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明啟
-
2 # 50後男人
馬歇爾計劃,正式名字是“歐洲復興計劃”,因由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提出而得名。
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歐洲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二戰中,歐洲基本已經打爛,可以說,當時世界上的工業化國家,經濟都已經毀得一塌糊塗了,也只有躲在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沒事,也就美國有這個能力提出這樣的計劃了。
馬歇爾提出這個計劃時,是將蘇聯及東歐國家也列入計劃當中的。一開始,斯大林對該計劃也表現出了“謹慎的興趣”,並派出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與歐美等國商談此事。談判過程當然不會順利,歐美等國當然會對蘇聯提許多要求,其中的一些要求蘇聯人是不能容忍的。比如,蘇聯人就認為美國企圖插手自己的勢力範圍東歐等國,危及自己的安全;另外,該計劃與蘇聯實施的計劃經濟體系也無法調和……最後,蘇聯人否定了馬歇爾計劃,並提出了自己替代的方案--莫洛托夫計劃。從此,東西歐兩大陣營走上兩條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一條是市場經濟,一條是計劃經濟。
平心而論,蘇聯人錯過了馬歇爾計劃,失去了一個快速發展經濟好機會,更拖累了東歐一眾國家。但是,這也是必然的,在當時的兩個陣營不同的意識形態影響下,這種合作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即便蘇聯願意加入,談判過程也不會順利;美華人雖然口頭上表現出了“誠意”,其實國內也不可能透過大規模援助蘇聯的計劃,就像今天俄羅斯始終無法完成WTO談判一樣。
-
3 # 兵器世界
其實沒那麼複雜,蘇聯之所以拒絕馬歇爾計劃的經濟援助,就是懼怕自己的15個加盟國和好不容易獲得東歐勢力範圍被同化,因為馬歇爾計劃並不是簡單的把錢交給你花,而是要把本國經濟併入到美國自由經濟市場中去,言外之意是美國政府花錢給自己的企業尋找市場。美國今天的經濟霸主地位與該計劃有很大關係。
很明顯,一旦蘇聯接受了這個計劃,就等於把自己的經濟命脈交給了西方,這就好比今天的伊朗一樣,因為國內經濟與西方自由經濟市場高度相連,很容易受到相應制裁。只要美國政府下令對蘇聯進行哪怕一個領域的制裁,都有可能導致蘇聯的經濟崩潰。
(馬歇爾計劃援助國,都加入了北約)
正因為如此斯大林不被天上掉的餡餅所惑,堅持經濟自主化、保護社會主義陣營的安全和團結,才拒絕西方的援助。當時的蘇聯雖然是一窮二白!一半以上的社會財富被納粹燃起的戰火焚燬,但是基本的工業設施還在,回覆生產力只是時間問題。
東歐國家和蘇聯本土是遭受戰火最嚴重、人口損失最厲害的地區,這就造成人口銳減老百姓的心理創傷巨大,但是與此同時生活壓力反而減輕了,有限的土地可以輕而易舉的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說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迫切的需要援助。
-
4 # 關注時代性
馬歇爾是時任國務卿,當時二戰剛結束,世界安全秩序和世界經濟秩序要重建,歐洲戰後,百廢待興,殘垣斷壁,一片廢墟要重建,歐洲社會動盪不安,大有被紅色浪潮所席捲之勢,老牌帝國揺搖欲墜,歐洲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方向選擇。
美國與蘇聯欲在全世界範圍爭霸權,分別建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以蘇聯為首的華沙集團,就此進入冷戰時期。
在這國際形勢背景下,美國務卿馬歇爾提出1OO億美元拯救西方列強,史稱巜馬歇爾計劃》,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美國在這計劃中,美國贏得了裡子,歐洲列強贏得了面子。
蘇聯與美國世界範圍內爭霸主,是不可能加入馬歇爾計劃的。
回覆列表
一,二戰結束後歐洲遭受戰爭帶來的嚴重破壞,美國主動考慮對歐洲進行鉅額經濟援助和協建設想和計劃,因由國務卿馬歇爾總攬提出,故稱馬歇爾計劃。又叫歐洲復興計劃。
二,考慮到在擊滅希特勒過程中,蘇聯是軍事意義上的同盟國,美國考慮同樣對蘇聯及它的衛星國給予經濟援助和協建,否則講不過去。
四,接下來在進行的商談協議中,歐洲和美國一致同意進行統一的市場建設~一體化(歐盟前奏),蘇聯感到與它的計劃經濟格格不入,退出接受該計劃,並斥責、阻止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參加,其他東歐衛星國見狀均不敢提出參加了(蘇聯控制東歐國的開始)。
這就是過程。馬歇爾計劃實行了四個財政年度,美國付出130多億美元巨資,有力的援助了歐洲的戰後重建。美國內也有提出批評意見,認為美國為二戰無償付出太多,還搭上傷亡百萬官兵,現又進行經濟上無償援助,是開了拿納稅人錢援助他國經濟先例。也造成了蘇聯反而把東歐國家加緊控制成附屬國和走入計劃經濟。形成東西兩大陣容並走向冷戰。
馬歇爾計劃的條款原則精神,延伸到加勒比海地區、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建設、日本朝戰建設、加拿大貿易建設,直至伊拉克、阿富汗戰後重建,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