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是福福如海”句中“知足”語出《道德經》,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其意可理解為“不知足,進而追之,定招災禍;知足,適可而止,故而滿足。知足避免災禍保身”。其實“福”起源姓氏,說法有二:其一出自《姓氏考略》,認為福姓始祖是春秋時期齊大夫福子丹。其二說法由姓氏轉變。福氏是唐代八姓之一,後來百濟國遭滅國後,子孫疏散各地後,其中有一支姓福富順氏的,到了中原地區落戶,依照漢人的習慣,把自己的姓氏簡化為福氏,從而成為中國福氏的一支組成分子。而福氏的另一支來自明代的張福時。嘉靖年間,世宗皇帝曾御口親贊他“清不過福時,勇不過馬芳”。所以張福時就改以福為姓,以顯皇恩榮譽及高貴。福姓也因此被賦予新的內涵。福是一口有衣有田,喻意衣食充餘,平安健康,那就是福。福是人們根據自身渴求,對物質精神平安健康的綜合追求。用一種知足的心態看世界,一切皆美好,可見知足是福。 對聯另一句“厚德載福福無量”可以理解為由《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來。譯為“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艱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在古代,人們認為天地最大,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並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國語·晉六》也有“唯厚德者能受多福”,即“唯有德行高尚的人才有能力承受大福氣”。總而言之,德是一種優秀的品行,一種從容安靜的氣度,一種氣定神閒的修養。寬厚仁慈,寵辱不驚,方能留得住高與天齊的洪福,故“厚德載福福無量”。 中國古代,儒講積德,佛也講積德,而出處卻在道家,《易經》的坤卦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後來人們演繹為“厚德載福”有德者能多受福,“積德可以增福,惜福可以增壽”的觀念,幾千年來已深入民心,成了老百姓眾口一詞的人生信念。 “薄福者刻薄,而福愈薄;厚福者寬厚,則福益厚。”中國古代民風淳淳,老百姓大多信奉“與人為善,即與己為善”的信念。“德從寬處來,福向儉中求。”先輩們忠厚治家的理念,使這些優良傳統代代相傳,直至今日。“厚德載福”這句話,又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再次興盛,再一次被當代人作為生活準則之一。 “知足是福福如海,厚德載福福無量。”大家為了能多受福,便“自求多福”,把願望落到了知福惜福,多做好事善事上。做善事的人,心地仁慈,胸懷寬厚,樂善好施的人,敦厚純粹,那麼他便能日漸廣積善德,從而長壽、富貴、安康、善終。古言有訓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若希望家族興旺,積德為上,福壽年高。 孔子說過“仁者壽”,民間信奉“老來福”。德是福的原因,福是德的結果。儒家經典《尚書・洪範》有“五福”之說:“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流傳至今,演繹為民間廣為流傳的“福、祿、壽、喜、財”的“五福”,擁有這“五福”,人生才完美,這就是華人的幸福觀。正所謂“福星開壽域,五福壽齡高。”(明・夏桂州) 古往今來,人們非常重視相互之間的祝福,農曆新年,大家相互拱手祝福,尤其在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窗上貼大紅“福”字,這是中國人民的一種傳統習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祈願,預祝在新的一年裡吉祥如意,闔家幸福。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到家門”、“幸福到家”。 中國的道教,有個古老的傳說:周朝的姜子牙封神時,他老婆也趕來討封。姜說:“你是八敗命,到一家,敗一家。自你嫁到我家,我窮了一輩子,要封就封你為窮神!”妻子生氣道:“封我窮神,讓我蹲在啥地方呢?”姜說:“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這事傳出去後,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寫了“福”字貼到門窗上,用以驅趕窮神。從此,貼“福”字就演繹成了一種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
“知足是福福如海”句中“知足”語出《道德經》,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其意可理解為“不知足,進而追之,定招災禍;知足,適可而止,故而滿足。知足避免災禍保身”。其實“福”起源姓氏,說法有二:其一出自《姓氏考略》,認為福姓始祖是春秋時期齊大夫福子丹。其二說法由姓氏轉變。福氏是唐代八姓之一,後來百濟國遭滅國後,子孫疏散各地後,其中有一支姓福富順氏的,到了中原地區落戶,依照漢人的習慣,把自己的姓氏簡化為福氏,從而成為中國福氏的一支組成分子。而福氏的另一支來自明代的張福時。嘉靖年間,世宗皇帝曾御口親贊他“清不過福時,勇不過馬芳”。所以張福時就改以福為姓,以顯皇恩榮譽及高貴。福姓也因此被賦予新的內涵。福是一口有衣有田,喻意衣食充餘,平安健康,那就是福。福是人們根據自身渴求,對物質精神平安健康的綜合追求。用一種知足的心態看世界,一切皆美好,可見知足是福。 對聯另一句“厚德載福福無量”可以理解為由《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來。譯為“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艱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在古代,人們認為天地最大,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並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國語·晉六》也有“唯厚德者能受多福”,即“唯有德行高尚的人才有能力承受大福氣”。總而言之,德是一種優秀的品行,一種從容安靜的氣度,一種氣定神閒的修養。寬厚仁慈,寵辱不驚,方能留得住高與天齊的洪福,故“厚德載福福無量”。 中國古代,儒講積德,佛也講積德,而出處卻在道家,《易經》的坤卦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後來人們演繹為“厚德載福”有德者能多受福,“積德可以增福,惜福可以增壽”的觀念,幾千年來已深入民心,成了老百姓眾口一詞的人生信念。 “薄福者刻薄,而福愈薄;厚福者寬厚,則福益厚。”中國古代民風淳淳,老百姓大多信奉“與人為善,即與己為善”的信念。“德從寬處來,福向儉中求。”先輩們忠厚治家的理念,使這些優良傳統代代相傳,直至今日。“厚德載福”這句話,又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再次興盛,再一次被當代人作為生活準則之一。 “知足是福福如海,厚德載福福無量。”大家為了能多受福,便“自求多福”,把願望落到了知福惜福,多做好事善事上。做善事的人,心地仁慈,胸懷寬厚,樂善好施的人,敦厚純粹,那麼他便能日漸廣積善德,從而長壽、富貴、安康、善終。古言有訓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若希望家族興旺,積德為上,福壽年高。 孔子說過“仁者壽”,民間信奉“老來福”。德是福的原因,福是德的結果。儒家經典《尚書・洪範》有“五福”之說:“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流傳至今,演繹為民間廣為流傳的“福、祿、壽、喜、財”的“五福”,擁有這“五福”,人生才完美,這就是華人的幸福觀。正所謂“福星開壽域,五福壽齡高。”(明・夏桂州) 古往今來,人們非常重視相互之間的祝福,農曆新年,大家相互拱手祝福,尤其在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窗上貼大紅“福”字,這是中國人民的一種傳統習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祈願,預祝在新的一年裡吉祥如意,闔家幸福。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到家門”、“幸福到家”。 中國的道教,有個古老的傳說:周朝的姜子牙封神時,他老婆也趕來討封。姜說:“你是八敗命,到一家,敗一家。自你嫁到我家,我窮了一輩子,要封就封你為窮神!”妻子生氣道:“封我窮神,讓我蹲在啥地方呢?”姜說:“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這事傳出去後,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寫了“福”字貼到門窗上,用以驅趕窮神。從此,貼“福”字就演繹成了一種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