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cbnn

    以高潮結束演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但這種方法通常很難控制,並且,對所有的演說者以及所有的題目而言,這其實不能算是結尾。然而,如果處理得當,這種方法是非常好的。它逐步向上發展,達到高峰,句子的力量越來越強烈。林肯在一次有關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演說中運用了這種方法。你可以發現,他的每一個比喻都比前一個更為強烈,他把他那個時代拿來分別和哥倫布、基督、摩西、亞當等時代相互比較,層層遞進,因而獲得了一種累積起來的效果。這使我們回憶起過去。當哥倫布第一次發現這個大陸——當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當摩西領導以色列人透過紅海——不,甚至當亞當首次從造物者手中誕生時,那時候,同現在一樣,尼亞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經絕種,但他們的骨頭塞滿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當年也曾以他們的眼睛凝視著尼亞加拉瀑布,就如我們今天一般。尼亞加拉瀑布與人類的遠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類更久遠。今天它仍和一萬年以前一樣聲勢浩大及新鮮。早已死亡,而只有從骨頭碎片才能證明它們曾經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有關巨象及乳齒象,也曾經看過尼亞加拉瀑布——在這段漫長無比的時間裡,這個瀑布從未靜止過一分鐘;從未乾枯;從未冰凍;從未閤眼;從未休息。著名演說家溫代爾·菲利普斯在介紹有關海地共和國國父託山·羅勃邱的事蹟時,也運用了相同的方法。他演說了那篇常常被演說的教科書摘錄。我現在將它的結尾引述在下面,它有活力,有生氣。雖然在這個講求效益,講求實際的時代,它已顯得有點過於講求修辭,但是這段講詞仍然令人深感興趣。這篇演講稿是在半個世紀以前寫好的。“50年後,當事實被人揭露出來時,假如你能注意到,溫代爾·菲利普斯對約翰·布朗與託山·羅勃邱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做了極為錯誤的判斷,這難道不是極為有趣的事嗎?很顯然的,就猶如預測明年股票市場或豬油價格非常困難一樣,歷史的發展方向也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請看下面這段文字:我想稱他為拿破崙,但拿破崙是以自毀誓言及殺人無數而建立起他的帝國的;這個人卻從未自毀承諾。“不報復”是他偉大的座右銘,也是他的生活法則。他在法國對他兒子說的最後幾句話是:“孩子,你最終有一天要回到聖多明哥,忘掉法國謀殺了你的父親。”我想稱他為克倫威爾,但克倫威爾只是一名軍人,他所創立的國家隨著他的死亡一起崩潰。我想稱他為華盛頓,但華盛頓這位弗吉尼亞的偉大人物也養奴隸;這個人寧願冒著丟掉江山的危險,也不允許買賣奴隸的情形出現在他國度內最偏遠的村落。你們今晚大概認為我是一個狂人,因為,各位並不是用眼睛在讀歷史,而是用你們的偏見。但是在50年後,當事實被人揭露出來之後,歷史的女神將把福西昂歸於希臘,布魯特斯歸於羅馬,漢普頓歸於英格蘭,拉法葉歸於法國;把華盛頓選作我們早期文明的一朵鮮豔及至高無上的花朵;約翰·布朗則是我們這一時代成熟的果實。然後,她把她的筆浸在Sunny中,用鮮藍色在他們所有人的上面寫上這位軍人、政治家及烈士的姓名——託山·羅勃邱。尋找、研究、實驗,直到你獲得一段好的結尾及一段好的開場白。然後,把它們集中在一起。不會刪減自己的談話內容以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氣氛的演說者,將不會受到歡迎,並且,有時候還會受到聽眾的排斥。聖徒保羅的門徒、塔瑟斯誠的掃羅,也犯過這種錯誤。他在傳道時滔滔不絕,直到後來,聽眾中的一名小夥子——一位叫尤太朱斯的年輕人——睡著了,並從視窗掉了下去,把脖子摔斷了。《星期六晚郵》的編輯羅裡莫曾經告訴我,他總是在某一系列文章達到最受歡迎的高峰時,就把這一系列的文章停掉。讀者們紛紛要求再多刊登一點。那麼,為什麼要停掉它們呢?為什麼要在那個時候停掉?“因為,”羅裡莫先生說,“在最受歡迎的高峰之後不久,讀者就會獲得某種滿足感,而繼續刊登下去則可能使讀者厭煩。”同樣的明智抉擇也可以應用在演說上面,並且更應該這樣做。在聽眾迫切地希望你繼續說下去的時候,就趕快停止。耶穌基督最偉大的演說——《登山寶訓》——只需要5分鐘就能複述完畢。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也只有10個句子而已。《聖經·創世紀》中上帝創造世界的整個故事,所需要的時間,比你讀早報上一篇謀殺案的報道所需的時間還要少……簡潔、明瞭是演講的生命。尼亞沙蘭副主教詹森博士寫了一本有關非洲原始人的書。為了寫這本書,他與他們生活在一起,觀察他們,瞭解他們長達49年之久。他敘說道,如果一名演說者在村中的某項聚會中說話說得太多了,聽眾就會要求他住口,並且大叫“伊美託夏!”“伊美託夏!”即“夠了!”“夠了!”的意思。還有,一個部落規定它的演說者只能用一隻腳站著,當舉起來的那一隻腳的腳指頭因支援不住而落地時,他就必須結束他的談話了。雖然在公共場合,一般聽眾都比較有禮貌,比較會剋制自己,但是他們討厭長篇大論演說的心情卻是一樣的。因此,演講時,要注意聽眾的反應。我知道你不會對聽眾的煩燥、怨恨情緒置之不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電燈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