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火辰
-
2 # 知命以下無敵—王景略
在西漢末年,被赤眉綠林破壞過,五胡亂華時又遭破壞,唐安史之亂後又遭到吐蕃入侵,唐朝末年被黃巢屠城,後來一直沒落了下去,明末時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次年攻佔北京,導致明朝滅亡。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促進了抗日統一戰線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
3 # 使用者67724358697
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
西安關中是中國最典型的“馬爾薩斯陷阱”存在地區。
縱觀歷史:
1、明末天下大亂,首先是從陝西(時屬延安府)開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的受災之早,受災之重。民不聊生無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謂“天降奇荒,所以資(李)自成也。”
萬曆在位48年間(1573-1620年)有災荒記載的就佔25年,崇禎年間幾乎連年災荒。
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發生大旱,次年即崇禎元年繼續大旱,其中陝北受災程度最重。
崇禎三年,災區擴大到全陝。到崇禎六年,旱蝗霜三災並至,全省大飢。
2、果然,民國18年,陝西西安關中地區再次發生大饑荒。
民國十八年發生在陝西關中的大饑荒,又名“民國十八年年饉”。
陝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稱為饑年,兩料未收稱為荒年,連續三料未收稱為年饉。
實際上民國十八年年饉從民國十七年就開始了,據近代大量史志和報刊資料記載,民國17年(1928年)陝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麥歉收,秋未下種,冬麥亦無透雨下播。民國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嚴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涇、渭、漢、褒諸水斷流,多年老樹大半枯萎,春種愆期,夏季收成不過二成,秋季顆粒未登,饑荒大作,草根、樹皮皆不可得 ,死者日眾、殍滿道旁、屍腐通衢、流離逃亡,難以數計。
長安、武功、鳳翔、扶風、乾縣、岐山、眉縣、興平、咸陽、臨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陽、寶雞、隴縣、澄城、淳化、長武、褒城、禮泉等縣為重災區。全省940餘萬人口,餓死者達250萬人,逃亡者約40萬人,有20多萬婦女被賣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東等地。
沒有人是傻子。這也是為什麼,不說鄭州、蘭州,就是甘肅天水房價都比西安高的原因。
回覆列表
題目上的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西漢雖然定都在關中,但漢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卻不在長安。他起兵於江蘇沛縣、被封為漢王在陝南漢中,稱帝卻在洛陽附近,無論哪點,說龍興都不在關中。但可以說,漢唐的繁盛,都是一關中為代表的。
關中,其實是周朝和之後秦朝的龍興之地,周起於岐山,秦興於西戎,劉邦看重關中山川的險固、沃野千里,因此把西漢的都城從最初的洛陽遷移到了長安,這是聽從了婁敬和張良的建議。
一、兩漢時期。西漢時期自然是帝國的首都,無比的繁盛。東漢時期已經定都到洛陽,但關中是東漢祖陵所在。不過呢,因為東漢政府對西北地區控制力的衰落,關中數度招到古羌人及西北叛軍的進攻,東漢的祖陵(西漢帝陵)甚至被叛軍毀壞。東漢末年,董卓強迫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死後,漢獻帝被涼州軍所控制。漢獻帝逃回洛陽後,涼州軍各路軍閥在關中混戰,死的死、逃的逃,直到曹操讓鍾繇等人逐漸平定關中。
二、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為爭奪雍涼,在此處交鋒。
三、西晉時期,涼州爆發禿髮樹機能叛亂,關中也陷入動盪。而後八王之亂,引發五胡喋血中原,西晉最後的皇帝不得不遷都長安,後又被攻滅。
四、十六國時期一大霸主後趙定都中原,後趙天王石虎死後,原本姓蒲的苻家(因讖語而改姓)興起,攻下關中,建立前秦。前秦天王苻堅統一中國北方,卻在淝水之戰後迅速覆滅。羌族姚萇殺死苻堅,建立後秦,也定都關中的長安。
五、後來,劉裕北伐,攻滅後秦。赫連勃勃的胡夏趁劉裕急著退軍(急著回朝篡位東晉)的時機,佔領關中。此時,北魏取代後燕成為中原霸主,太武帝拓跋燾時期攻滅胡夏,關中被北魏掌控。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六、北魏末年,六鎮軍亂,宇文泰興起於關中,關隴集團逐漸形成。之後的北周、隋朝、唐朝都是關隴集團的後裔,建立了強大而輝煌的三個朝代,都定都在長安。
七、唐朝中期,關中被安祿山叛軍攻入,受到嚴重破壞,而後又有吐蕃人攻陷長安和朱泚叛軍佔據長安的時間,關中再造破壞。唐末,黃巢破長安,李克用大掠長安,關中諸路軍閥屢破長安,關中被破壞殆盡。朱溫篡唐,遷都汴州。之後,河南汴州、洛陽一帶成為帝國中心,關中失去其天下第一的位置。
八、宋、元時期,政治中心越發東移,經濟中心越發南移,關中地帶實際成為北宋與西夏的交鋒地帶。
九、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曾想從南京遷都關中,因為負責考察的太子朱標病死,計劃被擱淺。此時的西安,由朱元璋的兒子秦王駐守,他與晉王、燕王(朱棣)的地位相當。不過老大、老二、老三都不在了,老四朱棣得以起兵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遷都北京。
十、民國時期,這是西北軍的地盤。楊虎城一系與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這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