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44295222555

    南北朝樂府北方民歌《木蘭詩》:

      詩中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面對可汗大點兵,

      木蘭作出的決定是: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寫木蘭出征前緊張準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寫木蘭奔赴前線思念親人的句子是: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木蘭詩》中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透過環境描寫,渲染出十年軍旅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從“歸來見天子”一段裡你揣摩一下木蘭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概括木蘭十年征戰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出自《木蘭詩》的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南北朝樂府民歌是繼周民歌和漢樂府民歌之後以比較集中的方式出現的又一批人民口頭創作,是中國詩歌史上又一新的發展。它不僅反映了新的社會現實,而且創造了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一般說來,它篇制短小,抒情多於敘事。南北朝民歌雖是同一時代的產物,但由於南北的長期對峙,北朝又受鮮卑貴族統治,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族風尚、自然環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調。 《樂府詩集》所謂"豔曲興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正扼要地說明了這種不同。南歌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和北歌的敘事長詩《木蘭詩》 ,為這一時期民歌生色不少,《木蘭詩》尤為卓絕千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聞喜花饃的藝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