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倪倪的認真一點

    接觸了很多中學生個案後,總結髮現,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可能受到以下原因影響:

    1、同伴關係。

    在青春期,同伴關係是影響孩子發展的致命要素。對,就是這麼嚴重。一個孩子如果在學校沒有朋友,哪怕學習成績再好,都有可能會產生厭學的行為。因為孩子都是透過外界的反饋來認識自己,在青春期階段尤其看中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在學校中沒有朋友,意味著自己是不被喜歡的,那麼他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我不是一個值得被喜歡的人”,一個人有了這樣的內在自我評價,哪有心思來學習呢,甚至還會伴有絕望感。

    因此,孩子從小學起,父母就要關注孩子的同伴關係。關注同伴關係,不是要盯著問“今天跟誰玩了?”或者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社交“那個同學不好,**更好,多跟他玩”......而是在生活中為孩子做好社交榜樣,讓孩子習得社交技巧、為孩子創造健康的社交環境以及瞭解孩子的社交觀。

    2、師生關係

    “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這門課,討厭一個老師就會討厭這門課”,這在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更為突出。家長可以透過關注孩子對老師的看法,來了解孩子和老師的關係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比如,孩子給老師的評價是正面的還是頁面的?如果孩子提起老師是不屑、看不起、不耐煩的態度,說明孩子的師生關係處理的不融洽。家長也可以主動與孩子聊一聊對每一門學科的老師有什麼看法。

    當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消極看法時,不要急於反駁,而是聽聽孩子的這些負面感受是怎麼來的?(有一個句型比較好用:相信你對老師有這樣的看法,一定是有原因的。可以說說看嗎?)當孩子說出原因後,家長首先要共情孩子的這些負面感受:“原來是這樣,怪不得你會有這樣的感受。” 然後再帶著孩子看一下是不是還有更多的角度,目的不是要孩子改變對事情對老師的看法,而是擴大對於老師和事情的認知範圍。

    要想讓孩子在學校的師生關係處理的好,父母自己首先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老師。

    3、夫妻關係

    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長期關係不和,可能隨時會面臨家庭破裂,這樣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無法靜心學習的。他們甚至會犧牲自己來保護自己的家庭,比如,我們常會見到讓自己生病、讓自己在學習上出各種問題......吸引父母同時的關注,那看似一家團結的氛圍會比自己取得好的成績還讓孩子感到滿意。當然,這一切發生在潛意識。

    所以父母如果實在無法一起生活,不如真誠的與孩子交流,父母關係的現狀以及決定。如果父母只是關係不和,還沒有到要離婚的地步,那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一個在長期壓抑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感受。

    4、親子關係

    很多家長有同樣的感受“”以前孩子是很乖巧聽話的,現在突然一下子就特別的逆反。什麼都要跟你對著來”,這同樣表現在學業上。嘮嘮叨叨的“好好學習”再也不管用了。有一位初二的女孩跟我說“我媽如果不問我,我會好好寫作業;她一說話,我就開始噁心那些作業,怎麼都不想寫”。 其實,父母越是控制的厲害,孩子就越是沒有自控力、責任心。所以那些說“孩子為什麼就會不主動學習”的父母可以去反思一下,孩子在家庭中是不是缺乏責任心?缺乏責任心是不是因為TA不需要承擔責任?不管是上學遲到的責任,還有照料自己生活的責任,是不是你都一手包辦,人家根本就沒有機會發揮和培養自己的責任心?

    在小學父母更多是將軍,但到了中學,父母就要開始轉換角色,讓自己退到軍師的角色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拼命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所以他們很需要獨立、自主。但同時,他們並沒有獨立的能力,所以,父母既不能再繼續控制孩子,讓孩子有掌控自己的空間,同時,也要隨時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為TA出謀劃策。

    5、對學習意義的理解。

    一個三年級的男孩,設計了很多的自動種植的機械稿紙。我看到了非常驚歎,他說他想要成為水稻專家。我特別驚喜,發自內心的用崇拜的眼神看著他。而他的媽媽說“不好好學習,整天搞這些沒用的,吹牛。” 我認真的聽他在描述他將如何運用他的新型機器解決“民以食為天”(他當時說因為民以食為天,而現在種田的農民越來越少了,所以他一定要做這件事)的問題。再後來,我們一起討論,為了實現這樣的夢想,我們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當然最後一定會落地到學習上。這種感性加理性的方式,讓這個調皮的孩子,在學校一下子變了樣。等到他考了較以往有很大進步的成績時,他問我“為什麼,你一開始就相信我可以?” 其實我只是相信了他可以成為他想要成為的人。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每個孩子也都需要被相信,但當他們的夢想和被信任的需求被掐死時,學習的內動力也被掐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革命軍會不會加入到和之國的戰爭之中,有沒有可能顛覆和之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