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傑,生於公元1548年卒於1581年,字翰川,明朝泗州招賢人,今盱眙縣鮑集鎮戚嘴村人。因時任明朝嘉靖年代的吏部要員,而吏部要員當時人們都稱之為天官,這便是戚天官的來歷。
少小勤學榮登進士榜
戚傑從小家境狀況較好。其父戚昂做過多年的地方官,一生廉潔清明;他重視孩子的教育,對戚傑的要求極為嚴格,無論是言行舉止行為習慣,還是看書學習,都予以正確的教育、引導。他從小就表現出一種非凡的天賦,接受知識的能力很強,學習勤奮、刻苦,常常挑燈夜學,學習成績特別優秀。嘉靖四十三年,年僅16年的戚傑便中舉,第二年又中進士。
忠貞不渝娶回雙目失明妻
學習成績優異,相貌出眾,一表人才,可謂才貌雙全。兒時與本地花氏定親,成婚之前,花氏卻因病雙目失明,花氏父母主張解除這門婚約、終止這門親事,而戚傑信守承諾,反過來做花氏父母的思想工作,推心置腹地說:“夫婦,倫匹也。不要,彼將安歸?”最終將花氏娶為妻子。此事在當地廣為傳誦,成為美談、佳話。
才華出眾升至朝廷天官
舉人、進士的身份,具有豐富淵博的學識,加上為人處事的方法大度,為官廉正和較強的工作能力、魄力,使戚傑飛黃騰達,不到而立之年就官至吏部員外郎,很快又升至吏部郎中,吏部考功郎。當時吏部權力較大,凡吏部的要員,都統稱其為“天官”。
情繫於民慘遭西宮陷害
戚傑身在朝廷、心念平民,經常訪民問苦。一年南方大旱,戚傑微服私訪,視察民情,到達泗州,眼前的情景讓他甚感吃驚:大旱之年,田地莊稼乾枯,顆粒無收;路上到處是面黃肌瘦、逃荒要飯的災民,路旁餓殍隨處可見,而苛捐雜稅卻有增無減,民不聊生。
戚傑返回後立即奏明嘉靖帝請求皇上開恩,免除泗州三年皇糧,並賑災當地百姓糧草萬擔,否則,因飢餓而亡的百姓會更多。不想,得寵的西宮娘娘,心懷詭計,從中作梗,皇上以“國貧庫空”為由,沒有準奏。
時不多日,西宮娘娘欲回四川故里遊玩。為了在家鄉人面前擺威風、風光一下,以迎合家鄉人的喜愛,西宮娘娘絞盡腦汁、耍盡伎倆地在皇帝面前說:四川遇大災,請皇上下旨免皇糧三年,再賑災糧草萬擔。皇上不依,她便先賣弄矯情,看一招行不通,又哭鬧耍賴,結果皇上輕重不辨,青紅皂白不分,耐不住她的軟釘硬磨,答應了她的無理要求。聖旨下至史部,戚傑看到後十分惱火,大聲說道:“泗州天災地荒,倍徵捐稅;四川連年豐收,卻免稅賑糧,豈有此理?”為了拯救大災大難之中的泗州廣大百姓,戚傑置生死於不顧,毫不猶豫地當即提筆將聖旨中的“免四川朝糧三年,賑百姓糧草萬擔”中的“四川”二字各加上三點,成為“免泗州朝糧三年,賑百姓糧草萬擔”。聖旨傳到泗州,萬千災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西宮娘娘很快得知此事,到皇上面前大哭大鬧,奏訴戚傑犯下易旨欺君之罪。皇上聽後勃然大怒,當即下旨處戚傑死罪。戚傑明知死罪,卻為伸張正義而視死如歸,從容跪奏:“萬歲,易旨之罪,理當問斬,臣死而無怨,只是臣有一言如骨梗在喉,今日當著滿朝文武,不得不說分明。泗州遭災,田地荒蕪,百姓受難,生靈塗炭,皇上置之不顧;而四川豐稔,人畜興旺,皇上反免稅賑糧。一方是缺糧斷炊,生命垂危;一方衣足飯飽,受之有愧。”說罷,起身取下烏紗準備伏刑。見此情景,滿朝文武忠良無不感動,紛紛下跪為戚傑求情。皇上懾於戚傑在朝中的威望,又自知理虧,才免了他的死罪。
