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古論金923
-
2 # 覓荒野的美
我們這裡是平原地帶,每年,種植兩季,就是小麥和玉米。如果說,種植什麼划算,當然是種植經濟作物划算。
比如,你要移栽幾畝辣椒的話,得找好幾個人,就是女性,一天的勞務費,也要1百多塊錢 ,男勞力少了150元,沒有人幹活。
經濟社會了,人們都會算經濟賬,就是親戚之間,也沒有人再願意為別人付出了,找人白乾活,只管吃飯的那一套,行不通啦。
感覺還是種植省事的,畢竟農村現在也是機械化了,都是各種機械在作業,機器地裡一走,就完事了。
然後人們利用節省的時間,就可以去打工了,為什麼打工?現在農村的花銷可不比城市差,除了不拿房租,睜開眼,就是各種錢要花。
農村的人壓力也挺大的,特別是有倆個男孩的家庭,真是壓力山大。
不出去打工,光靠地裡的糧食能賣幾個錢,農用物資是年年打著跟頭漲,我們種的糧食卻是原地踏步走。這個現象惡性迴圈了這麼多年,卻沒有好的政策應對。
所以,農閒時,農村裡人很少,因為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也只有農忙時,村子裡才會熱鬧,因為打工的都回來忙秋收啦,這時候,農村裡才有了煙火氣。
-
3 # 國人好農
我們是偏遠農村,大山多,耕地相對平原少很多,但是氣候還可以,就莊稼而言,什麼水稻,小麥,玉米……都可以種!
但早說划算的話,這個得看這個前期投入和收穫是不是成反比!莊稼裡比較划算的應該是水稻!但是利潤不高,大家基本是自己食用!
經濟作物而言,有水果,我們蒼溪紅心獼猴桃原產地,種獼猴桃的還是很多,但是現在和以前比,效益沒以前好了!
除了水果我覺得藥材也可以種,但是這個時間用的多,我們這邊種的少!
在老家,土地裡刨食,在努力,也沒打工效益好啊,相對城裡也比較落後,能跑的動的都喜歡出去
-
4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你覺得你們家鄉種植什麼划算?為什麼那麼多人外出打工?
實話實說吧,現在我們家鄉農民種什麼也不沾弦。確切的說並不是種地不沾,主要是我們這邊人均分得的責任田太少,我們組每人僅1.6畝地,且不說,兒媳婦和孩子還都沒有地。這1.6畝地,你按常規的方法種植農作物,怎麼種都不划算,收入甚微。我們這邊大田都是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假如都高產,我們這邊玉米畝產在1200~1500斤,小麥畝產在900~1200斤,價格小麥現在每斤1.2元左右,玉米每斤1.1元左右。除了化肥、農藥、澆水費等,所剩無幾,怎麼個划算法?不划算!不過,農民別無選擇,不種地怎麼存活,收入多少也得種啊。
在現在高消費時代,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孩子上學、結婚的巨大消費、老人養老,小病小災等各種消費,靠地裡的收入,簡直是沒法提了,入不敷出,差距太大了。
怎麼辦,在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年輕人及有打工條件的惟有出外打工掙錢養家餬口了。而部分中老年人,別無選擇了,只有死活在這一畝六分地裡幹求了,還談什麼划算不划算呢!能苟活下去就萬福了。
由於貧窮,也導致了光棍漢增多,女孩子想方設法遠嫁外地或城鎮去了。形成了越貧越窮的惡性迴圈。
假如,雖然說種地沒什麼意思,但土地多了,薄積廣發,積少成多。有幾十畝或更多的土地,情況就不一樣了。有足量的土地,無論搞常規種植,或特種種植,或扣溫棚種植,那效果就大大不同了,發家致富指日可待。
所以說,農村農民種地劃不划算,得看具體種有多少地。僅憑自己分得的一畝三分地是永遠難以致富脫貧的。唯有打工、承包規模的土地搞常規或特種種植及養殖,才是農民生存的惟一道路。 -
5 # 知名三峽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兩個方面。外出打工與種植什麼划算是兩碼事。
題主提到為什麼那麼多人外出打工?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有的家庭外出打工是迫於無奈之舉,因為家裡人多田少,不需要全家人都在家裡守那幾畝地。走出去實屬生活需要。這樣即不耽誤家裡種田,還可獲得一筆可觀的打工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方面,有的家庭由於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家裡人少,實行責任制後,子女逐步長大結婚後都分家了,分家就要分田,所以人均耕地就少了,都守在家裡就無法生活,必須走出去尋求新的生活途經。就要外出打工。他們透過打工獲得勞務收入,不僅減輕了家庭負擔,也同樣減輕了國家的負擔。自食其力,不坐在家裡向國家要救濟,他們是高尚的,是無私奉獻的農民。
有一個現象,就是現在鼓勵農田向種田能手集中,農民將農田轉讓給種田能手。由種田能手統一規劃發展規模種植。以提高種田的綜合效益。那麼,農民將農田轉讓出去後,有的可以繼續幫助種田能手做事,有的則需要出去另謀生計。也就出現了題主說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外出打工的現象了。
回覆列表
種點地用工少,外出打工才是主導,再說現在都是機械化,省時省力。只有工廠不要的人員,才在家啃二畝地。《歪瓜裂棗沒人用,二畝地也啃不好,只要腦子不夠笨,地收外掙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