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子都督
-
2 #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簡單來說:
他們的自旋速度與公轉速度與以下因素有關。
1、自身熱核反應強度、頻率的變化規律有關
2、軌道:波峰與波峰之間的間距及自身體積大小有關
3、離太陽遠近收到的物質流推力波動有關
4、當然對地球而言,人類的大量密集建築、高度建築、超重建築等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地球的運轉
5、地底資源的深度開採,也會逐漸影響地球的熱核反應,從而間接影響地球運轉!
……
2018、6、8
-
3 # 清明的星空
這個問題不錯,我們先把八大行星的一些基本資料列出來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規律。
我們可以看看這幾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各自的公轉週期與公轉平均線速度來觀察下,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距離太陽只有0.39個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為0.24年(88日),最遠的海王星距離太陽是30.05個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為165年(60192日),只看這兩個資料的話似乎可以得出公轉週期與太陽的距離是成正比的結論,但透過表中的線速度對比發現,公轉平均線速度是與距離成反比的。這其中有什麼規律沒有?
規律是不太容易發現,但幾百年前一位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他在天文學家第谷觀測火星位置所得到資料中總結髮現了其中的規律,這就是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這三大定律又分別稱為橢圓定律、面積定律和週期定律。
開普勒定律屬於經驗定律,因為一條定律都是從觀察行星運動中所得的資料中總結出來的,定律只涉及了運動學,幾何學等方面的內容。定律僅對行星繞日執行作出了運動學描述,而沒有給出行星運動的動力學原因。而之後的牛頓在開普勒伽利略等研究的基礎上發展出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及建立的經典力學體系,在數學上嚴格證明了開普勒定律,也讓人們瞭解其物理意義。
為什麼行星離太陽距離越遠,其線速度越小?從萬有引力定律中可以得出一些答案。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離太陽越近的天體,運動速度越快,這樣產生的離心力才足夠抵消太陽的引力。而那些離太陽比較遠的天體,公轉速度不用太快就能有足夠離心力來平衡引力,如果速度過快,那天體自己早就飛出太陽系了。
所以行星等天體,根據自身質量與軌道半徑的不同,是有不同的公轉速度的,這樣才能使行星本身長期穩定的執行在自己的軌道上。
-
4 # 蛋科夫斯基
你是問橢圓軌道速度問題,還是問行星環繞距離與速度問題呢?
橢圓軌道遵循開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相同時間內掃過地面積相同。也就相當於在靠近太陽時速度會增大。
至於不同軌道高度的行星,速度當然不相等啦,我麼可以來算一下嘛。
假設行星都是圓形軌道,中心是太陽。那麼由萬有引力公式可知,太陽提供向心力F=GMm/r^2,行星如果要穩定執行那麼F=mv^2/r。其中G是常數,M是太陽質量,m是行星質量,r是環繞半徑,v是環繞線速度。
然後我們就有mv^2/r=GMm/r^2,化簡得到v^2=GM/r^3。也就是說,太陽質量不變的話,行星的環繞速度只和環繞半徑有關,環繞半徑越大,速度越小,這樣才能保持穩定,和行星自身質量無關。
所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環繞太陽一圈要88天,距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環繞太陽一圈需要60000天。
我們也是根據這個環繞週期,判斷遙遠的其他星系中的行星環繞恆星的距離,這樣才能推測出未知行星表面溫度範圍。
-
5 # 科學黑洞
首先解析一下題主意圖:行星軌道周長大(距離大),週期長(時間長),行星的線速度是否相等?
根據開普勒定律,我們知道任意行星公轉週期的平方與長軸立方成正比。
萬有引力定律。爵爺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之後,根據萬有引力公式F1=GMm/r^2,向心力表示式F2=mv²/r。行星穩定運轉在軌道上F1=F2,根據以上推到得出V=根號(GM/r)。由此可知,線速度與行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
6 # 使用者n9654321k0
我不想質疑,批判物理科學行星的繞日旋轉運動之真假。我總想都量子時代了,物理科學應當如何看“運動”。難道就沒人想說出:那些行星不很像在一個時空“大網”上振動,且振動頻率有差異嗎?為何非要延續旋轉說?
回覆列表
速度與質量有關,還與太陽對這些星辰的牽引力有關,離太陽近的引力肯定會大些,離太陽原引力肯定會小些,然後考慮上該星球的質量,怎麼可能速度會一樣?好好回去學物理哈!自己也可以做個實驗,你用兩根繩子,上面半個不同重量的球,然後拿在球另一邊不同長度的地方,然後用透過手以同樣的力量把球旋轉起來,你看下這2個球速度一樣嗎?旋轉力量代表太陽對星辰的牽引力,不同長度的繩子代表不同軌道,不同重兩的球代表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