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
克隆通常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的無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個克隆就是一個多細胞生物在遺傳上與另外一種生物完全一樣。我們通常所說的克隆是指透過有意識的設計來產生的完全一樣的克隆。在生物學上,克隆通常用在兩個方面:克隆一個基因或是克隆一個物種。克隆一個基因是指從一個個體中獲取一段基因(例如透過PCR的方法),然後將其插入另外一個個體(通常是透過載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
基本概念克隆通常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的無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個
克隆克隆就是一個多細胞生物在遺傳上與另外一種生物完全一樣。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無性生殖或是由於偶然的原因產生兩個遺傳上完全一樣的個體(就像同卵雙生一樣)。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克隆是指透過有意識的設計來產生的完全一樣的克隆。在生物學上,克隆通常用在兩個方面:克隆一個基因或是克隆一個物種。克隆一個基因是指從一個個體中獲取一段基因(例如透過PCR的方法),然後將其插入另外一個個體(通常是透過載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時候是指成功地鑑定出某種表現型的基因。所以當某個生物學家說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說這個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確定。而獲得該基因的複製則可以認為是鑑定此基因的副產品。
克隆克隆的英文‘clone’源於希臘語的‘klōn’(嫩枝)。在園藝學中,‘clon’一詞一直沿用到20世紀。後來有時在詞尾加上‘e’成為‘clone’,以表明‘o’的發音是長母音。近來隨著這個概念及單字在大眾生活中廣泛使用,拼法已經侷限使用‘clone’。該詞的中文譯名在中國大陸音譯為‘克隆’,而在港臺則多意譯為“轉殖”或‘複製’。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譯‘複製’,有不能望文生義的缺點;而後者‘複製’雖能大概表達clone的意義,卻有不能精確並易生誤解之憾。
克隆一個生物體意味著創造一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一樣的遺傳資訊的新生物體。在現代生物學背景下,這通常包括了體細胞核移植。在體細胞核移植中,卵母細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從被克隆生物體細胞中取出的細胞核,通常卵母細胞和它移入的細胞核均應來自同一物種。由於細胞核幾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遺傳資訊,宿主卵母細胞將發育成為在遺傳上與核供體相同的生物體。線粒體DNA這裡雖然沒有被移植,但相對來講線粒體DNA還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對生物體的影響。
克隆在園藝學上是指透過營養生殖產生的單一植株的後代。很多植物都是透過克隆這樣的無性生殖方式從單一植株獲得大量的子代個體。
發展進展包括細胞核移植在內的現代克隆技術已經成功地在一些物種上進行實驗(以時間為序):
南韓黃禹錫小組成功克隆中國藏獒蛙:1962年,未成功
鯉魚:1963年,中國科學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透過將一隻雄性鯉魚DNA插入來自雌性鯉魚的卵成功克隆了一隻雌性鯉魚,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於相關論文是發表在一本中文科學期刊,並沒有翻譯成英文,所以並不為國際上所知曉。(源自:PBS)
綿羊:1996年,桃麗(Dolly)
獼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豬:2000年3月,5只蘇格蘭PPL小豬;8月,Xena,雌性
牛: 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貓: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小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別在法國和北韓獨立地實現;
騾:2003年5月,愛達荷Gem,雄性;6月,猶他先鋒,雄性
鹿:2003年,Dewey
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南韓首爾大學實驗隊,史納比
儘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克隆的成功率還是相當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員經歷了276次失敗的嘗試;70只小牛的出生則是在9000次嘗試後才獲得成功,並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時就死了;Prometea 也是花費了328次嘗試才成功出生。 而對於某些物種,例如貓和猩猩,目前還沒有成功克隆的報道。而狗的克隆實驗,也是經過數百次反覆試驗再得來的成果。
多利出生後的年齡檢測表明其出生的時候就上了年紀。她6歲的時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時才得的關節炎。這樣的衰老被認為是端粒的磨損造成的。端粒是染色體位於末端的。隨著細胞分裂,端粒在複製過程中不斷磨損,這通常認為是衰老的一個原因。然而,研究人員在克隆成功牛後卻發現它們實際上更年輕。
