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一世界

    第一部分在中國歷史上,隨著儒學與封建政治的結合,歷代的統治者也不斷地提高孔子的地位,對其進行褒封加諡。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孔子去世後,魯哀公親制誄文,尊稱孔子為“尼父”。以後,歷朝都有封建帝王在尊崇儒學的同時對孔子進行封諡。第二部分西漢平帝元始元年(1),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東漢和帝永元四年(92),改封孔子為“褒成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追尊孔子為“文聖尼父”。北周靜帝大象二年(580),追封孔子為“鄒國公”。隋文帝開皇元年(581),追尊孔子為“先師尼父”。唐高祖武德七年(624),詔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太宗貞觀二年(628),追尊孔子為“先聖”;十一年(637)改稱孔子為“宣父”。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追尊孔子為“太師”。唐中宗嗣聖元年(684),追封孔子為“隆道公”。武則天天授元年(690),追封孔子為“隆道太師”。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後周太祖廣順二年(952),封孔子為“至聖文宣師”。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加尊孔子為“玄聖文宣王”;五年(1012)又改諡“至聖文宣王”。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封孔子為“宣聖文宣師”。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取消孔子的封諡號,尊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加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十四年(1657)又改稱“至聖先師”。此後,直到清末,孔子的封諡號未再更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漫比國漫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