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諸葛小村姑

    只要地球不發飆,人類沒有全部逃,十萬年之後,大機率只有少部分人還生活在地球……而且這部分人屬於頑固不化型。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

    經過數十億年的發展,地球的生命從原始的一鍋濃湯發展到了人類這一夥子智慧生命品種,曾經的高溫灼熱、風雨雷電、地震冰原、毒蛇猛獸都在我們的基因中留下了烙印,我們感激地球這樣的環境孕育了我們,如同一枚蛋孵出了可愛的小天鵝,不要以為我們是地球的寵兒,有什麼神靈庇佑,實際是生命的頑強適應並適度改變了地球的生態,這樣的狀況是前前後後幾百億種生命形式共同塑造的,也就是說,只要某顆星球能夠誕生原始生命並提供一定的宇宙環境,就會不同程度地發展成為智慧生命系統。

    簡單來說,生命就是物質的一種排列組合,在地球的生命系統中,表現成為以碳原子化合鍵數目為基礎的排列組合,有機物質從基本的CH4擴充套件到分子量幾百萬的DNA大分子,不要以為這是什麼神創,只是簡單的排列組合達到一定數量及之後展現出來的複雜性。

    可是地球這鍋濃湯總有熬幹了的時候。

    因為地球並不算一個十分安全的庇護所,“恆紀元”似乎太久了,給大多數人造成了假象。太陽老大本身就很狂躁,只要她打個噴嚏,整個地球的生命可能全部會在短時間內成為焦炭……

    地球是非智慧生命的桎梏

    如果生命滿足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就永遠不會跳出那鍋濃湯,可惜,在這個世界,可利用的能量永遠是稀缺的,不要以為太陽當空照我們就能夠高枕無憂,恆星暴虐的性格容不得我們靠近,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需要的能量越來越多,地球的能量已經滿足不了人類的需求,就如同40億年前的那鍋原子濃湯不能夠滿足原核生命的野心,不得不跳出束縛,轉戰到陸地和天空。

    對於非智慧生命體系來說,它們只能夠依靠一種叫做“遺傳+本能”的組合來適應環境,它們存活在這個世界的能量來自於自身的合成或者吞噬其它物種,對身邊其它物質中含有的巨大化學能或者原子能無動於衷,這就是一種侷限性,毫無疑問,地球的強大重力成了束縛非智慧生命走出去的桎梏。

    智慧生命喜歡探索

    襁褓就算是描龍繡鳳,我們也不能夠呆一輩子。幾百年來,人類的視野不斷拓展,看見漫天星辰,迤邐而浪漫,不出去看看,真的對不起地球孕育了我們幾十億年的辛苦付出,地球的物質和能量都有限,如果侷限於地球,只能夠發展出一個超級生命,或者是集體滅亡,這不符合生命的哲學含義(宇宙學意義)。

    生物學研究證明,在沒有智慧產生之前,生物只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當智慧的閃光劃過天際,人類的出現,才突破了這個暗暮,智慧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屬於生命體系發展到一定複雜程度的自然產物,將原始的能源利用發生拓展到了周邊的化學能和原子能,直至劇變能,人類的腳步能夠掙脫引力的束縛,擺脫了地球襁褓,真正意義上發展成為行星際生命體系。

    不破不立,雖然我們今天把地球生態折騰了一番,似乎摧毀了很多山清水秀的美景,可是美麗本身就不在生命系統中佔據絕對地位,請我們樹立這樣一個理念:要發展,就必須殘忍對待自己,這是生命的發展的必然。在億萬生靈中,能夠具有探索精神的,永遠是鳳毛麟角,99%的生命個體只能夠平平淡淡地消耗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日子中,透過自己的勞動期待那特殊智慧火花的爆發。

    十萬年太短,只爭朝夕

    發展在繼續,人類利用能量的方式逐步加快,探索的距離也會更加遙遠,當日後千千萬萬的人們遊弋在恆星際空間,再回首,地球已經陌生,彷彿我們的祖先來自非洲叢林,如今的我們視而不見一般,人類是一個健忘的物種,沒有必要為了幾千代之前的文明發源地留下心酸的淚水,這就是生命一往無前的使命,可能在今後的日子,人類這個物種透過生物技術,將個體的生命歷程提高到一種高度,比如生存時間超過1000地球年,那個時候,還窩在地球這個芝麻綠豆星球,這不是驕傲,這是悲哀……

    成長和發展,就需要某種程度上的健忘,離開父母,掙脫襁褓,才是合格的智慧生命,否則這個生命體系只不過是附在地球表面的一堆白花花的蛆蟲,還好意思談什麼智慧?

    後記

    當0.001%的人類踏上恆星際征程,進而發展出數以百億計的宇宙漫遊者,他們將不會在意將任何一個巖態行星當作家園,龐大的宇宙艦隊就是自己的家……那些留在地球上的人類,再也不會發展壯大了,成了一種遙遠的記憶,或許是資料庫中的某一段資料,如果有幸回到太陽系,也只會遠遠地匆匆瞥上一眼,搖搖頭,揚長而去。

  • 2 # 哈灬哈66096005

    十萬年後,地球人,有一部份人,將會長存於宇宙,以,識,的方式,大部份人,會,灰飛煙滅,若是,地球,不存在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應該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