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98895345900

    愛麗絲(Alice):故事的主角,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她身上體現出了屬於兒童的那種純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這種兒童的純真常常會遭到侵蝕。

    兔子(The White Rabbit):一隻穿著背心的白兔,在故事開場正要去給女王取東西的它喊著“天哪!天哪!要遲到了!”跑過愛麗絲面前,引起了她的注意,為了追它,愛麗絲才從兔子洞掉進了那個神秘的世界,後來愛麗絲在它的家裡又誤喝了一瓶魔藥而變成巨人。

    蜥蜴比爾(Bill the Lizard):愛麗絲在兔子家裡誤喝魔藥變成巨人,無法離開房屋,兔子以為屋裡出現了怪物,派這隻小蜥蜴從煙囪進去看看情況,結果不等進去就被愛麗絲踢了出來。

    毛毛蟲(The Caterpillar):一隻坐在蘑菇上吸菸斗的古怪毛毛蟲,態度有點目中無人,不過它教給了愛麗絲自由變大變小的方法。口頭語是“我是毛毛蟲。”

    公爵夫人(The Duchess):一個愛好說教的女人,口頭語是“一切事皆能引申出一個教訓”。愛麗絲去過她家,正是在那裡她才認識了柴郡貓。

    睡鼠(The Dormouse):瘋狂茶會(Mad Tea-party)的參加者之一,總是在睡覺。

    紅心女王(The Queen of Hearts):率領著一群撲克牌士兵的撲克牌女王,很容易生氣,動輒要砍別人的頭,不過其實並沒有實行過。

    紅心國王(The King of Hearts):撲克牌國王,不像妻子那麼愛動怒,相反給人以受妻子指使的老好人的感覺。

    格里芬(The Gryphon):希臘神話中的獅身鷹首怪獸,在女王的命令下帶愛麗絲去見了假海龜。

    假海龜(The Mock Turtle):女王命令格里芬帶愛麗絲去見的角色,它給愛麗絲講了一個充滿文字遊戲的莫名其妙的故事。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是迪士尼的一部3D立體電影,其靈感來自於英國童話大師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斯漫遊仙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由蒂姆·波頓執導,米婭·華希科沃斯卡、約翰尼·德普、海倫娜·邦漢·卡特和安妮·海瑟薇等聯袂出演。

    影片於2010年3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擴充套件資料

    角色介紹:

    愛麗絲·金斯利

    演員:米婭·華希科沃斯卡

    已經19歲的愛麗絲受困於維多利亞時代上流社會婦女們的淺見,於是跟著兔子一起跌進兔子洞,愛麗絲又一次遇到了童年的朋友們,直到“地下世界”對她並十分不友善的居民請求她保衛奇幻家園,愛麗絲的挑戰來了。

    紅皇后

    演員:海倫娜·伯翰·卡特

    “地下世界”的暴君,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的“紅心女王”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中“紅皇后”的結合。她的腦袋大得與身體不成比例,性格跋扈,成天叫嚷著要砍掉人們的腦袋,地下世界處於她的殘暴統治之下。

    瘋帽子

    演員:約翰尼·德普

    急性子的“瘋帽子”不斷變換的情緒忠實地反應在他的臉上和著裝上。他可以說是愛麗絲真正的朋友,當其他居民不願意相信她的時候,只有他還堅決站在愛麗絲這邊。在故事中,他勇敢無畏,不遺餘力地保護著愛麗絲。

    白皇后

    演員:安妮·海瑟薇

    “紅皇后”的妹妹。在她開朗活潑的性格之下又有著一點陰暗。她其實很喜歡黑暗的一面,但又害怕走的太深,因此她總是表現得輕鬆愉快。當愛麗絲返回地下世界時,白皇后將她置於自己的翅膀之下保護著她。

    孿生胖兄弟

    演員:馬特·盧卡斯

    圓滾滾的雙胞胎兄弟,總是意見不統一,他們絮絮叨叨的談話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當愛麗絲來到地下世界,她找到兩兄弟做她的嚮導。他們天真幼稚又十分可愛,但說話就像謎語一般,總是幫不上忙。

    白兔先生

    演員:邁克爾·辛

    白兔先生負責找到愛麗絲並將她帶回地下世界以完成她的使命。他在愛麗絲的花園聚會上出現,努力誘惑愛麗絲進入兔子洞。“他是個溫暖的角色”麥克·辛說,“但同時他總是緊緊張張的,時間對他很重要。”

    柴郡貓

    演員:斯蒂芬·弗雷

    柴郡貓是一隻能隨時現身隨時消失的短毛貓。他總是帶著平靜、誘人的微笑來掩蓋自己膽怯的個性。這隻貓首次出現在愛麗絲在樹林被兇險的野獸襲擊之時,並給愛麗絲提供包紮手臂傷口的絲布。

    紅心騎士

    演員:克利斯丁·格拉夫

    “紅皇后”軍隊的領袖,身高達7英尺6英寸、疤臉,左眼蓋著一塊心形的眼罩。斯塔亞尼是個傲慢又棘手的傢伙,他對女王唯命是從,也是唯一可以平息女王怒火的人。其黑暗的一面在城堡走廊的陰影中展現無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培養一個學霸,老師和家長哪個起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