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落日 作者杜甫
原文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遊。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
賞析及譯文: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五言律詩,約寫於上元二年春。
首聯兩句寫黃昏景象,落日好像懸掛在窗簾的掛鉤上,詩人憑窗而望,只見溪邊三三兩兩的農人正忙碌著春耕。著一“幽”字,一方面寫出了黃昏村野的幽靜,另一方面表現了農人的自在之樂。“春事幽”三字挈領中間四句,營造了一派安謐祥和的意境。
頷聯兩句詳寫溪前春事之幽。沿溪岸的園圃上遍佈鮮花綠草,在餘暉照耀下,滿眼繽紛;農人們有的在砍柴,有的正升起裊裊炊煙,有的正把小船泊靠在溪灘上……寥寥數字勾畫出一幅農家樂圖景。頸聯兩句細寫堂前之幽。吱吱喳喳的雀鳥在樹枝上跳躍著、爭鬧著,有的掉了下來;飛蟲滿院遊走,嚶嚶嗡嗡。這兩句以動襯靜,寫蟲鳥樂,突出了鄉村春暮的寧靜。
尾聯兩句抒發陶然忘憂之情。詩人面對眼前如此清幽恬然的景緻,突發奇問:濁酒呵,是誰把你製造出來的?讓我一酌可以消解千百種憂愁。這裡詩人將“散憂”歸功於“酒”,這是一種託詞;其實應該是他內心的一種“獨善其身”的清潔精神,使他目睹鄉村幽事,情與景會,而對景忘憂。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以“落日”為題,以三聯六句鋪寫鄉野春日暮色,有觸景生情的成分,如見“春事幽”之平靜淡泊之樂,而生閒逸歸隱之思;亦有緣情生景的痕跡,即“獨善其身”的出世情懷的對映,他所看到的全然是“春事幽”的自得之樂的一面。但篇末兩句的發問,細細玩味,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內心的矛盾心態:飲酒固然可消憂,但憂是占主導地位的,無法徹底勾銷;“春事幽”之樂是農人的,“我”之嚮往這種樂趣,乃是入世的濟國救民的宏願不得實現而無奈選擇的一種逃避、一種救贖。從此意義上說,詩人的憂是本質的、永恆的,而樂是表面的、短暫的。詩人在自己日暮途窮的人生晚景中,不得不在欣賞村居之樂中在飲酒中“散千憂”,為精神的自由尋找一方安棲的家園:這就是老杜的“落日”心態。
落日
落日 作者杜甫
原文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遊。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
賞析及譯文: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五言律詩,約寫於上元二年春。
首聯兩句寫黃昏景象,落日好像懸掛在窗簾的掛鉤上,詩人憑窗而望,只見溪邊三三兩兩的農人正忙碌著春耕。著一“幽”字,一方面寫出了黃昏村野的幽靜,另一方面表現了農人的自在之樂。“春事幽”三字挈領中間四句,營造了一派安謐祥和的意境。
頷聯兩句詳寫溪前春事之幽。沿溪岸的園圃上遍佈鮮花綠草,在餘暉照耀下,滿眼繽紛;農人們有的在砍柴,有的正升起裊裊炊煙,有的正把小船泊靠在溪灘上……寥寥數字勾畫出一幅農家樂圖景。頸聯兩句細寫堂前之幽。吱吱喳喳的雀鳥在樹枝上跳躍著、爭鬧著,有的掉了下來;飛蟲滿院遊走,嚶嚶嗡嗡。這兩句以動襯靜,寫蟲鳥樂,突出了鄉村春暮的寧靜。
尾聯兩句抒發陶然忘憂之情。詩人面對眼前如此清幽恬然的景緻,突發奇問:濁酒呵,是誰把你製造出來的?讓我一酌可以消解千百種憂愁。這裡詩人將“散憂”歸功於“酒”,這是一種託詞;其實應該是他內心的一種“獨善其身”的清潔精神,使他目睹鄉村幽事,情與景會,而對景忘憂。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以“落日”為題,以三聯六句鋪寫鄉野春日暮色,有觸景生情的成分,如見“春事幽”之平靜淡泊之樂,而生閒逸歸隱之思;亦有緣情生景的痕跡,即“獨善其身”的出世情懷的對映,他所看到的全然是“春事幽”的自得之樂的一面。但篇末兩句的發問,細細玩味,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內心的矛盾心態:飲酒固然可消憂,但憂是占主導地位的,無法徹底勾銷;“春事幽”之樂是農人的,“我”之嚮往這種樂趣,乃是入世的濟國救民的宏願不得實現而無奈選擇的一種逃避、一種救贖。從此意義上說,詩人的憂是本質的、永恆的,而樂是表面的、短暫的。詩人在自己日暮途窮的人生晚景中,不得不在欣賞村居之樂中在飲酒中“散千憂”,為精神的自由尋找一方安棲的家園:這就是老杜的“落日”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