克隆:
克隆通常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的無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個克隆就是一個多細胞生物在遺傳上與另外一種生物完全一樣。我們通常所說的克隆是指透過有意識的設計來產生的完全一樣的克隆。在生物學上,克隆通常用在兩個方面:克隆一個基因或是克隆一個物種。克隆一個基因是指從一個個體中獲取一段基因(例如透過PCR的方法),然後將其插入另外一個個體(通常是透過載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
基本概念克隆通常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的無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個
克隆克隆就是一個多細胞生物在遺傳上與另外一種生物完全一樣。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無性生殖或是由於偶然的原因產生兩個遺傳上完全一樣的個體(就像同卵雙生一樣)。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克隆是指透過有意識的設計來產生的完全一樣的克隆。在生物學上,克隆通常用在兩個方面:克隆一個基因或是克隆一個物種。克隆一個基因是指從一個個體中獲取一段基因(例如透過PCR的方法),然後將其插入另外一個個體(通常是透過載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時候是指成功地鑑定出某種表現型的基因。所以當某個生物學家說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說這個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確定。而獲得該基因的複製則可以認為是鑑定此基因的副產品。
克隆克隆的英文‘clone’源於希臘語的‘klōn’(嫩枝)。在園藝學中,‘clon’一詞一直沿用到20世紀。後來有時在詞尾加上‘e’成為‘clone’,以表明‘o’的發音是長母音。近來隨著這個概念及單字在大眾生活中廣泛使用,拼法已經侷限使用‘clone’。該詞的中文譯名在中國大陸音譯為‘克隆’,而在港臺則多意譯為“轉殖”或‘複製’。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譯‘複製’,有不能望文生義的缺點;而後者‘複製’雖能大概表達clone的意義,卻有不能精確並易生誤解之憾。
克隆一個生物體意味著創造一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一樣的遺傳資訊的新生物體。在現代生物學背景下,這通常包括了體細胞核移植。在體細胞核移植中,卵母細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從被克隆生物體細胞中取出的細胞核,通常卵母細胞和它移入的細胞核均應來自同一物種。由於細胞核幾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遺傳資訊,宿主卵母細胞將發育成為在遺傳上與核供體相同的生物體。線粒體DNA這裡雖然沒有被移植,但相對來講線粒體DNA還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對生物體的影響。
克隆在園藝學上是指透過營養生殖產生的單一植株的後代。很多植物都是透過克隆這樣的無性生殖方式從單一植株獲得大量的子代個體。
發展進展包括細胞核移植在內的現代克隆技術已經成功地在一些物種上進行實驗(以時間為序):
南韓黃禹錫小組成功克隆中國藏獒蛙:1962年,未成功
鯉魚:1963年,中國科學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透過將一隻雄性鯉魚DNA插入來自雌性鯉魚的卵成功克隆了一隻雌性鯉魚,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於相關論文是發表在一本中文科學期刊,並沒有翻譯成英文,所以並不為國際上所知曉。(源自:PBS)
綿羊:1996年,桃麗(Dolly)
獼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豬:2000年3月,5只蘇格蘭PPL小豬;8月,Xena,雌性
牛: 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貓: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小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別在法國和北韓獨立地實現;
騾:2003年5月,愛達荷Gem,雄性;6月,猶他先鋒,雄性
鹿:2003年,Dewey
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南韓首爾大學實驗隊,史納比
儘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克隆的成功率還是相當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員經歷了276次失敗的嘗試;70只小牛的出生則是在9000次嘗試後才獲得成功,並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時就死了;Prometea 也是花費了328次嘗試才成功出生。 而對於某些物種,例如貓和猩猩,目前還沒有成功克隆的報道。而狗的克隆實驗,也是經過數百次反覆試驗再得來的成果。
多利出生後的年齡檢測表明其出生的時候就上了年紀。她6歲的時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時才得的關節炎。這樣的衰老被認為是端粒的磨損造成的。端粒是染色體位於末端的。隨著細胞分裂,端粒在複製過程中不斷磨損,這通常認為是衰老的一個原因。然而,研究人員在克隆成功牛後卻發現它們實際上更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