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缺是郤芮之子,而郤芮又是晉惠公的親信。早期裡克殺死奚齊、卓子後,正是在郤芮忠心輔佐下,晉惠公才得以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
晉惠公死後,郤芮和呂甥兩人一度支援晉文公回國為君,但後來卻又反悔,想殺死晉文公另立新君。不想,他們二人被寺人勃鞮出賣,反倒是被晉文公聯合秦穆公給誘殺了。此後,郤缺受郤芮牽連,也失去了以往的地位。
一天,隨同晉文公流亡海外十九年的胥臣奉命出使,在冀邑(今山西河津東)郊外住了一晚。在閒逛之時,胥臣恰好看到一男子在田中除草,而他妻子正送飯到田中。兩人見面後,居然是相敬如賓。胥臣頓時覺得這對夫妻不平凡,便上前攀談。在深入交流過之後,才知道這位男子正是郤芮之子郤缺。
胥臣深感郤缺人才難得,便將他帶回了絳邑,舉薦給晉文公。晉文公一聽,吃驚不已:“他父親有罪,可以啟用他嗎?”郤芮為晉惠公的死忠黨徒,又是被晉文公所殺,郤缺哪可重用?
可胥臣卻答道:“作為國家之賢良,應該不計較他前輩的罪惡。所以,舜帝處死了鯀,卻又重用了他兒子禹;還有一件國君您熟知的今日之事,齊桓公重用管仲為相,可管仲也是齊桓公的仇人。”
晉文公的疑慮仍沒打消,繼續問道:“你怎麼知道郤缺是賢能之人?”胥臣答道:“我看到他們夫婦在田間時都不忘恭敬。恭敬有禮是有品德的表現,嚴守德行而謹慎從事,那還有什麼事情幹不成功的呢?”自從郤芮獲罪被殺後,郤缺可以說從天堂掉入了地獄。然而,即便是落魄到了社會最底層,郤缺夫婦仍然不忘互相恭敬,足見其修養和品行。落魄之中仍然能謹守品行,難道還不是人才?
聽了這話後,晉文公才接見了郤缺。在一番交談之後,晉文公也轉變了對胥臣的看法,任命他為下軍大夫。後來在箕邑之戰中郤缺俘獲白狄首腦,晉襄公又因此提拔郤缺為卿士,並把冀邑重新賞回給了郤缺。
公元前601年,趙盾去世。此時,擔任上軍主將的郤缺居然越過中軍佐荀林父,被提拔成了中軍主將。剛當上正卿的郤缺,卻突然做了一件意外之事:罷免了胥克下軍佐之位,改命趙朔為下軍佐。
胥克是胥甲之子,而胥甲又是胥臣之子。郤缺居然撤銷了恩人之孫的卿士之位,提拔趙盾之子趙朔補缺,這在當時絕對引起了一片議論之聲。
郤缺免除胥克的理由,表面上是說胥克身體有病,不能勝任卿士之職。可胥克擔任下軍佐已有八年,為何偏偏在這時罷免了他?
早年,胥克之父胥甲因為不黨附趙盾,為趙盾所忌。所以,河曲之役八年後,趙盾藉口胥甲在此戰中違令,將他驅逐到衛國去了。為了安撫胥氏一家,趙盾又安排胥克子承父業,當上了卿士。可見,早在趙盾之時趙氏就與胥氏產生了矛盾。此時,郤缺罷免胥克,不過是完成趙盾未了的心願而已。
郤缺之所以如此親近趙氏而疏遠胥氏,是因為趙盾才是郤氏家族重新崛起的最大功臣。
箕之戰後,郤缺雖然被晉襄公提拔為卿士,但卻“未有軍行”。此時郤缺雖是卿士,卻不能主導軍事,在晉國的地位也就略高於普通大夫。
晉襄公去世後,趙盾掌控了晉國的軍政大權。
公元前618年,晉襄公生前未能晉升計程車縠、梁益耳、箕鄭等人聯合作亂,殺死了先軫之孫先克。平定這次內亂之後,趙盾就把郤缺提拔為上軍主將,讓他成為了真正的卿士。雖然荀林父是中軍佐,但荀林父不是趙盾一手提拔,也不黨附趙氏,得不到趙盾充分信任。因而趙盾死前,極大可能特意舉薦了郤缺取代其位,郤缺才得以越過荀林父而成為中軍主將。
從上述敘述可知,郤氏家族能重新回到晉國政治權利的核心圈,大半是趙盾之力。因此,在胥克身患重病而趙盾之子未能做卿士的情況下,為報答趙盾,郤缺順水推舟罷免胥克、提拔趙朔也就是正常之事了。
郤缺的這次罷免胥克,讓胥氏家族失去了卿士之位。正因如此,後來在晉厲公剿滅郤氏之戰中,胥克之子胥童才表現得最為賣力。
嚴格說起來,郤缺此舉有些不近人情,但還談不上恩將仇報:胥克身患疾病不能履職才是被罷免的主因。只不過,如果郤缺是任人唯才,誰都無話可說;可關鍵在於趙朔也極為平庸,完全是因為趙盾才被破格提拔成為卿士——既然如此,為何胥氏之後的其他人不能被提拔為卿士?這才是郤缺罷免胥克而被人詬病的最大原因所在吧。
郤缺是郤芮之子,而郤芮又是晉惠公的親信。早期裡克殺死奚齊、卓子後,正是在郤芮忠心輔佐下,晉惠公才得以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
晉惠公死後,郤芮和呂甥兩人一度支援晉文公回國為君,但後來卻又反悔,想殺死晉文公另立新君。不想,他們二人被寺人勃鞮出賣,反倒是被晉文公聯合秦穆公給誘殺了。此後,郤缺受郤芮牽連,也失去了以往的地位。
因此,作為罪人之子,常理而言郤缺是很難得有出頭之日。一天,隨同晉文公流亡海外十九年的胥臣奉命出使,在冀邑(今山西河津東)郊外住了一晚。在閒逛之時,胥臣恰好看到一男子在田中除草,而他妻子正送飯到田中。兩人見面後,居然是相敬如賓。胥臣頓時覺得這對夫妻不平凡,便上前攀談。在深入交流過之後,才知道這位男子正是郤芮之子郤缺。
胥臣深感郤缺人才難得,便將他帶回了絳邑,舉薦給晉文公。晉文公一聽,吃驚不已:“他父親有罪,可以啟用他嗎?”郤芮為晉惠公的死忠黨徒,又是被晉文公所殺,郤缺哪可重用?
