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23600374047

    我覺得還是要正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趙普晚年學習《論語》,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並不是說趙普早年文盲,不識字,文化水平低。也不是說什麼學半部書,認字就夠了。趙普早年是作為霸府幕僚被啟用的,他擅長公務處置,人情練達,處置得當,這樣的人怎麼也不能說他是文盲。但趙普的短板在於沒有系統精研過儒家學術,或者說,他缺乏對治國形而上的意識形態領域的研究。作為霸府幕僚,在隨主上打天下的時候,更多需要處理的是實務方面具體的工作,而到了天下平定,作為中央最高行政官僚,尤其是作為宋太祖立國的創業夥伴,以及宋初的主要制度奠基者,他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個政務官僚的身份,而是要配合皇帝,對國家的意識形態進行改造。 有過人的行政能力,不一定需要過高的學術修養。有的時候是因為所處層級還不到的問題。當你還是個市委書記市長的時候,你幾乎沒有什麼大政策的制定權,你需要做的是執行,所以只要準確理解上面的行政意圖就可以了。當你做到省委書記的時候,單純的政務官僚就會阻礙你的發展,你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修養,才能準確理解中央政策的內涵,以使自己的施政與中央保持一致乃至前瞻。當你進入最高層,成為政策制定者的時候,這個時候沒有來指導你如何決策的既定政策了,你就得選擇一個意識形態和理論,來保證你決策有個方向和目標,而不至於是見招拆招的散亂施政,這個時候,僅僅依靠嫻熟的政務處理能力,是不夠的。尤其是要配合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轉向。那麼缺乏理論學術能力,難以提出一個自洽的指導思想,就會成為執政者的阻礙。任何一次大的變法更革,都不會僅僅是政治制度上的簡單變化,都有著作為指導思想的意識形態變化。比如王安石變法,最重要的機構之一就是經義局,經義局就是變法的意識形態指導機構,透過對儒家經典的重新解釋,把持意識形態,為變法提供理論基礎,為變法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 宋太祖立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走出五代政治,使宋代不會成為第六代短命王朝。在這個層面。宋初的領導者如太祖、太宗、趙普等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改變五代以來重武輕文的政治傳統,重建日下計程車風,以儒家理論作為治理國家的意識形態,完成對五代軍人政治的更革。這個時候,作為宋太祖最主要的政治合作者,趙普就必須配合這種國家政策的轉向,不能再僅僅把自己看做是一個政務官僚。所以提升自己的儒家學術修養,就是趙普必須要做的。這也是晚年趙普為何手不釋卷,精研學術的原因。你不能選擇了儒家作為國家指導思想和意識形態,結果你領導人自己不學儒家吧~~ 至於說半部《論語》,其實歷史有著相反的記載,太宗為趙普所做神道碑說他“及至晚歲,酷愛讀書,經史百家常存几案,強記默識,經目諳心,碩學老儒,宛有不及”。從學界考證而言,半部論語說也有一些問題和可質疑之處。但我想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開來,可能間接體現出趙普學習經義是服務於政治目的,而不是本身意圖在經義學術上獲得什麼成就。也是對趙普固有長於政務謀略,擅長政治鬥爭的政治家的“政治形象”的一種再確認。畢竟趙普以後得宋朝諸相的文學和儒學背景越來越濃厚了,趙普比較特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ifaonline3怎麼用手柄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