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64316064609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辭源”裡說,“干支”取義於樹木的“乾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天干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根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干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中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據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華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予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幹者猶樹之幹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猶樹之枝也。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醜: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髕也,陽氣欲出,陽尚強而髕演於下。

      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萬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陰陽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字真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