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爾功名夏後,一枝高折鮮紅。大江煙浪杳無蹤,兩日黃堂坐擁。
只道驊騮開道,原來天府狡龍。琴瑟琵琶路上逢,一盞醇醪心痛。
這是揭示王惠命程的詩。王惠彼時已是年過半百的員外,與新進進士荀玫一起請人扶乩問道仕途,扶乩請來的神靈是伏魔大帝關聖帝君,也就是三國時期蜀國大將,同時也是中國道教中的神話人物關羽。
這頭一句“羨爾功名夏後”說的是王惠五十歲登科,但詩後面說的都是當時未發生的事情,眾人全然不解,只有那扶乩的陳禮在一旁瞎解釋,說“天府夔龍”暗示王惠升任至宰相一職,那王惠聽了心裡自然高興。
不久,南昌知府缺員,王惠補位,百姓吏士夢中都怕他,各上司卻覺得他能幹,兩年後王太守被推升南贛道臺。這裡,王惠任職南昌恰符合“兩日黃堂坐擁”,黃堂指的是古代太守衙門中的正堂,而兩個“日”字上下疊加,正好是個“昌”字,合起來便是在南昌做太守的意思。
出任南贛道臺後,王惠去查看臺站,“大車駟馬,在路曉行夜宿”,一日到了一個公館,王慧進去舉頭看見正廳上懸著的一塊匾,紅紙上四個大字“驊騮開道”赫然醒目,王慧見此心裡一驚。“掩門用飯,忽見一陣大風,把那片紅紙吹在地下,裡面出現綠地金字,四個大字是‘天府夔龍’”。不過這公館有蹊蹺,吳敬梓說這公館原本是舊人家的一所大房子,這舊人家是誰文中並未提及,只是想來也應該不是尋常普通人家。古時官員出門以驊騮開道,杜甫有詩云:“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而“天府夔龍”杜甫詩中也曾用過,“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指的是輔佐帝王的良臣,所以這公館原來的主人想必也不簡單。王惠這時才知“萬事分定”,可惜他不知道,判詞的最後兩句足以扭轉命運。
王惠升任南贛道臺時,江西寧王早已奉太厚密旨舉兵叛變,王惠做南贛道臺的第二年,寧王就率兵破了南贛官軍。王道臺見形勢不妙,叫了一隻小船準備黑夜逃走,不巧在大江中間遇上寧王的百十隻戰船,王道臺被反手綁了活拿,而他的家人、隨從,甚至船家,都被殺的殺,跳水的跳水。
寧王曾聽聞王惠在南昌任職時的能力,便讓王惠招降,王惠顫顫抖抖磕頭謝恩後,寧王親自賜了一杯酒給他,而王惠本來就被繩子綁得心口都疼了,一飲而盡後,心便不疼了,正應了那句“一盞醇醪心痛”。
至於“琴瑟琵琶路上逢”,說的是與寧王狹路相逢。王惠在寧王軍中聽人說寧王是第八個王子,而“琴瑟琵琶”頭上正好是八個“王”字。
兩年後寧王被抓,王惠又是黑夜逃走,慌不擇路地趕了幾日後,到了浙江烏鎮,得蘧公孫相助,獲了二百兩銀子,“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
羨爾功名夏後,一枝高折鮮紅。大江煙浪杳無蹤,兩日黃堂坐擁。
只道驊騮開道,原來天府狡龍。琴瑟琵琶路上逢,一盞醇醪心痛。
這是揭示王惠命程的詩。王惠彼時已是年過半百的員外,與新進進士荀玫一起請人扶乩問道仕途,扶乩請來的神靈是伏魔大帝關聖帝君,也就是三國時期蜀國大將,同時也是中國道教中的神話人物關羽。
這頭一句“羨爾功名夏後”說的是王惠五十歲登科,但詩後面說的都是當時未發生的事情,眾人全然不解,只有那扶乩的陳禮在一旁瞎解釋,說“天府夔龍”暗示王惠升任至宰相一職,那王惠聽了心裡自然高興。
不久,南昌知府缺員,王惠補位,百姓吏士夢中都怕他,各上司卻覺得他能幹,兩年後王太守被推升南贛道臺。這裡,王惠任職南昌恰符合“兩日黃堂坐擁”,黃堂指的是古代太守衙門中的正堂,而兩個“日”字上下疊加,正好是個“昌”字,合起來便是在南昌做太守的意思。
出任南贛道臺後,王惠去查看臺站,“大車駟馬,在路曉行夜宿”,一日到了一個公館,王慧進去舉頭看見正廳上懸著的一塊匾,紅紙上四個大字“驊騮開道”赫然醒目,王慧見此心裡一驚。“掩門用飯,忽見一陣大風,把那片紅紙吹在地下,裡面出現綠地金字,四個大字是‘天府夔龍’”。不過這公館有蹊蹺,吳敬梓說這公館原本是舊人家的一所大房子,這舊人家是誰文中並未提及,只是想來也應該不是尋常普通人家。古時官員出門以驊騮開道,杜甫有詩云:“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而“天府夔龍”杜甫詩中也曾用過,“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指的是輔佐帝王的良臣,所以這公館原來的主人想必也不簡單。王惠這時才知“萬事分定”,可惜他不知道,判詞的最後兩句足以扭轉命運。
王惠升任南贛道臺時,江西寧王早已奉太厚密旨舉兵叛變,王惠做南贛道臺的第二年,寧王就率兵破了南贛官軍。王道臺見形勢不妙,叫了一隻小船準備黑夜逃走,不巧在大江中間遇上寧王的百十隻戰船,王道臺被反手綁了活拿,而他的家人、隨從,甚至船家,都被殺的殺,跳水的跳水。
寧王曾聽聞王惠在南昌任職時的能力,便讓王惠招降,王惠顫顫抖抖磕頭謝恩後,寧王親自賜了一杯酒給他,而王惠本來就被繩子綁得心口都疼了,一飲而盡後,心便不疼了,正應了那句“一盞醇醪心痛”。
至於“琴瑟琵琶路上逢”,說的是與寧王狹路相逢。王惠在寧王軍中聽人說寧王是第八個王子,而“琴瑟琵琶”頭上正好是八個“王”字。
兩年後寧王被抓,王惠又是黑夜逃走,慌不擇路地趕了幾日後,到了浙江烏鎮,得蘧公孫相助,獲了二百兩銀子,“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