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趙家人說歷史

    科舉制度自唐朝開始,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世族壟斷統治階級的現象,讓寒門的菁英可以經由科舉考試一舉躍龍門,成為政府官員,實現階級躍遷,讓社會一直有著上升的通道,很大的程度是緩和了社會上的階級矛盾。

    當然既然科舉是選舉官僚的方式,考什麼就很受考究。在封建時代,多半是以四書五經為標準教科書,讓廣大士子鑽研在儒家思想當中,出發點是建立核心道德思想,希望在法制不足的地方,由各人內心中的道德來做一些有益於民的好事情。

    正如同我們如果接受怎樣的教育,就會傾向怎樣的思維模式。科舉制度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人心,讓官僚制度不至於腐敗得太過迅速。但是讀書考科舉對於一般士子學生來說,只是建立了第一層的人生觀。等到考試考上,或是久考不上時,他們會發現他們面對的世界跟書上說的不一樣。也就是世界觀的認知開始確立,也跟人生觀產生衝突。

    為了能更好地活在這個社會,於是人生觀跟世界觀要開始調和。有人選擇相信自己的人生觀,立志要改變世界,有人認為這世界是對的,讀的書是錯的,所以解構了既有的人生觀,開始跟充滿惡意的世界狼狽為奸,同流合汙。而百官之間對於政見的相異與權力的追逐,互相傾軋又更讓堅持儒家的道德觀更難。

    所有讀書人參加科舉都是為了功成名就,追求成為名臣將相,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但是往往書中的道德觀不足以遏止人心的貪慾。因此清官總是極少數,鉅貪也並不多,但是你要官不貪汙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每個封建王朝越到末年,整體的架構積累的問題與貪官的比例也會更高。科舉的作弊比率也會提高,因此唐朝的黃巢考不上,清朝的洪秀全也考不上。

    黃巢也是讀過書的人,卻可以徹底流民化,屠城食人,運用恐怖統治鞏固自己的權力。黃巢因為科舉考不上,寫下了一首有名的《不第後賦菊詩》來發洩心中怒力。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對於出身富豪之家的有才之人,社會階層的上升通道壅塞是很嚴重的。

    而洪秀全也是如此。

    在科舉失敗之後,也面臨了人生觀的解構,他徹底地放棄了儒家的那一套,因為那不能帶來成功,他接受了梁發的《勸世良言》當中的基督教架構,並在失意之中,將自己的欲求與價值觀經由基督教的傳說進行重組,利用西方教會的發展模式,在當時政府權力不能有效管轄的廣西開始發展。

    吸納群眾,採行公有制,初建有效率的組織得到迅速發展的打敗了顢頇的滿清南方地方督撫們。這並不是思想禁錮的失敗跟基督思想的誘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社會的底層生活遇到困難,而領導底層的中階層人士卻完全見不到社會的上升通道。

    他們不是擺脫思想的禁錮,而是他們已經無法從這套思想獲利了。然後結合當時的社會狀況,便有如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了。

    科舉確實能夠穩定統治,禁錮思想。但是它並不是萬靈丹,還需要完整的配套。

    科舉實行之後,每個朝代的末年都有民亂:唐朝有黃巢之亂,北宋有方臘之亂,元朝是紅巾起義,明朝是流寇之亂,清朝則是太平天國之亂。

    會發生大型民亂的不是因為思想不忠,而是因為民生凋敝。反也死,不反也死啊!

    即使沒有洪秀全,也會有陳秀全,林秀全。這就是歷史的程序。

    遍地都是王,短暫又輝煌

  • 2 # 浪漫男孩oo7

    愛之切恨之深吧,曾經他也躊躇滿志,一腔熱血為朝廷,不過天庭給了他更高的使命,不過的不過他選擇的是西洋的天庭,在我神州大地混不起來。清朝引導禁錮思想,可惜他解放的太過頭,失去了理性,只有理論的空架子,沒有自上而下的落實落地,所以不算拜託,只是自己挖坑埋別人也埋了自己...

  • 3 # 兵部侍郎261

    洪秀全到死也沒有擺脫科舉的怨念,他自始至終都要出人頭地,從村裡的神童到數次科舉不第成為村裡的笑柄。因此對於他起事後對四書五經的態度除了政治宗教方面的需要外,可以理解為因愛生恨。

  • 4 # 東方欲曉63367541

    洪秀全屢試不中,對科舉制度是絕望的,所以受梁阿發的影響創辦了拜上帝教,這和當時的環境有關,加之清朝象陶樹、林則徐、和後來的曾國藩、駱秉章此類幹練的官員少,官場腐敗,效率低給了洪秀全起事造反的舞臺,象左宗棠這的傑出人才也沒有考中進士,可見科舉考試的艱辛。

  • 5 # 旋風騎士長

    因為洪秀全哪個時期,西方思想已經進來了,只是不被當權者所接受,像洪秀全就是接受(聖經)裡面的思想,要不然怎麼叫(太平天國),就是西方傳教士引進的

  • 6 # 追夢人良子

    洪秀全。一心想求富貴當官最開始也走的科技道路,但是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可以參考後期的天王師內水平。如果要考上科舉,那除非是考官全體瞎眼他考不上,恰恰經證明了。清朝不夠,腐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模仿歌星唱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