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藝則

    在《水滸傳》智取生辰綱這一篇章中,白勝的的確確說他擔子裡裝的是白酒,並且和楊志同行的廂禁軍們表示要買些白酒來解暑氣,一些讀者就會犯愁了,白酒能解暑嗎?

    李白斗酒詩百遍,那時的白酒現在叫發酵酒,

    酒精度數不過七八度。

    過濾也不過麻布,酒的成色帶渣色偏黃。

    所以時人稱酒為黃湯,事實上度數等於啤酒,8度上下。

    古代沒有蒸餾技術,民間正常情況下不會有四五十度的酒的,

    十幾二十度基本上就敢掛三碗不過崗的幌子了,

    酒量稍微有點的人,喝兩瓶啤酒確能解暑,也能解乏,又是糧食,帶甜味酒味喝著挺爽的。

    各位都愛喝甜酒吧!喝多了後勁也挺大,能醉人沒問題,

    於是我們不難發現,小說中的酒按照品質也是有多種稱呼的,而白勝這裡的白酒應當就是指優質色澤清白的米酒,沉澱得久,過濾得多,並且窖存了一些時間,

    如果放我在炎熱的小樹林,有井水冰過的小酒酒,咱也會湊幾個銅板豪飲兩瓢,

    我們現代的白酒,哪怕上了30度,可沒人敢拿瓢灌自己的。

  • 2 # 遼寧資深球迷

    這其實也解釋了水滸傳裡的另一個章節,武松為何能在進入景陽岡之前,在一家酒館裡狂喝18大碗白酒,光憑著酒碗的數量,這白酒完全是當成飲料在喝,而在黃泥崗的這次喝酒過程中,押送生辰綱的廂軍們也反覆對楊志強調天氣太熱,想買一桶白酒喝來解渴!難道北宋時代的男人們的酒量都如此強勁嗎?難道那個時代的白酒是用來解渴的嗎?

    事實上光看到這種喝法就可以斷定,北宋時代的白酒根本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白酒,辣嗓子嗆人燒心這才是我們這個年代白酒的特徵,而在1000多年前北宋時期的這些男人們如果用這種飲品來解渴,那他們燒的不是心,而是自己的腦袋!

    事實上由於北宋時期特殊的生產技術條件,那個年代的白酒釀製也與我們有著很大的差別,當時所謂的白酒就如同現在的米酒,度數並不高,甚至現在的江浙地區仍然流行這樣型別的米酒,度數一般在5到10度有的甚至更低,因為度數不高且用純米釀造,因此米酒的口感極佳,也適合大量飲用。所以白日鼠白勝在黃泥崗賣酒的時候,酒並不是按杯按瓶去賣而是按桶去賣,可見他所賣的米酒小容量喝起來根本不過癮,只適合大容量飲用。而武松在經過景陽岡之前的那次喝酒中,店小二也多次強調,並不是這家酒館的酒有多醉人,而是害怕客人過於貪杯隨後容易在景陽岡裡遇險。

    所以這個問題也迎刃而解,北宋時代的米酒,實際上就是一種解渴的帶有一定度數的飲料,與我們現在的啤酒和米酒相差無異,在那種烈日炎炎的天氣下,楊志的部下吵著想買酒喝這也就成了情理當中的事,以至於最後喝酒的時候,連一直保惕警惕心的楊志也忍不住喝了一瓢,因為他心裡很清楚,這種酒喝個一瓢兩瓢根本喝不醉!只是沒想到裡面參加了蒙汗藥!

    但相信在這個環節上很多人也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楊志和這支生辰綱押送隊伍規模可謂不小,又是長途運輸,難道隨身連最起碼的水源都沒有攜帶?以至於來到了黃泥崗口渴之下不去喝水,而非要去買酒?即便水滸傳的原著也沒有交代當這支隊伍來到黃泥崗的時候,他們隨身攜帶的水瓶是不是空的,但結合他們一路運送的實際情況,當白勝挑著米酒從他們旁邊經過的時候,長時間的憋屈也會讓他們對著兩桶米酒產生想法,進而中了圈套。

    話說這次遠端物流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把樑中書的賀禮順利送入東京,考慮到一年前已經遭遇到一次搶劫,這一次有著帶罪之身身份的楊志自然不敢懈怠,在此次押送過程中幾乎將自己的手下當成了犯人,在楊志當時的概念裡,只要能將生辰綱順利押送東京,任何代價也在所不惜,因此在一路行進過程中,出於安全考慮楊志的指揮也完全沒有固定性,今天夜裡走路明天白天走路,為了確保安全楊志幾乎每天都不斷變換押送隊伍的行進路線和行進方式,按照現在的話來講生物鐘被顛倒,又得不到充足的休息,運輸隊的成員們早已經苦不堪言,想在這一過程中喝酒吃肉?楊志表示你們這小夢做的挺嗨!

