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odafox
-
2 # 喜氣羊羊ll
不相信工行了,存的餘額理財產品,快速到賬沒問題,就是普通到賬是T+1,可是等了兩天了最後還是打客服電話才說:現在確認,下午到賬。一直等到下午快五點,才看到入賬通知,感覺這個理財產品公司把當天的利息掙到手才給轉賬的,言而無信。另外,工行的我的賬戶不能隨時更新,不知道什麼原因,系統太落伍了吧?
-
3 # 財富公元
理財方式中銀行存款毫無疑問是風險最小的,如果把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放在一起做個調查問卷,客戶滿意度最高的肯定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連銀行都不信任,難道要把錢放在股市上?P2P裡面?那些更不可信的。
首先,華人理財方式中,無論是資金金額還是客戶數量,銀行業務一定會是遙遙領先。銀行存款是世世代代華人祖傳下來的一個理財習慣,有錢放家裡怕招賊不安全,二話不說賺了錢馬上就去銀行存上,中國的老百姓就認銀行。縱使大千世界千變萬化,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層出不窮,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存在銀行的資金和選擇銀行的客戶一定比其它理財機構多。
其次,銀行業務的安全穩定性一定是高於其它理財機構的。銀行業規定了統一的風險損失賠償標準,最高50萬的限額,其它理財方式、產品沒有這層保障。銀行只要不倒閉、不發生操作風險,基本上不會有風險。銀行的存款利率變化很小,一旦存銀行存款利息一個週期內是恆定的。其它金融機構因為成立時間短、經營管理上的漏洞比較多,非常易發金融風險損失。
第三,先保本再收益。很多人會質疑銀行的收益性,銀行利率確實幹不過通貨膨脹率,哪怕利率頗高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也跑不贏貨幣貶值的事實。但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比比皆是,老百姓信任了嗎?敢不敢買?如果真正全部賺錢,豈不早在國內沸沸揚揚地傳開了。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說不定哪天就血本無歸了,還是銀行保本最靠譜。
儘管有些銀行出現了客戶存款不翼而飛,挪用、轉移客戶資金,盜取客戶資金的事實,但是全國四千多家銀行真正出現資金風險損失的有多少?可能都不到1%,這個機率是所有理財方式中最低的。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企業,靠的是信譽這個媒介,失去了信譽那就不叫銀行也沒有人去存款了。
-
4 # ZT皮尺部首席設計師
這樣的問題,一丁兒點技術含量都沒有。如果國民都不信任銀行,還會有銀行的存在嗎?銀行的服務可能需要持續的提升,但就信任的核心——安全性而言,銀行是可以信任的。作為保守經營的企業,銀行工作受到央行、銀監以及各個相關機構的嚴格約束,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另外,一般的銀行都有自己的網點,遇到問題最起碼你還能有個地方去面對面的問問、有人接待你,幫你解決問題吧。其他的呢?雲裡來霧裡去,客服電話繞一大圈還是語音服務,你是信任電話那頭你根本沒有見過的人,還是信任一個經常在你家附近網點上班的人?
-
5 # 一柒
作為曾經三線城市的銀行十年員工,有必要回答一下。
簡單的來說,相比起其他金融機構,銀行還是值得相信的。拿我們行來說,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防控風險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盈利。
我去培訓國際金融理財師的時候,老師說:現在中國的銀行模式是美國花旗等銀行的舊模式,就是存取款與理財是在一起的。但是他們國家的銀行模式已經改了,存取款在銀行,理財已經轉投行了。
那麼既然有存款和理財在一起,勢必會推薦你去理財,基金啊、黃金啊、理財產品啊等等之類的。畢竟現在存款利率跑不過通貨膨脹,意思就是你存到銀行定期一年兩年的錢,到期以後再算上通貨膨脹,其實是在貶值的。如果你能有理財的意識,可以瞭解一下。但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
不過放心,你在銀行買的東西,現在都要雙錄,告知你買了什麼,買的是什麼,是否有風險,都會告知你的。
當然,不排除,理財經理為了完成某項績效任務,特別推薦某一款產品,有時候她自己都覺得不是很合適,但是因為各種壓力,還會去賣。例如某基金,已經過了四五年了吧還一直賠著,但是要帶信心,什麼時候股市好了說不定就漲回來了賺很多很多的呢。
還有理財的時候要防止理財經理飛單,就是理財經理拿的並不是我們自己行的產品說明說,把你的錢轉到哪裡去投資,我們這有個銀行的客戶經理被開除了。在銀行買的有風險的理財產品都會雙錄的。你也可以自己透過電子銀行購買呀!
再說了,現在P2P暴雷的很多,經常會有人列印銀行流水去報警,有的人第一次投了幾百萬,賺了一百萬,然後又再讓你投一年,之後血本無歸,這是我遇到的真事,有一回我去警局,正好遇到好多人報案,聽到的。
總體來說銀行還是很值得相信的呢,畢竟現在監管也會很嚴格。
回覆列表
你不信可以把錢放家裡,但如有損失自己承擔,比如被偷(這個可能還能找回),比如蟲蛀(這個看你檢查頻率,早的話還損失小點),被老鼠啃,這個就沒戲了(因為你不相信銀行的話,連換新都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