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古代歷史上形容人的時候一般都不是好詞,帶有貶義。“臺中三狗”也是如此,它指的是在三國時期,在魏國尚書檯任職的何晏、鄧颺、丁謐三人。其中的鄧颺還被列為魏國四聰,被當時人認為是明哲之士,頗有名望。那麼為什麼 鄧颺還被稱為“狗”呢?

    鄧颺字玄茂,出身名門,是雲臺二十八將鄧禹的後人。他在年少時就名滿京師,被人喚作思聰之一,並擔任要職。但當時鄧颺為官腐敗,貪財好色,比如曾許諾會舉薦臧艾擔任高官,進而收下了臧艾所贈送的其父的小妾。史載京師為之語曰:“以官易婦鄧玄茂。”魏明帝后也因鄧颺為人浮華,不做實事,將其罷免,逐出朝廷。

    但魏明帝死後,曹爽被任命為託孤大臣,他出於對抗司馬懿勢力的需要,而重新重用鄧颺等人,並將鄧颺倚為心腹。鄧颺遂飛黃騰達,先後擔任潁川太守,大將軍長史,遷侍中、尚書等職。尚書檯自東漢至魏晉,始終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雖然品軼不高,但其中任職官員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擁有決策大權,並下設六曹,其職權又與行政機構部分重疊,故又有行政權。而中書省本為魏文帝分尚書檯權而立,掌詔書起草,參預機密,至魏明帝時,其長官幾同宰相。由此可見鄧颺之權勢滔天。

    但鄧颺仍一如既往,自以為是,仗著曹爽,終日揚威耀武,宴飲作樂。所以有“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之說,言其“專擅朝政,多樹親黨,屢改制度”。並且期間,“颺等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勸使伐蜀,爽從其言”,卻又不做出切實可行的安排,以致於“羌、胡怨嘆,而關右悉虛耗”。

    同時期的曹魏重臣傅嘏曾做出這樣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隨著高平陵之變,曹爽集團的倒臺,鄧颺最終也以“謀圖神器”,“大逆不道”的罪名“皆伏誅,夷三族”。

    參考文獻:

    1、房玄齡:《晉書》

    2、司馬光:《資治通鑑》

    3、陳壽:《三國志》

  • 2 # 秦右史

    臺中三狗,是指三國時期在魏國尚書檯任職的何晏、鄧颺、丁謐三人,都是權臣曹爽的心腹與智囊。所謂狗,就是親密跟進、忠誠追隨之意,當然也有被剪除之後被司馬氏的誹謗。其中,鄧颺是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之後,字玄茂,與鄧芝分屬同族。魏明帝曹叡在位時,鄧颺在中書省任職,歷任尚書郎、洛陽縣令等,因與李勝等人作風浮華而被魏明帝免職,不再任用。據《魏略》記載:

    少得士名於京師。明帝時為尚書郎,除洛陽令,坐事免,拜中郎,又入兼中書郎。初,颺與李勝等為浮華友,及在中書,浮華事發,被斥出,遂不復用。

    一些人評價他好貨好色,行步弛縱,筋不束體,坐起傾倚,若無手足,也就是標準的不羈作風,名士特質。有一個人叫臧艾,為了做官,把父親的侍妾送與鄧颺,故而有民謠說:以官易婦鄧玄茂。但是,當魏明帝曹叡死後,曹爽擔任大將軍、輔政大臣期間,鄧颺先後出任潁川太守、大將軍長史、侍中、尚書。據 《魏略》記載:

    正始初,乃出為潁川太守,轉大將軍長史,遷侍中尚書。

    到了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表演假病迷惑曹爽並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太傅司馬懿,在此事件中,處死曹爽。河南尹李勝將蒞荊州時來探聽訊息後回報:

    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同時,司馬懿大開殺戒,所牽連者達五千餘人,清楚除黨的同時,臺中三狗亦被誅殺。因此,洛陽有民間歌謠說: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也就是三個廢物毫無能力。實際上,鄧颺身處名門,頗有名望,文辭優美,也附和當時的清談之風。鄧颺曾經建議曹爽征伐蜀漢,不過行兵受阻,數萬大軍糧草供應困難,遭遇偷襲,死傷甚多。

    因此後世士大夫就評價他是: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暗含的意思就是愛說而能力智謀不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萊克隊服“暗藏玄機”,為何只有唐三接了“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