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折衝萬里
-
2 # 鄜延路節度使李
漢四郡為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間,漢武帝派兵征服衛滿北韓後在其舊地設立的四個郡的總稱,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
根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時,燕王盧綰背叛漢朝,逃往匈奴。其部將衛滿率領千餘名部眾逃入箕子北韓。古北韓的準王把他的部眾安置在西北部邊界的空地上。衛滿召集齊、燕兩地的亡命者,勢力不斷壯大。之後,衛滿帶兵推翻了箕子北韓,取得古北韓的首都王險城,建立衛滿北韓。衛滿建立國家後,他積極對外擴張,輸入中原文化,使國家愈來愈強盛。西漢以其為外臣,統御塞外蠻夷。衛滿死後,傳位給兒子,後又傳至孫子衛右渠。衛右渠時期,隨著國力增強,開始拒絕向西漢朝貢,不僅如此還阻塞了鄰近小國向西漢朝貢的道路,竟然還發兵攻打西漢遼東地區,於是漢武帝以此為由,於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發兵討伐北韓。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後,公元前108年,衛右渠被臣下所殺投降西漢,衛滿北韓滅亡,西漢其地設定漢四郡。
樂浪郡治所在今北韓平壤;玄菟郡治所則初在夫租(今北韓咸興),後因受貊所反抗而遷往遼東高句麗(今遼寧新賓),統治夫餘、高句麗。
玄菟郡設於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設於公元前108年。四郡並存的情況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到公元前82年,真番、臨屯二郡與玄菟郡的東部地區被併入樂浪郡,分別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遷至高句驪縣。西漢設立漢四郡,而四郡之下設有很多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顯而易見,“漢四郡”的設定,說明已經將北韓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王朝的統治範圍。同樣漢四郡的設立也使得漢王朝先進的文化生產力傳入北韓半島,客觀上大大促進了漢與北韓半島北部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漢朝先進文化在北韓漢朝郡縣地區的傳播。當時不僅有漢人官吏到北韓四郡去任職,更有很多富商大賈與農民前往經商、墾荒,北韓四郡已是一派漢文化景象。
之後的東漢、曹魏與西晉皆保留了樂浪郡與玄菟郡。漢獻帝時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析樂浪郡南部都尉(原真番郡轄地)為帶方郡,併為曹魏、西晉所承繼。
公元313年,高句麗侵略樂浪郡,據有樂浪、帶方二郡的張統因不堪長期孤軍與高句麗、百濟作戰而率千餘家遷到遼西投靠慕容廆。慕容廆後為其在遼西僑置樂浪郡。隨著樂浪郡在遼西僑置,管轄北韓半島的漢四郡滅亡,至此中原王朝在北韓半島北部兩百多年的統治暫時完結。
回覆列表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因不滿衛滿北韓招攬漢朝亡人,阻礙其它小國向漢朝進貢,並殺害漢朝遼東東部都尉涉何。漢武帝發兵五萬,進攻北韓,兩年後,衛滿北韓滅亡。而後,漢武帝在衛滿北韓故地,即現今北韓半島的北部和中部,設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合稱為漢四郡。這也是漢朝在東北民族地區,第二次設立郡級建置。由於,箕子、衛滿北韓時,漢人不斷移民半島,帶來的先進文化,大大促進了當地社會的發展。到漢武帝吞滅衛滿北韓時,北韓的社會發展水平,已與內地相近。照理說,漢武帝將內地的郡縣制,照搬至北韓,是不應存在適應障礙得。但衛滿北韓故地,還有很多附屬部族,即史書提及的“穢貉、句驪夷”或“真番旁眾國”。這些部族的社會發展水平,非常原始、落後,不能適應機構繁瑣的封建官府統轄。而漢朝也發現,原本基於內地農耕經濟的行政體制,無法有效管制邊疆地方的番部夷虜。史載,那些“穢貉、句驪夷”不斷武力反抗漢朝官府的統治。以致,臨屯、真番二郡因不堪“夷貊所侵”而省並,玄菟郡也由沃沮地,遷到鄰近遼東郡的句驪夷地,後又遷入原遼東郡境內。只有樂浪郡,因其轄地原為衛滿北韓的核心區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屬於禮數冠帶之地。設於當地的各級郡縣,方才統治得最為穩固和長久。
內地的郡縣制在邊疆民族地區的具體實施中,統治效果非常差。受此影響,漢朝轉而嘗試在邊疆民族地區,設定能適應其民族及社會特色的新體制。漢昭帝繼位後,省並了臨屯郡、真番郡,內遷玄菟郡。那些原屬三郡統轄,且不服管制、桀驁難馴的各部夷虜,則被分置為七縣,併入樂浪郡。漢朝特設東部都尉一職,專門管轄七縣所屬的夷虜。同時,漢朝允許當地沃沮、穢貊等土著部族的首領、頭目,擔任各縣的官長及下屬各級官吏。據《三國志》記載,即“其後皆以其縣中渠帥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諸縣皆為侯國”,“功曹、主簿諸曹,皆穢民作之”,“諸邑落渠帥,皆自稱三老”。透過對各部首領、頭目的政治拉攏,將其化為朝廷的中間代理人。漢朝不僅重新確立了在當地的統治,並保持了長期的社會穩定。
自此之後,嚐到甜頭的漢朝遂於民族地區,頻頻設定這種具有民族自治性質的行政管理機構及官職。主要包括:屬國、西域都護府、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護匈奴中郎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