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教育感悟
-
2 # 今亱望星空
學霸,這是近幾年很流行的一個詞。顧名釋義,就是指某某某為學習上的霸王,誰也比不上。
針對題主所問,培養一個學霸,老師和家長哪個起關鍵作用,我的回答是:
學霸自己起著最關鍵的作用,老師和家長只是起著分別不同的重要作用!為什麼這樣說呢?
偉大的馬克思
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可稱之為內因)和外部矛盾(可稱之為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內因是根據,是第一位的,外因是條件,是第二位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內因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外因則對事物的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無論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須透過內因而起作用。
因此,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起次要作用。
由此推論,學生是內因,老師和家長是外因,後來只所以由學生髮展成學霸,學生自身是起主要作用的,老師和家長是起次要作用的。
但是,既然是從唯物辯證法去談,辯證地去看問題,反過來看問題,內因和外因是會發生變化的,其地位和作用也是會發生變化的。因此,認識問題和看待問題,絕對不能一成不變,而也應隨著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有時內因和外因地位是平等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內因一定,外因起決定作用;外因一定,內因起決定作用。
由此再推論,老師和家長有時會起主要作用,決定作用,而學生有時會起次要作用,由第一位變成第二位。
所以說,沒有老師和家長的作用,有時學生變不成學霸。
老師與學霸合影
至於老師和家長誰起關鍵作用,因在哲學上相對於學生而言,老師和家長都處於外因,同屬於外部條件,所以二者之間總體上講是平等的。若真要分個高低,那也只能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按照辯證法的觀點看:
老師和家長互起作用,誰第一誰第二,誰關鍵誰不關鍵,它也會隨客觀情況而發生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綜上所述,學霸形成,一般主要靠學生自身條件,但也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和支援。而老師教得再好,家長支援得再好,學生自己不主動,不努力,學霸永遠也不會產生。
(敬請各位關注,賞評。水平有限,莫笑淺陋)
回覆列表
培養一個學霸,家長起關鍵作用!老師其次!第三就是智商也要跟得上!
第一:老師課講的再好,也要看學生聽不聽,聽就能成為學霸,不聽就會成為學渣!就是同一個老師既能教出學霸,也能教出學渣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長首先要給老師送去一個願意學習的學生,那麼他才能做到專心聽老師講課跟上老師學知識,如果孩子本人不願意學習,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那麼他坐在教室裡就不會專心的聽老師講課,而是如坐針氈心不在焉聽不進去,老師在講臺上講課這些差學生在底下忙自己的事情,可謂是千姿百態小動作不斷!有交頭接耳東張西望的,有吃零食喝飲料的,有瞌睡打盹趴下睡覺的,有偷偷的看課外書,偷偷的玩手機的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家長可以看看這些差學生的課本就會發現他們的課本基本上一片空白沒有課堂筆記,由此可見面對這些不聽老師講課的學生,他們怎麼可能成為學霸呢?而就在同一個教室學霸則做到了專心聽課,正如下圖中這位年級前三名的學霸,從小學就養成了專心聽課的好習慣,而且還用不同顏色的筆把老師所講的難點,重點和需要熟記的知識點都做了詳細的筆記,所以學習成績特別優秀
第二點:想要成為學霸也需要智商能夠跟得上!不可否認人和人之間的智商是存在差距的,同一個老師講同樣的知識,智商高一點的人聽一遍就聽懂,智商低一點的老師要講兩三遍他才能搞懂,但是還有很多孩子就是老師講四五遍他也聽不懂,所以想要讓孩子成為學霸,還需要有比較高的智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很多孩子智商挺高,但是他們卻沒有把智商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了以學習無關的事情上,比如哪些沉迷於手機遊戲闖關的學生!同時事實證明再好的老師也教不了一個心思不在學習上而是在遊戲裡面的學生!
我們可以看看身邊的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旦沉迷於手機遊戲之中,無一例外都會成為差等生!他們脫離學習的軌道每天腦子裡想的全都是遊戲,回到家中應付了事的寫完作業就去玩遊戲,還有的孩子乾脆連作業也不寫就去玩遊戲了。正如下圖中這兩位初中生和高中生因為玩遊戲導致全科不及格成績倒數
因此作為家長想要讓孩子成為學霸,那麼首先要給老師送過去一個願意積極主動努力學習的學生,只有做到這一點,那麼他才會每天坐在教室裡專心聽老師講課。而不是人在教室裡坐著,但心思早就飛到遊戲裡面了,所以每天坐在教室裡被動聽課,熬時間進行低效率學習,甚至是無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