然而,戚傑卻因此與西宮娘娘結下了不解之仇。一次,西宮娘娘有意邀請戚傑對弈,下了大半天,她感到棋技不如戚傑,而惱怒,便盤算對策,加以陷害。這裡忽然颳起一陣微風,西宮娘娘乘勢一抬手,長袖一下將棋子掃落到戚傑那邊的桌下,戚傑彎腰拾棋,西宮娘娘一下用腳踩住了他的手,並故意大聲說道:“無恥!”拂袖而去。回宮後,在皇帝面前大哭大鬧,以“風吹棋子落,調戲娘娘腳”為名,要皇上為她作主,定戚傑的死罪。戚傑自知大難臨頭,回家安頓家小後,準備自去伏刑,而家人據理力爭,不讓他去。就在這時,御林兵已經將天官府圍住,戚傑感到此劫難逃,又不願受辱,便吞下自己朝服上的金鈕釦,墜金而亡。
“天官賜福”鄉親敬奉有加
戚天官蒙冤而死的訊息,傳到泗州,民眾悲痛萬分。為了悼念戚天官,緬懷他的大恩大德,百姓自發在在泗州城西北約45裡處,即盱眙縣鮑集鎮何崗村天官井西北五六里處建了一個特大的墳墓,後來又將花氏與其同墓並葬,並以巨大的黑漆棺材厚葬。經歷四百多年的風雨吹打,現在那巨大的墓體仍遠比一般的墳墓要大許多。
“多虧戚天官的易旨賜福,否則,我們的祖先早就被泗州那年大旱餓死,那會有我們的今天!”當地村民至今無不感激戚天官;不少家庭蓋新房和過年時,都要貼上“天官賜福”幾個紅紙大字,以緬懷天官恩澤,祈求幸福安康。
戚傑,生於公元1548年卒於1581年,字翰川,明朝泗州招賢人,今盱眙縣鮑集鎮戚嘴村人。因時任明朝嘉靖年代的吏部要員,而吏部要員當時人們都稱之為天官,這便是戚天官的來歷。
少小勤學榮登進士榜
戚傑從小家境狀況較好。其父戚昂做過多年的地方官,一生廉潔清明;他重視孩子的教育,對戚傑的要求極為嚴格,無論是言行舉止行為習慣,還是看書學習,都予以正確的教育、引導。他從小就表現出一種非凡的天賦,接受知識的能力很強,學習勤奮、刻苦,常常挑燈夜學,學習成績特別優秀。嘉靖四十三年,年僅16年的戚傑便中舉,第二年又中進士。
忠貞不渝娶回雙目失明妻
學習成績優異,相貌出眾,一表人才,可謂才貌雙全。兒時與本地花氏定親,成婚之前,花氏卻因病雙目失明,花氏父母主張解除這門婚約、終止這門親事,而戚傑信守承諾,反過來做花氏父母的思想工作,推心置腹地說:“夫婦,倫匹也。不要,彼將安歸?”最終將花氏娶為妻子。此事在當地廣為傳誦,成為美談、佳話。
才華出眾升至朝廷天官
舉人、進士的身份,具有豐富淵博的學識,加上為人處事的方法大度,為官廉正和較強的工作能力、魄力,使戚傑飛黃騰達,不到而立之年就官至吏部員外郎,很快又升至吏部郎中,吏部考功郎。當時吏部權力較大,凡吏部的要員,都統稱其為“天官”。
情繫於民慘遭西宮陷害
戚傑身在朝廷、心念平民,經常訪民問苦。一年南方大旱,戚傑微服私訪,視察民情,到達泗州,眼前的情景讓他甚感吃驚:大旱之年,田地莊稼乾枯,顆粒無收;路上到處是面黃肌瘦、逃荒要飯的災民,路旁餓殍隨處可見,而苛捐雜稅卻有增無減,民不聊生。