    所以一群長時間沒有沾過葷腥的人,突然在這一天的黃泥崗裡看到了白酒,就好比一個長時間沒條件喝酒的酒鬼看到有人在喝酒,那接下來怎麼樣還用問嗎?自然會對白勝的那兩桶米酒產生想法。難道他們不害怕會在這裡遭遇到強人嗎?隨行的老管家的一句話已經做了足夠的解釋:哪裡有什麼歹人?由於這支押送隊伍並沒有經歷一年前的那次遭遇,甚至老管家等人長期在王府裡養尊處優,大家根本就缺乏這種危險意識,老管家甚至認為一年前的遭遇只是偶然,今年在如此保密之下根本不可能在二次遭遇同樣的事,更別說在一路的壓榨之下眾人對楊志早已產生不滿,一路折騰使喚我們也就罷了,現在連喝酒竟然都不讓,那我們還就偏要跟你頂著來!與其說大家想喝這桶酒,倒不如說大家想組團跟楊志嘔氣,而最後的結果恰恰也是黃泥崗八人小組最想看到的結果!

    而楊志在這一刻也選擇了鬆懈,畢竟他也知道他自己的行為太過於粗暴,能夠安全護送生辰綱縱然是大功一件,可畢竟自己未來還要在樑中書的府邸裡混,低頭不見抬頭見也不適合與老管家等人鬧掰,適當的給點面子也在情理當中,反正一桶白酒也喝不醉人,倒不如索性賣的這個面子,可這不經意的疏忽,卻也在最後時刻出賣了自己!

  • 3 # 薩沙

    南京的夏天很熱,很多司機中午去吃飯,都要喝幾杯冰啤酒。

    今天這就要拘留,但那時候都當做飲料一樣,沒什麼了不起的。

    而水滸那個宋代,生辰綱的土兵爭著喝酒,是因為那個酒同啤酒差不多。

    我們喝的烈酒,白酒,叫做蒸餾酒,是元代才開始在中國普及的。

    蒸餾酒最低度數也有20度,最高可以達到60度。

    但元代之前,中國基本都是釀造酒,度數都不高。

    釀造酒就是今天的米酒、黃酒之內,度數都在10度以下。

    大家注意水滸裡面就都是釀造酒,而且也分品種。

    比如皇帝賞賜的御酒,度數都比較高,可以達到8到10度。

    道理也是一樣,楊志上了黃泥崗,他們十多人買一通酒,每個人也就是喝個一二碗,還不到1瓶啤酒,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 4 # 紅塵如鏡

    其實大家有個習慣性的誤區,總覺得水滸裡面大家喝的都是白酒,這當然是越喝越熱,但其實只要大家把它想象成冰鎮啤酒就簡單多了^_^。

    當然了,紅塵君只是舉個極端的例子,那個年代啤酒還沒發明出來呢,那他們喝的是什麼酒呢?

    且聽紅塵君細細道來。

    那時候的酒,還只是米酒或者黃酒

    在宋朝的時候,由於蒸餾技術還沒有,所以大部分的酒都是黃酒或者米酒,就和現在許多江南地區自釀的那種一樣。

    這酒度數本來就不高,如果再加一些類似枸杞,金銀花,紅棗之類的味道就更甜美了,差不多就和飲料似的,所以武松才能一口氣連喝十八碗,真要是換成白酒,哪怕是低度的,也要出人命了。

    所以楊志他們大日天裡汗如雨下,這才想要喝酒,一方面是解暑,另一方面也是補充體力。

    二斤牛肉三角酒,才是好漢標配

    看過水滸的朋友們都已經習慣了,基本上每個好漢進了酒店,都是豪氣干雲的大喊一聲:“小二,先打三角酒,切二斤牛肉來吃,少發一併算錢給你。”

    不管是武松,魯大師,還是阮小七兄弟,甚至就連看起來甚為斯文的林沖也都不例外,風雪山神廟那會兒吃喝了一回還不夠,還讓人家再上,最後甚至還打包帶走。

    所以這好漢可以不打架,不練武,吃喝的豪氣是萬萬不能少的,離開了酒,似乎好漢的分量也輕了不少。

    紅塵君說

    其實,這些好漢們更多代表的是咱們普通百姓,大家也沒多高的追求,就是一天忙完了,叫上三五好友,撕上兩隻燒雞,切上半斤豬頭肉,再來一紮啤酒,吃吃喝喝聊聊天,亦是人生樂事。

