故,弗朗哥,不失聰明之舉。

    #凌遠長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灰熊將帕森斯送走內心竊喜,終於“甩掉了”!網友:你們又弄來了兩個“垃圾合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