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為都是屈辱,都是心碎啊,薩爾滸被人打成那樣...想當年萬曆北韓之戰時還不是,請看:

    《北韓王朝實錄》贊曰:“乃於本年正月初八日壬戌,進攻平壤,不崇朝而城破,除焚溺斬殺之外,餘賊喪魄逃遁,其軍威之盛、戰勝之速,委前史所未有。在戰爭後期北韓仿造的鳥銃在後方大量生產,並且贈予明軍,在後續戰爭中被大量使用。可以說自丁酉再亂始,火器的作用在戰爭三方的心裡愈發佔到了一個重要的地位,火器使用的頻率以及戰爭雙方火器的融合率都大大提高,使整場戰爭在後期表現得更加波瀾壯闊。

    就明朝而言,火器在壬辰戰爭中得到的經驗在後來抗擊後金的遼東戰場上得以體現。統治集團十分重視火器的作用,一度下令從諸將家丁教成火器手八千人,趕赴遼東。關於火器的更新,明朝一些有識之士更是十分重視,其中較有代表的就是和西方傳教士走得近的徐光啟、孫元化等人,徐光啟甚至還曾設想組建一支純西洋的炮隊,來增強明朝的軍備實力。

  • 2 # 文舀

    努爾哈赤集中八旗迎戰明軍於薩爾滸,面對遼東經略楊鎬的八路明軍,不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大敗明軍,薩爾滸血流成河,後改名殺兒谷,此後明朝江河日下,遼東大門敞開,後金日溢滲透,威脅明朝。

  • 3 # 鐵王座的遊戲

    記載說這樣的,失敗的主要原因明軍分兵分太多,後金是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擊破,明軍這屬於賭博,分兵贏了那就形成包圍圈,失敗了那就完蛋了,結果他失敗了

  • 4 # 北洋海軍炮手

    不邀自答。

    像題目所說的,看明末的歷史痛心,還把建康恥扯上,其實就是玻璃心而已,我就不認為有什麼痛心的。而且我們沒有經歷過過去歷史,我們能見證的也就是現在而已,所以學習歷史最忌諱把自己代入進去,我們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中國各個古典王朝都屬於征服王朝這一性質,征服王朝之間不像現代主權國家一樣奉行國際法,而是奉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者必然要發動征服戰爭,弱者活該被征服,這看似無理,實際上曾經長期被東西方所奉行,直至今日,國際社會依然經常會上演叢林法則。靖康之恥撕破了北宋君臣的太平夢 薩爾滸大戰同樣戳破了明朝虛假的強大

    為什麼我不會覺得痛心,因為關於改朝換代這一方面,我更相信宿命論。不管從當時的角度還是以現代人的視角,北宋君臣被大金囚禁五國城以及明朝被清朝滅亡,都屬於天意。老天爺要他們滅亡,和我有什麼關係。更何況我們是現代人,和古代不發聲關係,更何況今日之中國的形成,本來就是歷史上各個征服王朝長期作用的結果。當然,有人會拿屠殺說事,不過不好意思,征服就伴隨著殺戮,歷朝歷代都不缺屠城高手,而且漢人當中屠城高手更多。而且是否屠城都是以抵抗是否激烈、是否降而復叛為標準,以達到殺人立威、震懾反抗者以及激勵士氣的目的。雖然不符合現代價值觀,但是在過去,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總體來說,歷史上那些恩怨都不是現代人應該在意的,人類要更多的向前看,而不是糾結於幾百年前那些雞毛蒜皮般的爛事。

  • 5 # 大飛哥愛歷史

    晚明是一部慷慨激昂,又不乏令人悲傷失望的歷史,那個時期,社會貧困,民生舉步維艱,國家竟無禦敵之餉。明朝萬曆皇帝后期,幾十年未上朝,國家機構執行陷入癱瘓,雖然前期有張居正的改革,給走下坡路的大明王朝又打了一劑強心針,但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萬曆皇帝開始怠政,加大了對張居正集團的清算力度,導致國家局面急轉直下,萬曆三大徵之一的北韓之戰,這場從1592年持續到1598年的戰爭,雖然明朝和北韓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場戰爭使明朝損失相當慘重,這場戰爭真實情況就是明朝出人、出錢、出裝備,去北韓幫北韓人打日本人,此戰使明朝經濟和軍事力量都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尤其是大將李如松的戰死,對之後遼東局勢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北韓一役,使明朝遼東軍事力量空虛,由於前期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鎮守遼東期間對女真採取打壓及恩威並用的政策,女真勢力始終無法壯大,北韓戰役李如松戰死,明軍損失嚴重,遼東守備空虛,建州女真努爾哈赤部崛起,鑑於明軍在北韓戰爭中的表現,努爾哈赤認為明軍不足為懼,1616年4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宣佈對明朝作戰,1619年薩爾滸之戰由於統帥楊鎬指揮失誤,明軍精銳損失殆盡,軍械、盔甲、馬匹損失巨大,杜松、劉挺等總兵官戰死,至此明朝和女真在遼東的戰略格局徹底扭轉,明朝開始處於守勢,領土進一步的收縮後熊廷弼接任楊鎬經略遼東,頗有起色,但是由於明朝政治的腐敗,熊廷弼被捲入黨爭,遭人陷害而死,死後被傳首九邊,這樣的結果不得不令人悲憤,後來孫承宗推薦袁崇煥經略遼東,崇禎皇帝誤信小人之言,中了皇太極離間之計,被凌遲處死,後來洪承疇經略遼東,松錦之戰由於明政府不顧實際情況,強制出兵,導致全軍崩潰,洪承疇、祖大壽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投降了女真。明廷政策步步走錯,導致關外戰略要地在短短十餘年間喪失殆盡,大量優秀將領或被殺、或自殺、或投降。最終只剩山海關一地,松錦之戰後,洪承疇投降、祖大壽投降、曹變蛟被殺,明朝在遼東再無可用之將。所以晚明軍事的失敗,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這個事情萬曆皇帝和崇禎皇帝要負主要責任,尤其是崇禎皇帝在擁有優秀將領的情況下,遙控指揮,督促出軍,最終導致遼東戰局的全線崩潰,真是可悲、可嘆。

  • 6 # 襄平書痴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因為中國大陸的封閉性,所以我們形成了一個閉路的迴圈,巔峰和衰落總是不停的上演。靖康之變是如此,晚明依然如此,當你讀到文天祥就義、陸秀夫跳海,肯定心裡覺得不是滋味,可是歷史就是這麼的無情。

    沒有一個民族能夠長盛不衰,所以我們才要此刻更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巡檢示康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