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痛痛快快李咯

    拼音,是近代以來才開始通行的漢字注音方法,那麼,在沒有拼音的古代,人們是用什麼方法來記錄漢字的發音呢?

    中國古代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最為成熟的注音方法,稱為“反切”,或“反語”。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由兩個漢字相拼給另一個漢字注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與所切之字疊韻”,也就是說,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比如:“東,德紅切”,即“東”的聲母與“德”的聲母相同「d」,而其韻母及聲調與“紅”字相同「ōng」,故“東”的發音為「dōng」;又如:“反,甫晚切”,即“反”字的聲母與“甫”字的聲母相同「f」,韻母及聲調與“晚”字相同「ǎn」,故“反”的發音為「fǎn」。 古人切語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與所切之字疊韻;上字以定清濁,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東,德紅切”、“反,甫晚切”。 反切,唐朝以前稱為“反”,“反者,覆也”,因避諱而改作“翻”;宋朝開始才稱作“切”,“切者,摩也”。因此,反切就是“反”和“切”兩種說法的合稱,即“反覆切摩”之意。 「反者,覆也,切者,摩也。所謂反切者,蓋反覆切摩而成音之義也。」——《李氏音鑑》 「音韻輾轉相協謂之反,亦作翻,兩字相摩以成聲韻謂之切。」——《禮部韻略》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於悉(一)、而至(二)、穌甘(三)、賽字(四)、歪古(五)、賴舅(六)、淺滴(七)、北瓜(八)、偕柳(九)、賒遲(十); 2、「天、地、人」:梯顛、道基、日辰; 3、「春、夏、秋、冬」:闖墩、胡雅、巧偷、督工; 4、「上、下、左、右」:時掌、硝大、宗洛、依舊; 5、「東、南、西、北」:杜松、那含、曉雞、博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啤酒酵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