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曉偉

    不好意思你連洲際導彈都毛都看不見

    以中國1130型近防炮為例,它的有效射程為3公里可以對付3馬赫的反艦巡航導彈,它跟海紅旗10一起構成10公里內部防禦網,是艦艇的最後一道攔截線。

    洲際導彈是一種利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中段末端為無動力飛行,整個飛行過程在助推段結束之後只能依靠姿態發動機進行小範圍機動,無動力飛行階段通常是慣性+重力加速度這種路徑是可預測的。

    但是洲際導彈它通常助推的更高,所以在助推段結束之後它在姿態發動機的點火下對準地球,當然由於它對準地球所以地球會給它一個重力加速度,所以當導彈往地球飛的時候(中段無空氣阻力)導彈會越來越快,以至於洲際導彈落地速度通常超越20馬赫。

    20馬赫大約等於6800米/秒,近防炮射程通常不超過5公里,就按照最大的5公里計算洲際導彈穿越攔截網只需要0.7秒,0.7秒你的伺服器恐怕還沒對準目標。

    攔截末端飛行的洲際導彈除了理論上的鐳射武器可行,目前看不見任何武器有攔截的可能性,因為洲際導彈是慣性+重力加速度,而你攔截器必須大於洲際導彈都速度,目前地球上往太空方向發射的攔截彈沒辦法達到20馬赫,現在的火箭發動機還是太差,所以洲際導彈稍做機動那種按照彈道攔截的方式就廢了,它只要變軌以現在的攔截彈的速度根本追不上,導彈防禦系統靠預測,現在的導彈突防靠變軌。

  • 2 # 哨兵ZH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回答,首先是關於“密集陣”的攔截效率,說實話不高,這玩意用來攔截普通的反艦導彈都夠嗆,就別說是洲際導彈了,而且洲際導彈也不是用“密集陣”來攔截的,“密集陣”是什麼?就是一個近程武器防禦系統,用來針對各種近距離低速目標的,比如反艦導彈、直升機等,是的,反艦導彈也是低速目標,哪怕速度達到了幾馬赫一樣,因為跟洲際導彈比速度,其他任何的導彈都是弟弟,而即使是普通的反艦導彈,用“密集陣”攔截的效率也不高,這個“效率不高”我指的是在實戰中,因為老美的密集陣在測試中貌似很好用,然而在實戰中的戰績卻非常尷尬:來襲導彈打不中,能打中的直升機又是友軍的。

    ▲“佩裡級”護衛艦上的密集陣防禦系統

    關於密集陣的實戰戰績,這裡舉幾個例子,大家就知道我說“密集陣”的實戰攔截效率不高是有道理的了:

    1、1987年5月17日,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佩裡級”護衛艦上的“密集陣”武器防禦系統對伊拉克空軍發射的2枚“飛魚”反艦導彈攔截失敗,導致被擊中;

    2、2000年10月12日,美國的伯克級驅逐艦“科爾號”在葉門亞丁港加油時遭到一艘小型自殺式橡皮艇襲擊,這種情況下所謂擁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密集陣”仍然沒有發生作用,只能看著這艘滿載炸藥的小艇給“伯克級”開個口子;

    3、2006年7月24日,以色列海軍的“薩爾-5”型護衛艦上面的“密集陣”面對來襲的導彈同樣也沒有任何建樹;

    4、1991年2月15日,“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對美國的“密蘇里號”戰列艦發射了一枚“蠶式”反艦導彈,“密蘇里號”隨機釋放干擾彈,然而,護航的“朱特里號”護衛艦上的密集陣不但沒有對準“蠶式反”艦導彈開火,反而把目標對戰了釋放干擾箔的“密蘇里號”。

    ▲密集陣系統內部控制面板

    上面幾個例子可以說就是實戰中的“密集陣”的表現了,說完實戰中的,再來看看在平時的演習中,“密集陣”又有著怎樣的表現,還是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1、1989年10月11日,在一場演習時,“艾爾帕索號”驅逐艦上的“密集陣”系統把已經被擊落海面又跳起來的導彈殘骸視為目標再次開火,從而誤傷了“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造艦上的水兵成一死一傷。

    2、在1994年的“漢光演習”中,彎彎一艘“成功號”護衛艦上的“密集陣”擊中了拖靶機,使得機上的4人全部遇難;

    3、1996年4月4日,美日聯合軍演期間,海自“夕霧號”護衛艦上的“密集陣同樣沒有擊中目標靶,反而將用來拖靶的美國海軍A6戰鬥機打了下來,飛行員跳傘逃生。

    因此,看了這麼多例子,“密集陣”這玩意的攔截效率真的不咋地,在實戰中可以說是“寸功未建”,而且隨著反艦導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密集陣”的作用空間已經被進一步壓縮了,本來“密集陣”的有效射程就只有1500~1800米,但現在的反艦導彈速度是越來越快,結構強度也是越來越強,所以即使是在有效射程內,“密集陣”能起到作用的概率也是越來越低,這是僅僅是那些速度幾馬赫的反艦導彈,“密集陣”就已經力不從心了,然而洲際導彈彈頭落地時的速度可能達到了20馬赫,也就是大概6800米/秒,這種“密集陣”根本就不可能反應過來,而且,別忘了彈頭內部裝的是核彈。來看看攔截洲際導彈需要怎樣的“頂級配置”吧,以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為例,也就是大家平時聽到的NMD,那麼NMD防禦系統有什麼組成呢?

    ▲“宙斯盾”上的“標準3”攔截彈

    包括了:陸基中段攔截系統(GMD)、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ABMD)、戰區高空防禦徐系統(THAAD)、機載攔截系統等,也就是說,想要攔截一枚洲際導彈,需要這麼多攔截系統的配合使用,而且即使是這樣,攔截成功的概率也是很低的,只能說在理論上具備攔截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攔截效果沒人知道,可以這麼說,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傢俱備成熟的洲際導彈攔截技術,包括美國,而連一整套彈道導彈防禦手段都無法保證可以成功地攔截洲際導彈,“密集陣”這種連普通反艦導彈都攔截不利索的東西怎麼可能拿來應付洲際導彈?而且我們要知道,根據攔截區域的不同,針對洲際彈道導彈的攔截方式可以分為3種,分別是:助推(上升)段攔截、中段攔截、末端攔截。

    ▲中段攔截需要的巨大攔截導彈

    因此,洲際導彈的攔截難度是非常大的,就目前來看,即使是在測試中,攔截不具備變軌能力的單彈頭的成功率都非常低,就不用時候是聚變誘餌和變軌能力的多彈頭洲際導彈了,現階段“洲際導彈打擊”和“洲際導彈防禦”的“矛”和“盾”的較量中,明顯是“矛”要佔據上風的,洲際導彈是現在核大國的鎮國重器,也是最有效的核威懾手段,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傢俱備成熟的攔截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新豐田榮放即將上市,它能否得到SUV的寶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