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象眼觀天下
-
2 # 天地世界觀
至順四年,劉伯溫二十三歲。為了捕取功名,光大門相,肩負著風代人的重望,劉伯溫赴京試了。憑著他的見識與學問,劉伯溫自己胸有成竹此行必得高中。會試三場已順利通,他被錄取了,作為前十名之痢推者,他參加了帝詩的殿試。殿試取後稱為進士,進十中的第一名即為狀無。
本來,元順帝也看重劉伯溫的文章與人品,又見判卷官把劉伯溫薦為榜首,殿試後正欲提起硃筆將劉伯溫為狀無,i正在此時,奸狡陰險的丞相伯顏在一邊對無順帝說:“陛下且慢,這劉伯溫乃漢人也,若點了個漢人為狀元, 則天下人會取笑我蒙古人中無才子而中能騎射,難令天下漢人服蒙古。這元順帝果然聽了此讒言,劉伯溫當然當不了,被蒙古人擠為一般進士。滿腔熱血的劉伯溫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就人品與學識, 劉伯溫當是王佐聊相之器,但他被擠出狀無後又冷落了三年才得以任命為江西安縣丞。官位雖然不高,但劉伯溫“決覺得是一個用其把學的機會,因此也走馬上任了,當時元的社會風氣已極端敗壞。一方面是蒙古王公貴族欺侮漢民,貧官汙史與地方豪強狼狽為奸血肉百姓,劉伯溫伊始,先是頂住了地方勢力的吹噓奉承,拒絕了包藏各種用心的宴請與饋贈,繼而嚴懲了幾個作惡多端的民憤最大的豪霸,逐漸得百姓的信賴和愛戴,他的廉直的名志逐漸在遠近揚開。順與人數上千,死傷多人,因此案涉到本地一家很有勢力的豪紳,官員們都不願沾手,上司想到了劉伯溫,派他去審理此案,原來這案子的癥結是一樁歷時幾十年的小利糾紛,歷史上爭鬥雙方多次發生流血事件,只是圍繞著一個是非曲直的利害關係,數任官吏無法理清,為了壓倒對方,糾紛的雙方都花了大量錢財買通關節,這就使本來複雜的案子越辦越複雜。劉伯溫調檔審查,察訪民情,親自堂訊,公斷了這宗案子,但是這卻招惹了許多麻煩,有人向上誣告他受賄,又有人縱火焚燬卷宗,城裡衙門鬧,還有人揚要刺殺他,任滿之後他就辭官場歸家了。不久,感吟愴在高安任職時“有謙有聲”,行省重新起用劉伯溫,任儒學副提舉。這是一個掌管文教的官職。平時,蒙古官長大多不懂文默,就靠下屬略知文”的吏員,這些所謂“刀筆吏”舞文弄法奸貪作惡,在老百姓的眼中心名狼稻,劉伯溫上任不多久目睹這此醜惡行為,憤憤然恥與力伍, 卻惹怒了臺臣。劉伯溫覺得難以伸張,再次辭官而去。
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 浙東海盜方國珍弟兄橫行海上,卻諒官商民船,同得甚為囂張。就是這股海盜,也使腐敗的朝庭驚慌失措,群臣紛紛主張以高官厚祿招降了事,而當時蒙古人那副驍勇早已不復存在。這時的上間又想起了罷官居家的劉伯溫來是闢為元帥府都事,參謀海防。劉伯溫則以為招降納叛對方民兄弟不宜,主張堅決擒而誅之。那方氏兄弟原是夥鹽販,因為冤家理告而被迫行劫於海上,朝廷有意招安倒也以為是因禍而得福,又知道劉伯溫從中作便,便派人厚賄劉伯溫,求他改變主張,受到伯溫的拒絕,可是朝中執政的要員多是些貪贓枉法之徒,被方氏兄弟以重金買通,方氏兄弟使避免了刀兵相加而且還升貫為“定梅縣時”。而劉伯溫卻得一個“擅作威福”的罪名而被羈管紹興。此時的元切已腐敗到這等地步,方國珍以行盜而得高官,而劉伯溫則因忠直而陷於罪隸。
儘管如此,劉伯溫對這個政府還未全喪失信心。不久,浙山區爆發農民起義,他再受命為江浙行省都事,與行樞密判官一起去平定處州“山寇”,很快不把在處用活動多時的幾支農民軍平服。經略夥李中風巡撫江南諾道,對劉伯溫的平判得力表示推重,使向朝廷呈報他的虞守之功,請求提拔重用。但是,執政大臣與朝延權貴大多受過方國珍的賄賂,見到劉伯溫的名字又怕又恨,拒絕嘉獎他的軍功。非但如此,朝命下來,劉伯溫反而被降職便用,改和和府判官。
至此,劉伯溫對元朝政府已徹底喪失信心,他料定元切的統治即將要垮臺了,便毫不遲疑徹底棄官回到家鄉青田,從此再不與當局打交道。十年來,劉伯溫在元朝政府鬱郁不能得志,他有抱負但是破滅了,冤屈、痛苦、悲憤交集在一起幾乎把他推向死亡。@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奔跑吧艾米兒
-
3 # 三千影剪
劉伯溫能力挺強的,至少在朱元璋眼裡,他是一個可堪大任之人,但是本身性格有些孤傲,受到其它人排擠。
而且朱元璋生性多疑,劉伯溫功高震主,不得不讓朱元璋對他心懷忌憚。藍玉案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心理了。
最後為保朱家天下,朱元璋晚年沒殺他夠可以的了。
回覆列表
對於高層來說,沒有所謂仕途,只有政治。換句話說,在高層,政治才決定一切。政治的觀念在人,在一群人中,需要組織起來,既需要綱領,又需要組織,既要有骨幹,還要有起鬨者、打雜者等等。然後這些人自然會有高位。而這些人之外的人,就很難得到高位,即便上位,也難有作為。
明朝初年,朝堂上的最大的組織就是“淮右集團“,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安徽派“,其首領是朱元璋,核心集團是“安徽鳳陽府派“,包括徐達、常遇春、馮勝、胡惟庸、李善長等文臣武將。
劉基是浙江人,不屬於安徽鳳陽府人,也不是安徽人,而且是半路入夥,所以無法進入核心層,還被朱元璋身邊的人排斥,所以自然無法得到重用。
附帶說一下,淮右集團在靖難之役中被擊敗,被燕王的北平集團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