    以上

    在下紅塵君,一個不正經的喜歡歷史的攻城獅,尤其喜歡分享水滸故事。諸位若是喜歡我的文章,敬請點贊關注轉發——這樣就能自動收到更多紅塵的文章啦,更歡迎留言聊天,紅塵君承諾每條必看必回,再次鞠躬感謝!(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5 # 歐埋雷

    主要是因為宋朝沒有蒸餾酒,只有釀造酒。這樣釀造出來的酒,最高度數不超過十五度,一般度數在六度左右,比白酒的度數低得多,而且酒都很渾濁,所以有把酒稱為“瓊漿”的說法.當時主流的酒有糧食酒(米酒)、果酒(葡萄酒)、黃酒.酒精度大約在12-13度,和現在的啤酒度數差不多(當然那時候沒有啤酒),所以才能多喝。

  • 6 # 束髮

    想想一下:

    烈日炎炎,遠處的空氣似乎變成了透明的煙,緩緩上升,腳下的路面滾燙,汗流浹背的你抹了一把汗,甩到地上,滋滋作響,瞬間化作蒸汽……

    “這裡有冰涼的啤酒和甘甜的酒釀!快來喝呀!”

    你還不得連滾帶爬哭爹喊孃的跑過去跪下……

    水滸中《智取生辰綱》一節,就是這麼個情況。

    我們現在喝的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是世界八大蒸餾酒之一,味道獨特,層次分明,度數也比較高,從32度,34,36,38,42、52、58度不等,高度白酒還有90度以上的。

    這種白酒當然不是《智取生辰綱》裡面賣的那種,賣酒的要是在大熱天賣這個,生辰綱不僅拿不到,被那些當兵的揍幾乎是肯定的。

    那他們喝的是什麼酒水?

    可以推斷出,楊志他們一行人走到黃泥崗,又熱又渴,正好前面有個冷飲攤子,大老爺們吃什麼冰淇淋!吃什麼冰淇淋!

    冰冰的啤酒來5箱!

    老闆白勝一抬頭:“不賣!”

    這不完犢子了嗎?

    晁蓋(宋朝奧斯卡影帝)等人又一擁而上,先喝了一箱,大呼過癮!

    軍漢們急了,楊志你丫行不行啊,就這麼幾箱你再買不到,兄弟們非得渴死!

    這樣,欲擒故縱之下,老闆白勝最後一瓶冰冰的啤酒裡下了一點點藥(蒙汗藥)。

    白勝欲擒故縱,立刻表示不賣了。然後由晁蓋等人過來先吃掉一桶,一則表明此酒無藥,讓楊志放鬆警惕,二則借舀酒作掩護,前一瓢裝做要佔便宜,後一瓢下藥。

    說到這裡,讀者朋友可能也明白了,《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們大碗吃酒,那個酒,度數一般般。

    武松到了景陽岡,一口氣喝了十八碗大酒:

    這種酒一般人喝了就會頭暈,可是武松不會,身體好,酒量大,但是這種酒度數有多高呢?8-10度。

    紅酒都12度了……

    換算成今天的酒,可能也就是酒釀(醪糟),還得是一半水一半酒,因為酒釀的度數是15-20度……

    然後武松大哥一口氣喝了18碗兌了水的醪糟,然後上山把老虎打死了(這個不能黑,確實猛)。

  • 7 # 李厚何

    這是因為宋代普遍喝的酒並非人們想象中的白酒。

    宋代的酒主要是用蒸釀法制造的釀造酒,又分為“小酒”和“大酒”,“小酒”按照《宋史.食貨志》記載,是春天釀造、秋天發賣的,有26等,價格從5文至30文一斤,“大酒”是冬天釀造、夏天發賣的,分23等,價格從8文至48文一斤。實際上“小酒”是隨釀隨賣、不經過發酵和蒸煮成分的米酒,說白了就是今天的酒糟去掉裡面的糟餅只喝液體,這種酒度數極低、喝起來微甜微酸,十分爽口,夏天正可以當消暑飲料,因為顏色發白稱為“白酒”,那種挑著賣的多半是這種“白酒”,因為“小酒”在宋代嚴格的酒類專賣制度下是管制比較鬆的一類,押送生辰綱的士兵喝的就是這種酒,所以可以解渴。這種“白酒”、“小酒”的度數,恐怕連5°都沒有,而且因為幾乎不含酒麴,擺久了就會發酸不能喝,所以楊志只怕有蒙汗藥,並不擔心士兵會喝醉。

