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值型產品市場認可度偏低
“提到打破剛性兌付,告別保本保息產品,投資者可能會有些牴觸。”上述股份制銀行網點負責人表示,“事實上,理財產品淨值化並不可怕。”該行兩三年前就一直在推淨化型產品,“我們之前推了一款產品,當時的業績比較基準是5.6%,但最終給投資者的收益是6%,可以說比預期收益型產品收益更豐厚。”
“對於投資者而言,產品的收益、流動性、風險是否能夠匹配自身需求,是決定這類產品是否會受到目標客戶青睞的重要因素。”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分析稱。
魏驥遙表示,從收益角度來看,淨值型產品可能會將部分風險讓渡給投資者,促使此類產品的投資空間更大,整體平均收益表現或將呈現多樣化。同時,根據資產標的不同、估值方式差異,不同型別的淨值型產品收益表現也可能有所差異。但整體而言,隨著剛性兌付被打破,理財投資風險將逐步轉移至投資者身上,銀行投資的空間將更大,產品收益或將有所提升。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淨值型產品仍然分為封閉式及開放式兩種型別,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選擇相應型別的產品。
從風險角度來看,可以預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模式仍將以穩健為主,整體收益波動不會過大。
因此,在理財專家看來,銀行系淨值型產品將保留銀行類理財產品風險偏低、收益相對穩定、流動性選擇多樣化的特點,足夠滿足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銀行須加強產品轉型引導
“在當前監管環境調整的壓力下,推動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產品的認知有其必要性,即使不能馬上實現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產品的認可,但也要在時機成熟時,迅速提升淨值型產品在市場中的認可度。”魏驥遙表示。
他認為,目前商業銀行可從兩個層面增強投資者對於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首先,從理財產品層面,分客戶型別逐步推出相應的淨值型產品是相對可行的方式。也即是透過對機構客戶、高淨值客戶、普通個人投資者分步驟、由上及下地推出相應的淨值型產品,避免在過渡期結束後集中推出,被動面臨比較明顯的客戶流失和流動性風險。
其次,供給側環境的變化將倒逼投資者需求分化更為明顯,單一理財產品或將較難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投資需求。未來商業銀行必須增強客戶需求的挖掘及定位,並整合存款業務、理財業務、代銷業務等打造完善的產品池,並以標準化、專業化、綜合化的財富管理流程輔以先進的財富管理系統,實現產品組合與客戶需求的完美匹配,從而留住客戶。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政策層面大力推動行業打破剛兌,並提出對於優先完成整改的機構給予一定的監管激勵,但對於銀行而言,率先打破剛性兌付,並出現產品不能按時兌付的銀行,必然受到巨大的聲譽損失,導致客戶的流失,進而傳導至傳統業務,將對銀行的整體發展造成衝擊。
這也就是說,監管激勵的強弱或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時間範圍內影響淨值化轉型的進度,尤其是在轉型初始階段,監管激勵對於淨值化的影響程度偏弱。
“推動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可能更多需要依靠商業銀行提交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計劃,預計對於不同發展程度的銀行,資管業務整改計劃的時間點將有明顯差異。”魏驥遙表示,監管或將給予大中型銀行更大轉型壓力,對其時間安排提出更高要求。在大中型銀行率先打破剛兌後,中小型銀行能更容易實行投資者教育,整體行業轉型進度將加快。
投資者購買淨值型產品應注意三點
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購買淨值型產品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投資者應挑選具有較好投資管理能力的銀行所發行和管理的產品,除一些大型銀行外,理財業務發展程度較高的城市商業銀行由於產品收益管理能力較強且收益水平高,通常較受投資者歡迎。其次,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管理需求,選擇風險等級和產品週期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求的產品,切勿被一時的高收益所矇蔽。再次,在購買淨值型產品後,投資者應定期關注產品的資產配置和淨值變化情況,在獲得最大化收益的同時防範潛在的投資風險。
就商業銀行而言,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銀行理財客戶在風險偏好上與其他金融機構客戶存在一定的定位差異,所以準確的客戶定位輔以與之匹配的產品風險等級,有利於加快低風險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產品的接受速度。
“同時,在宣傳方面,可以採取客戶更加方便檢視和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對過往業績進行展示,用資料說話,消除客戶對於淨值型產品的不安心理。