可胥臣卻答道:“作為國家之賢良,應該不計較他前輩的罪惡。所以,舜帝處死了鯀,卻又重用了他兒子禹;還有一件國君您熟知的今日之事,齊桓公重用管仲為相,可管仲也是齊桓公的仇人。”
晉文公的疑慮仍沒打消,繼續問道:“你怎麼知道郤缺是賢能之人?”胥臣答道:“我看到他們夫婦在田間時都不忘恭敬。恭敬有禮是有品德的表現,嚴守德行而謹慎從事,那還有什麼事情幹不成功的呢?”自從郤芮獲罪被殺後,郤缺可以說從天堂掉入了地獄。然而,即便是落魄到了社會最底層,郤缺夫婦仍然不忘互相恭敬,足見其修養和品行。落魄之中仍然能謹守品行,難道還不是人才?
聽了這話後,晉文公才接見了郤缺。在一番交談之後,晉文公也轉變了對胥臣的看法,任命他為下軍大夫。後來在箕邑之戰中郤缺俘獲白狄首腦,晉襄公又因此提拔郤缺為卿士,並把冀邑重新賞回給了郤缺。
由此可見,郤缺能重新步入上流社會,胥臣的舉薦之功不小。公元前601年,趙盾去世。此時,擔任上軍主將的郤缺居然越過中軍佐荀林父,被提拔成了中軍主將。剛當上正卿的郤缺,卻突然做了一件意外之事:罷免了胥克下軍佐之位,改命趙朔為下軍佐。
胥克是胥甲之子,而胥甲又是胥臣之子。郤缺居然撤銷了恩人之孫的卿士之位,提拔趙盾之子趙朔補缺,這在當時絕對引起了一片議論之聲。
郤缺免除胥克的理由,表面上是說胥克身體有病,不能勝任卿士之職。可胥克擔任下軍佐已有八年,為何偏偏在這時罷免了他?
早年,胥克之父胥甲因為不黨附趙盾,為趙盾所忌。所以,河曲之役八年後,趙盾藉口胥甲在此戰中違令,將他驅逐到衛國去了。為了安撫胥氏一家,趙盾又安排胥克子承父業,當上了卿士。可見,早在趙盾之時趙氏就與胥氏產生了矛盾。此時,郤缺罷免胥克,不過是完成趙盾未了的心願而已。
郤缺之所以如此親近趙氏而疏遠胥氏,是因為趙盾才是郤氏家族重新崛起的最大功臣。
箕之戰後,郤缺雖然被晉襄公提拔為卿士,但卻“未有軍行”。此時郤缺雖是卿士,卻不能主導軍事,在晉國的地位也就略高於普通大夫。
晉襄公去世後,趙盾掌控了晉國的軍政大權。
公元前618年,晉襄公生前未能晉升計程車縠、梁益耳、箕鄭等人聯合作亂,殺死了先軫之孫先克。平定這次內亂之後,趙盾就把郤缺提拔為上軍主將,讓他成為了真正的卿士。雖然荀林父是中軍佐,但荀林父不是趙盾一手提拔,也不黨附趙氏,得不到趙盾充分信任。因而趙盾死前,極大可能特意舉薦了郤缺取代其位,郤缺才得以越過荀林父而成為中軍主將。
從上述敘述可知,郤氏家族能重新回到晉國政治權利的核心圈,大半是趙盾之力。因此,在胥克身患重病而趙盾之子未能做卿士的情況下,為報答趙盾,郤缺順水推舟罷免胥克、提拔趙朔也就是正常之事了。
郤缺的這次罷免胥克,讓胥氏家族失去了卿士之位。正因如此,後來在晉厲公剿滅郤氏之戰中,胥克之子胥童才表現得最為賣力。
嚴格說起來,郤缺此舉有些不近人情,但還談不上恩將仇報:胥克身患疾病不能履職才是被罷免的主因。只不過,如果郤缺是任人唯才,誰都無話可說;可關鍵在於趙朔也極為平庸,完全是因為趙盾才被破格提拔成為卿士——既然如此,為何胥氏之後的其他人不能被提拔為卿士?這才是郤缺罷免胥克而被人詬病的最大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