戚傑返回後立即奏明嘉靖帝請求皇上開恩,免除泗州三年皇糧,並賑災當地百姓糧草萬擔,否則,因飢餓而亡的百姓會更多。不想,得寵的西宮娘娘,心懷詭計,從中作梗,皇上以“國貧庫空”為由,沒有準奏。
時不多日,西宮娘娘欲回四川故里遊玩。為了在家鄉人面前擺威風、風光一下,以迎合家鄉人的喜愛,西宮娘娘絞盡腦汁、耍盡伎倆地在皇帝面前說:四川遇大災,請皇上下旨免皇糧三年,再賑災糧草萬擔。皇上不依,她便先賣弄矯情,看一招行不通,又哭鬧耍賴,結果皇上輕重不辨,青紅皂白不分,耐不住她的軟釘硬磨,答應了她的無理要求。聖旨下至史部,戚傑看到後十分惱火,大聲說道:“泗州天災地荒,倍徵捐稅;四川連年豐收,卻免稅賑糧,豈有此理?”為了拯救大災大難之中的泗州廣大百姓,戚傑置生死於不顧,毫不猶豫地當即提筆將聖旨中的“免四川朝糧三年,賑百姓糧草萬擔”中的“四川”二字各加上三點,成為“免泗州朝糧三年,賑百姓糧草萬擔”。聖旨傳到泗州,萬千災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西宮娘娘很快得知此事,到皇上面前大哭大鬧,奏訴戚傑犯下易旨欺君之罪。皇上聽後勃然大怒,當即下旨處戚傑死罪。戚傑明知死罪,卻為伸張正義而視死如歸,從容跪奏:“萬歲,易旨之罪,理當問斬,臣死而無怨,只是臣有一言如骨梗在喉,今日當著滿朝文武,不得不說分明。泗州遭災,田地荒蕪,百姓受難,生靈塗炭,皇上置之不顧;而四川豐稔,人畜興旺,皇上反免稅賑糧。一方是缺糧斷炊,生命垂危;一方衣足飯飽,受之有愧。”說罷,起身取下烏紗準備伏刑。見此情景,滿朝文武忠良無不感動,紛紛下跪為戚傑求情。皇上懾於戚傑在朝中的威望,又自知理虧,才免了他的死罪。
然而,戚傑卻因此與西宮娘娘結下了不解之仇。一次,西宮娘娘有意邀請戚傑對弈,下了大半天,她感到棋技不如戚傑,而惱怒,便盤算對策,加以陷害。這裡忽然颳起一陣微風,西宮娘娘乘勢一抬手,長袖一下將棋子掃落到戚傑那邊的桌下,戚傑彎腰拾棋,西宮娘娘一下用腳踩住了他的手,並故意大聲說道:“無恥!”拂袖而去。回宮後,在皇帝面前大哭大鬧,以“風吹棋子落,調戲娘娘腳”為名,要皇上為她作主,定戚傑的死罪。戚傑自知大難臨頭,回家安頓家小後,準備自去伏刑,而家人據理力爭,不讓他去。就在這時,御林兵已經將天官府圍住,戚傑感到此劫難逃,又不願受辱,便吞下自己朝服上的金鈕釦,墜金而亡。
“天官賜福”鄉親敬奉有加
戚天官蒙冤而死的訊息,傳到泗州,民眾悲痛萬分。為了悼念戚天官,緬懷他的大恩大德,百姓自發在在泗州城西北約45裡處,即盱眙縣鮑集鎮何崗村天官井西北五六里處建了一個特大的墳墓,後來又將花氏與其同墓並葬,並以巨大的黑漆棺材厚葬。經歷四百多年的風雨吹打,現在那巨大的墓體仍遠比一般的墳墓要大許多。
“多虧戚天官的易旨賜福,否則,我們的祖先早就被泗州那年大旱餓死,那會有我們的今天!”當地村民至今無不感激戚天官;不少家庭蓋新房和過年時,都要貼上“天官賜福”幾個紅紙大字,以緬懷天官恩澤,祈求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