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關說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迴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避免的可能性雖然不是零,但接近於零。規則制定者對規則的挑戰者往往是毫不留情的打擊,利益之前的矛盾往往是不能透過協商解決的,需要雙方在戰場上一決高下,弱者低頭認輸,產生新的規則秩序。

    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源還是資源的有限性和慾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當現有的資源無法滿足兩個組織或國家的發展的時候,只能搶奪對方的資源來給養自身了。後燕和北魏在發展階段從外界獲得財富足夠,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外界的財富則滿足不了其需求,相互競爭就開始了,從區域性對抗到全民對抗,再到一決生死。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戰爭的樣式也由之前的冷兵器相互砍殺,到現在的金融戰、貿易戰、電子戰等等新的競爭方式。但這些新的競爭方式有其限制,當這些方式還不能是雙方坐下來談判的話,兵戎相見就不遠了。雖然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兵戎相見,但也會是戰場的級別,呈現指數級的上升。

    自古至今都一樣,任何民族國家都把生存下去作為第一要務,要生存下去就要有資源,當社會的總財富不能透過技術進步快速的增長時,對現有資源的爭奪就會加劇,到最後只能透過激烈的戰爭手段來解決了。

  • 2 #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1、修昔底德陷阱。“陷阱”是修昔底德的名字來命名的,修昔底德是古希臘歷史學家、軍人,雅典人,他生活的年代,希臘城邦國家林立,先後形成分別以斯巴達、雅典為首的兩大集團,然後打了大約30年,兩敗俱傷。參考“武王伐紂”就比較好理解了,周部落聯盟挑戰商部落聯盟。簡言之,新興大國取代傳統大國,一般必有一戰。

    【後燕和北魏形勢】

    2、後燕和北魏。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方胡人政權,都是鮮卑人,後燕是慕容部、北魏是拓跋部(孝文帝漢化改革同學們都學過)。雙方都想統一北方,“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打仗遲早的事,在古代東方證明了修昔底德陷阱。說完東方,再看西方。

    3、一戰英德矛盾。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後,飛速發展,在歐洲大陸上取代法國(普法戰爭),海洋上挑戰英國(英德海軍競賽),觸及英國底線,導致一戰爆發,結果,德國戰敗,退出挑戰賽。修昔底德陷阱的典型案例,有沒有成功案例呢?

    【英美文明是傳承和發展】

    4、美國取代英國。一戰失敗,“休戰二十年”,再戰,再敗,德國徹底失敗的同時成就了新興大國美國,應了那句老話“鷸蚌相爭”。英國慘勝,無力控制殖民地,大英帝國創造了領土損失的世界紀錄:3000多萬平方公里分崩離析。美國憑藉德國的“犧牲小我”,在不和英國開戰的情況下“實現大我”,成功取代英國的國際地位。

    【俄聯邦尋求恢復大國地位】

    綜上,修昔底德陷阱不是絕對的,新興大國和傳統大國之間不一定非要戰爭分出勝負,再舉個栗子:蘇聯解體,美國透過軍備競賽等系統工程,用非戰爭手段解決了蘇聯問題。而繼承國俄聯邦如同一戰失敗後的德國,“並未死心”,這種國際形勢,正是小夥伴們喜聞樂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scs6和pscc2014哪個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