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終極萌萌噠龍貓

    鐵隕石是恆星末期的產物,我們知道恆星是靠氫聚變,聚變產物是氦,氦聚變需要更高的溫度和能量,這樣一直聚變到鐵,鐵聚變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恆星一旦聚變產生鐵,基本上結束了,最後和其他聚變成鐵的中子星碰撞釋放鐵隕石

  • 2 # 科技和生活

    宇宙中的鐵元素基本都是來自於恆星的死亡時刻,如果你看到一塊鐵隕石,那麼基本可以肯定它就是某顆恆星死亡的產物,或者我們可以稱它為恆星殘骸,而我們的生活中使用的菜刀、斧頭等鐵質工具,說起來也都是用恆星殘骸打造的,它們都和雷神之錘(傳說為恆星殘骸所鑄)有著一樣的淵源。

    其實不僅是鐵質用具,包括你我的身體,我們所用的元素也大都是來自於恆星,有句話說在天文學家看來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核廢料,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話並非虛談,就連我們的地球,除了氫和部分氦元素之外,也都是由恆星超新星爆發時飛濺出來的殘骸物質造就的。宇宙誕生之後只創造了氫元素和部分氦元素,其他的元素基本上都是恆星創造的,因為恆星都是大量的單一天體,其內部都進行著各種元素的核聚變,從氫元素聚變到氦元素,然後聚變到鋰元素,硼元素、碳元素……一直到鐵元素之前,這些元素的聚變都是會釋放能量的。

    但是鐵元素的聚變合成卻是要吸收能量的,是在鐵元素產生的一瞬間,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向外輻射能量的過程就結束了,於是恆星內部向外的輻射壓消失,這樣恆星的大量物質就會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擠壓到恆星的核心,將最核心的物質擠壓成一顆中子星甚至黑洞,這個時候恆星的星體活動非常劇烈,大量的能量被釋放出來,所以一瞬間可以生成大量的鐵元素,而且強大的能量還能將鐵元素進一步聚變,生成元素週期表中鐵以上的元素,元素在透過聚變生成更高階的元素,於是大量的鐵以及鐵以上的元素就在超新星爆發的一瞬間產生了(另有一部分是中子星碰撞產生的)。

    所以,對於一顆恆星來說,鐵元素的產生也意味著它的主序星階段結束了,超新星爆發的一瞬間過後,它就會變成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它的內部將無法再進行核聚變現象,也意味著這顆恆星的生命走向了盡頭,因此天文學上常常將恆星的超新星爆發現象稱之為恆星的死亡。

    不過並非所有的恆星都可以進行這樣的聚變,我們的太陽就不能生成鐵元素。因為太陽這樣的恆星質量太小,一般認為它只可以進行到碳和氧元素的聚變,內部的溫度和壓力就無法再進行更高級別元素的聚變了。恆星演化模型認為需要太陽8倍質量的恆星才可以在紅巨星階段的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發現象,也就是說只有那些達到太陽8倍質量的恆星才可以進行到鐵元素的核聚變生成鐵。

    但是那些大於太陽質量30倍的恆星在超新星爆發之後很可能生成黑洞,而黑洞會將恆星的大部分物質都吞噬掉,所以這樣的恆星雖然可以創造鐵元素,但是鐵元素卻無法進入到宇宙空間中,所以我們見到的鐵元素基本上都是質量在太陽的8~30倍之間的恆星創造的。

    一部分鐵及以上的元素是由中子星碰撞創造的,白矮星的碰撞也會釋放一部分碳和氧等相對較輕的元素,但這其中以超新星爆發的貢獻最大,總之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所有物體所用的物質,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恆星的製造。

  • 3 # 講科學堂

    鐵以及所有的元素都來自於核融合。最簡單的氫和氦來自於宇宙大爆炸第三分鐘到第二十分鐘的太初核融合。

    太初核融合產生的氫和氦組成了原始的星雲。在宇宙誕生的四億年後,原始的星雲在重力作用下坍縮成了恆星。

    恆星在內部不停的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將氫融合成氦、將氦融合成碳、氧……直到鐵。能融合到哪一種元素和恆星的質量有關,如同太陽質量這麼大的恆星只能融合到碳和氧。大質量的恆星則能夠融合到鐵、鎳。

    圖:大質量恆星末期的洋蔥結構

    鐵的核融合會產生鎳,但由於鐵的比結合能最大,它的核聚變反應吸收的能量比施放的能量大。這樣,恆星的內部會急劇冷卻。這會導致恆星向內部極速坍縮,並擠壓鐵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會產生鐵以後的元素,並在超新星爆發過程中將大量的重元素拋入太空中,與氫和氦組成的星雲混合。

    圖:恆星的演化

    所以,大質量恆星開始生成鐵元素時,它的末日就到了。

    太陽系就是在這種混合了重元素的星雲中誕生的。99.86%的星雲物質坍縮成了太陽。其餘的組成了行星、小行星等天體。鐵隕石就是以鐵、鎳為主的小行星墜入地球大氣層後,未燃燒完的剩餘物質。

    圖:鐵隕石

  • 4 # 彭曉韜

    鐵隕石的存在是否定宇宙大爆炸成因論的有力武器:按照目前人類掌握的知識,太陽內部核反應只能合成比鐵輕的元素,那麼太陽系的鐵隕石是哪來的呢?岩石類內行星上的比鐵重的物質又是從哪來的呢?就算在太陽生成前的70~80億年間,有一顆恆星合成了目前太陽系的大部分物質併發生爆炸,後經重新聚焦形成了目前的太陽系,那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又是從哪來的,很多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元素不可能是太陽系形成前產生的!因此,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太陽系中的重元素天體,包括鐵隕石,均是由太陽噴發物質經過太陽萬有引力分選作用形成的,從而導致內行星多為重元素為主的岩石類天體,外行星多為輕元素為主的液態和氣態天體。太陽中的重元素可能主要來源於銀河系中心的噴射物,即所謂的宇宙高能粒子。這也是為什麼星系一般為帶有二條對稱旋臂的碟狀,這是因為星系中心為一臺物質發生器和噴射器,不停地向兩個相對固定的方向噴射物質流而形成了兩條對稱的旋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不懂維修手機,如何開好一個手機維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