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了悟來彌補

      採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良宵總淚零。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  【譯文】  海天,天空、夜空;冰輪,皎潔明月;碧落,天界,道家對天界的稱呼。又是良宵月圓之夜,可惜月圓人難圓,我又想你了,心裡泛起陣陣苦楚。每一次都是這樣,良宵佳節,卻讓我一個人孤單的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清淚滿面。好想和你再相見。只有去你現在生活的天界,才能相見麼?是今生麼?可惜今生無緣上天界,被捆縛在愁緒裡,一次又一次的想念你。我想你,很想你。  《採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為中國清代滿洲正黃旗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詩詞。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洲,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項鴻祚、蔣春霖在清代詞壇分鼎三足。  納蘭性德生於天潢貴胄之家,赫赫宰相府,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年少聰穎過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歲時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後授三等侍衛,循進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後誥贈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後妻子亡故,繼娶官氏,賜淑人。其妾顏氏,後納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選夢詞》。納蘭性德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葬於京西皂莢屯。留有三子四女。  納蘭性德一生所交,多為漢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其居淥水亭經常為他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無形中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  納蘭性德雖然生命短暫,但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賦一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而且,這些多是其鞍馬扈從之餘完成,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8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多稱《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 2 # maimi32709

     採桑子·年年才到花時候  無名氏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1,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2。  【註釋】  1 成旬:一作“經旬”,即連續下雨十來天。  2 “做春”句:是說當初還不如不要做春。  【評解】  這首小詞,從花時風雨、耽誤尋花,抒發感懷。年年花期,風雨交加,陌上尋花,皆為所誤。待到放晴,花已成塵。因此,還不如當初不要“做春”。全詞輕柔含蓄,語淺意深,風格和婉,喻意清新。  採桑子  無名氏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  這首尋花詞似乎隱含著作者對命運的深刻感受。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這位詞人一生苦苦尋花而又尋求不得,正表現了他生命中苦苦追求的美好事物的失落。是求愛不成?還是懷才不遇,理想難以實現?無名氏的詞本事無考,不好作具體肯定,但詞中對造化弄人的哀嘆,確實是作者命運觀念的形象寫照。  上片寫有花無晴。“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不肯開晴”,作者年年思花、盼花,可是,年年到百花欲開時,天公便不作美,風雨成旬(一旬,十日,這裡泛指時間長),不肯開晴。老天好象故意與人作對似的,使年年有花變成無花,“誤卻尋花陌上人。”苦苦思花、尋花,終因天雨而不得。真是天公無情,造化弄人,命運是多麼的冷酷!  下片寫有晴無花。“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有了尋花的機會,卻“花已成塵”,希望又成泡影。命運真是殘酷,連一絲絲的機會都不肯施予!“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作者把一切艾怨投向冥冥中的花神:既然叫人難尋花,又何必百花盛開在春天。這兩句結尾看似空靈,實則沉痛,充分表現出作者對命運之神既怨恨不滿又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  詞的上下兩片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體系。花與天氣形成了“有花無晴”和“有晴無花”的相反相成的對比,這就在哲理上織成了一張命運之網,把人籠罩在其中,無法逃遁。  作者對命運的感觸完全融化在生動的藝術形象之中。以尋花來象徵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有花無晴、有晴無花來表現命運對人的作弄,使外在的形象與內在的寄託渾然一體。詞情顯得委婉含蓄、深沉蘊藉。  全詞筆調悽婉、感傷,興寄婉曲、語言清新流麗,很好地抒發了作者對命運的哀怨之情,呈現出一種柔婉的悲劇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企業內部的“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