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我頭上有什麼
-
2 # 思諾伐課
我是今天喂支付寶小雞的時候才知道有“母親水窖”這個專案,查了一下資料,很有感觸。說說我的或是我們村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張家口壩上一個挺偏僻的村子裡,關於水最早的記憶是隻要下雨的時候,要把家裡所有的桶、盆子放到房簷下邊接水,爬在窗子上看著水從房簷上滴進桶裡可能是我一輩子都不能忘掉的記憶;關於水井或水窖我最早的記憶是村裡人集資打井,據說打到60多米深打出水來了,水很甜,一直甜了很多年。當年修了一個水泥的蓄水池,要先把水抽到水池子裡再一桶一桶的放出來,大家用扁擔挑回家;這個水只是供人喝的,抽的多了水位確實會下降。飲牲口開始是有條很小的河還有水(據長輩講:應該叫空山水,又苦又澀,人是不能喝的),後來河斷流了;在離村大概2-3公里外有一口井,在集中在那兒飲牲口;大概也有二三十米深,還是那種手搖井,在沒有這個60米深的井之前大家都是從這個井裡挑水喝,但用的多了水位就下降了,正常人喝都保證不了。所以我們村裡養的些牛呀、騾子呀、羊呀的,忍飢是不用耐渴是必須的。
網路圖片,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
還有一件事兒印象深刻:小時候蓋房子用的土“積子”(抱歉不知道字寫的對不對),包括蓋房子活泥時要套著騾車去很遠的地方拉水。
當年就是蓋這樣的房子
“土積子”,抱歉實在沒找到更清晰的圖片
做“土積子”用的工具
搜這些圖片的時候就是滿滿的回憶呀!當然,重要說一點,我的家鄉現在不僅飲水沒問題,而且經濟發展也還可以,應該到“小康”水平吧!
但是,中國真的很大,有一些更偏遠的地方真的還在為水而發愁,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窮困線以下。不存在想做公益沒的做,而是公益之路依舊任道而重遠!
-
3 # 老農大黎
母親水窖工程還比“1.2.1工程遲好多年。在我們農村中,最早的水窖就是121工程,就是每1戶一口水窖,你證有2畝農田可以澆水。這就是在乾旱的時候,保證有糧食吃。確實,在八十年代,我們農村幾乎連年乾旱,農村中人的生活無法解決。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建水窖,以備秋季存雨水,春天干旱時用它澆水或者是解決人畜飲水。
後來才有了母親水窖工程。不管是什麼水窖,在那個年代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為農村人算是解決了實際問題。
現在,隨著各地農村自來水的普及,水窖漸漸的失去了它的作用,好多水窖也由於年代久,加上在當時建造時簡單,出現了破裂漏水等問題,好多已經不能用了。它也會慢慢的退出歷史的舞臺了,好多年輕人就都不知道它了。
-
4 # 氣壯山河
自來水的普及,的確取代了古老水窖(井)的應用。這與中國城鄉建設的偉大成就是分不開的,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
自來水的廣泛運用,使人們從尋找水源、挑水、運水……的忙碌和“勞累”中“解脫”了出來。使更多更好的勞動生產力投入到了“四化”建設之中,就某種意義而言,也助力著城鄉建設的發展與程序。
僅從現實生產與生活角度看,自來水對邊遠山區、或人口密度不大的農村水窖(水井)的影響甚微。就個別地方而言,在一定時間內,使用水窖仍然是助益的。
但對城市近郊或城中的某些水窖而言,可能有質感方面的影響或變化。若就其利用角度來看,可以安裝潛水泵,用於綠化帶的澆灌、或公廁的清潔衛生用水,亦可降低相應成本……。
從未來和長遠角度看,對閒置水窖(水井)還應予保護或保留。並可視其“質”的相應情況,發揮應有作用。比如:用於旅遊觀賞性、商業性桶裝水、瓶裝水、抗旱用水、澆灌用水……等,充分利用資源,發揮相應的作用。
回覆列表
很多偏遠一點的農村地區修了很多水窖來解決飲水問題,不僅花費巨大,水質得不到保證,而且用水沒有自來水方便。
為了解決現狀,國家有一些惠民工程,像我們那裡為了解決偏遠山區飲用水問題,由政府牽頭出錢免費給村民安裝自來水,而且水費也非常低,基本採用低保補助,退費等政策。
隨著國家供水企業的發展,將逐步取代母親水窖,我市水務集團日綜合生產能力18.4萬噸,下屬區縣子公司已經基本覆蓋周邊區縣農村做到家家戶戶有自來水用,當然一些非常偏遠的山區還沒有完成覆蓋,還保留了一些水窖,但是未來這些水窖還是會被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