    “大酒”實際上是經過釀、蒸和沉澱等程式,使之含有酒麴並濾掉雜質,可以久存,而且封壇存放越久越好。酒店裡賣的“好酒”,主要是這種“大酒”,差不多類似於今天的黃酒和“崇明米酒”一類的釀造酒。這種酒的度數一般在10-12°左右,是可以喝醉的,但同樣的酒量可以比現代白酒喝得多一些。蘇東坡的兩個學生張耒、晁補之都能一次喝掉一斗(差不多6斤)“大酒”,才“微醺”,蘇東坡只能喝“五合”(半斤多)就被學生嘲笑酒量不行,而按照張耒的說法,尋常“飲徒”也普遍能喝個五升(差不多三斤)左右,如果換成白酒,估計減半都能喝死幾個。

    有人說更好的“御酒”是燒酒即現代白酒的雛形,這是不確的:“御酒”,如蒲中、鹿頭、流香,其實不過是用料較考究、蒸釀次數較多的黃酒、米酒(“大酒”),也有些加入些滋補材料(但這不是普通宴飲用酒),這樣的“大酒”度數更高、雜質則更少,口感好,按照武松的話就是“有力氣”。一些精品非御酒通過類似的工藝,也能達到“有力氣”的效果,比如“三碗不過崗”這樣的——但從喝下去的量看也仍然是黃酒、米酒等“大酒”,而不是燒酒,否則一般客人也不會喝三大碗才醉,三小杯就放倒了。

    有些現代文章說“富豪喝大酒窮人喝小酒”,這是錯的,“大酒”和“小酒”的區別如前所述,類似酒糟和黃酒的區別,前者解渴、解暑,可以當飲料而後者越喝越熱、越渴,是真正的酒精類飲料,窮人、富豪都同樣既喝“小酒”也喝“大酒”,只是他們喝的酒檔次各異——前面提到了,兩種酒都分20多檔,且最低價的“小酒”和“大酒”只差3文,最高價的也只差18文而已。富豪飲酒的“特權”,是可以經常喝到、喝得起“有力氣”的好酒甚至御酒:《東京夢華錄》中的銀瓶酒一斤72文,羊羔酒一斤81文,購買差不多10斤最次的“大酒”了。

    宋代對“小酒”生產管制寬鬆,對“大酒”生產管制很嚴,管制方法是把酒麴管起來,酒坊只能憑一定手續,在繳納完各種稅賦後,就近從官方機構領取酒麴,因為是“就近”,而且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甚至皇家也參與釀酒,因此酒麴自然是越“高大上”越好,而鄉下土釀自然最差——正因如此,招安梁山泊時,武松等人喝到被阮小七偷換成“村白釀”的假御酒時,才會動那麼大肝火,並引發如此強烈的共鳴。

    宋代“大酒”釀造工序有13道:臥漿、淘米、煎煮、湯米、蒸醋麋、用曲折、合酵、酴米、蒸甜麋、酒器、.上槽、. 收酒、煮酒。

    順便說,一般認為燒酒在中國是元代開始有的,施耐庵已經是元末甚至明初人,應該是嘗過燒酒的,古人寫小說經常混淆前後事,比如《三國演義》裡的關公會用宋代才有的長柄刀,而《水滸傳》裡的幽州卻屬於北宋,他筆下寫的“御酒”、“好酒”,或許也可能摻雜有對燒酒的個人體會——儘管北宋末年的水滸傳人物,是不可能和他一樣嚐到如此“有力氣”的燒酒的。

  • 8 # 成長新視點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裡面,重要的開篇內容,因為有了生辰綱的鋪墊,才有後來的一系列故事。智取生辰綱",寫的是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在途中(黃泥崗)被晁蓋吳用等用計奪取的經過。而"智取生辰綱"則是起義農民的集體行動,是梁山泊英雄聚義的開始。

    智取生辰綱,不只是反映晁蓋等人,擷取進貢的物資,也反映當時宋朝的貪腐現狀是多麼的嚴重。老百姓生活困難,官府卻搜刮民財,上敬朝廷,而不怕惹起民怨。

    在楊志他們押解生辰綱的時候,正當烈日炎炎似火燒,土兵為何還爭著喝酒?這要從現實的情況來分析。

    拒查:從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發酵酒 , 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 ; 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 , 發酵後就過濾而得,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

    口渴難耐的士兵們,遇到有挑擔賣酒的情況,自然是歡欣鼓舞,爭先恐後的要去爭酒喝了。

    明代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中,有一段關於白酒釀造法的記載:人們將濃酒和酒糟放入蒸餾容器裡面,容器下面加熱後,水汽蒸騰上升,遇冷後,就會凝結成水珠,水珠彙集起來就是白酒。並說白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意思是說白酒清澈如水,味道又非常濃烈。所以看電視劇,大碗喝酒的都是元朝以前的。如果看見一個清軍大碗大碗的喝酒,那是不要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充有哪些傳統的風味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