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體大賦是漢代辭賦的代表,它師承屈原、宋玉及《詩經》的“雅頌”與戰國時期的縱橫遊說之風。它的內容多屬為統治者揚威頌聖,思想傾向比較空泛,藝術形式過於簡單僵化。散體大賦普遍採用主客問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鋪堆砌,對事物進行鋪陳描寫。從形式上來說,它更像散文,直接繼承了先秦散文。散體大賦的代表作有枚乘《七發》,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揚雄《長楊賦》、《羽獵賦》,班固《兩都賦》,張衡《兩京賦》等。
騷體賦是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展而成的,形式上屬於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騷體賦的大都是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抒發一種不得幫閒的牢騷。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如賈誼的《吊屈原賦》、《服鳥賦》,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這種賦在內容上側重於詠物抒情,且多抒發哀怨之情,近於《離騷》的情調。在形式上也與楚辭接近,常用帶有“兮”字的語句。另外,過去有人總結過,“騷”調以虛字為句腰,腰上一字與句末一字平仄相異為諧調,平仄相同為拗調;《九歌》以“兮”字為句腰,句調諧拗亦同。騷體可以稱詩,亦可以指賦。漢以後署名蔡琰的騷體《悲憤詩》後半部分,韓愈的《復志賦》,柳宗元的《懲咎賦》、《閔生賦》等均可歸入騷體類。
散體大賦是漢代辭賦的代表,它師承屈原、宋玉及《詩經》的“雅頌”與戰國時期的縱橫遊說之風。它的內容多屬為統治者揚威頌聖,思想傾向比較空泛,藝術形式過於簡單僵化。散體大賦普遍採用主客問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鋪堆砌,對事物進行鋪陳描寫。從形式上來說,它更像散文,直接繼承了先秦散文。散體大賦的代表作有枚乘《七發》,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揚雄《長楊賦》、《羽獵賦》,班固《兩都賦》,張衡《兩京賦》等。
騷體賦是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展而成的,形式上屬於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騷體賦的大都是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抒發一種不得幫閒的牢騷。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如賈誼的《吊屈原賦》、《服鳥賦》,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這種賦在內容上側重於詠物抒情,且多抒發哀怨之情,近於《離騷》的情調。在形式上也與楚辭接近,常用帶有“兮”字的語句。另外,過去有人總結過,“騷”調以虛字為句腰,腰上一字與句末一字平仄相異為諧調,平仄相同為拗調;《九歌》以“兮”字為句腰,句調諧拗亦同。騷體可以稱詩,亦可以指賦。漢以後署名蔡琰的騷體《悲憤詩》後半部分,韓愈的《復志賦》,柳宗元的《懲咎賦》、《閔生賦》等均可歸入騷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