淨值型產品市場認可度偏低
“提到打破剛性兌付,告別保本保息產品,投資者可能會有些牴觸。”上述股份制銀行網點負責人表示,“事實上,理財產品淨值化並不可怕。”該行兩三年前就一直在推淨化型產品,“我們之前推了一款產品,當時的業績比較基準是5.6%,但最終給投資者的收益是6%,可以說比預期收益型產品收益更豐厚。”
“對於投資者而言,產品的收益、流動性、風險是否能夠匹配自身需求,是決定這類產品是否會受到目標客戶青睞的重要因素。”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分析稱。
魏驥遙表示,從收益角度來看,淨值型產品可能會將部分風險讓渡給投資者,促使此類產品的投資空間更大,整體平均收益表現或將呈現多樣化。同時,根據資產標的不同、估值方式差異,不同型別的淨值型產品收益表現也可能有所差異。但整體而言,隨著剛性兌付被打破,理財投資風險將逐步轉移至投資者身上,銀行投資的空間將更大,產品收益或將有所提升。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淨值型產品仍然分為封閉式及開放式兩種型別,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選擇相應型別的產品。
從風險角度來看,可以預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模式仍將以穩健為主,整體收益波動不會過大。
因此,在理財專家看來,銀行系淨值型產品將保留銀行類理財產品風險偏低、收益相對穩定、流動性選擇多樣化的特點,足夠滿足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銀行須加強產品轉型引導
“在當前監管環境調整的壓力下,推動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產品的認知有其必要性,即使不能馬上實現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產品的認可,但也要在時機成熟時,迅速提升淨值型產品在市場中的認可度。”魏驥遙表示。
他認為,目前商業銀行可從兩個層面增強投資者對於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首先,從理財產品層面,分客戶型別逐步推出相應的淨值型產品是相對可行的方式。也即是透過對機構客戶、高淨值客戶、普通個人投資者分步驟、由上及下地推出相應的淨值型產品,避免在過渡期結束後集中推出,被動面臨比較明顯的客戶流失和流動性風險。
其次,供給側環境的變化將倒逼投資者需求分化更為明顯,單一理財產品或將較難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投資需求。未來商業銀行必須增強客戶需求的挖掘及定位,並整合存款業務、理財業務、代銷業務等打造完善的產品池,並以標準化、專業化、綜合化的財富管理流程輔以先進的財富管理系統,實現產品組合與客戶需求的完美匹配,從而留住客戶。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政策層面大力推動行業打破剛兌,並提出對於優先完成整改的機構給予一定的監管激勵,但對於銀行而言,率先打破剛性兌付,並出現產品不能按時兌付的銀行,必然受到巨大的聲譽損失,導致客戶的流失,進而傳導至傳統業務,將對銀行的整體發展造成衝擊。
這也就是說,監管激勵的強弱或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時間範圍內影響淨值化轉型的進度,尤其是在轉型初始階段,監管激勵對於淨值化的影響程度偏弱。
“推動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可能更多需要依靠商業銀行提交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計劃,預計對於不同發展程度的銀行,資管業務整改計劃的時間點將有明顯差異。”魏驥遙表示,監管或將給予大中型銀行更大轉型壓力,對其時間安排提出更高要求。在大中型銀行率先打破剛兌後,中小型銀行能更容易實行投資者教育,整體行業轉型進度將加快。
投資者購買淨值型產品應注意三點
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購買淨值型產品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投資者應挑選具有較好投資管理能力的銀行所發行和管理的產品,除一些大型銀行外,理財業務發展程度較高的城市商業銀行由於產品收益管理能力較強且收益水平高,通常較受投資者歡迎。其次,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管理需求,選擇風險等級和產品週期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求的產品,切勿被一時的高收益所矇蔽。再次,在購買淨值型產品後,投資者應定期關注產品的資產配置和淨值變化情況,在獲得最大化收益的同時防範潛在的投資風險。
就商業銀行而言,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銀行理財客戶在風險偏好上與其他金融機構客戶存在一定的定位差異,所以準確的客戶定位輔以與之匹配的產品風險等級,有利於加快低風險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產品的接受速度。
“同時,在宣傳方面,可以採取客戶更加方便檢視和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對過往業績進行展示,用資料說話,消除客戶對於淨值型產品的不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