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畢自然
-
2 # 勇談樓市壹貳叄
留守兒童、老人等問題確實是一種社會問題
簡單跟大家回顧下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情況,從1978年改革開放後,隨即市場化改革進行可以說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最直接的就是城鎮化的快速化。我感覺最明顯的就是從2000年之後,城鎮化速度突然加快了,其帶來的改變有目共睹但是影響也是巨大的。
第一、農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源動力動力和子女教育是分不開的
相信很多80後的父母都會對自己講過這樣一句話“砸鍋賣鐵也要供養子女上學”,可以說60年代的很多父母把子女有出息作為自己一輩子奮鬥的目標,而教育就是唯一的出路。記得自己小時候上學直到初中,雖然說當時還有學雜費、學費等等,但是說句實話大部分的居民或者農村朋友經過種地或者打點散工還是能夠應付的了的。但是從2000年之後,尤其是很多農村朋友要供養子女上學(這個時候基本上80後第一批要步入大學校門了),大學一年幾千的學費可不是簡單種地就能解決的,這是促進第一批農民工進城的驅動力之一。
第二、錢很重要,種地不掙錢。外出打工確實能掙到錢,所以一個村就帶到另一個村,一個地方就帶動另一地方,可以說中國的農民工就是透過最古老的傳幫帶的方式從原來的一部分到現在基本所有的農村勞動力都出去了。原因只有一個:錢很重要,種地不掙錢。未來如果農業收入還是如此的話,外出打工的趨勢還會持續。
第三、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是事實。如果說第一批打工者是為了子女教育心甘情願去打工的話,那麼後來的70年代這批就是不得不出去了。因為這代人已經把錢的看的比什麼都重要了,加上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子女教育、養老、購房包括給子女結婚等,可以說自己打工的收入遠遠趕不上壓力給自己的增加速度,所以原來有些打工者幾個月可以回家一次,後來就出現幾年不回家一次的情況。
留守兒童等這種現象什麼時候能夠解決?我相信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但是這個問題確實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我覺得有幾點能夠做到基本上這種社會現象也就解決了。
第一、本地經濟和產業足夠容納很多勞動力人口。這個很簡單,如今沒有人會為了一個月多掙1-2000元就故意離家很遠,如果家門口就有一份工作而且收入能夠維持較好的正常生活那麼自然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外出打工了。
第二、農民種地能真正掙錢,起碼並不比打工少。這個就得看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和農業政策情況如何了,不過個人不看好中國農民靠種地發家致富的路子。
第三、農村或者鄉鎮教育、醫療等基礎配套不落後。就像之前說的很多農民朋友外出打工的主要源動力就是子女教育問題,如果農村或者鄉鎮的教育問題能夠達到城鎮水平那麼自然會減少很多外出打工的現象。
簡單來說,教育、就業、醫療問題能夠解決一項那麼這種現象就會減少一部分,如果能夠全部解決自然這種現象也就解決了。
-
3 # 微言微語6N0t
謝謝邀請,要想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個人認為一是解決城鄉壁壘。解決農民工的孩子在城市裡上學、就醫等問題,讓他們享受城市孩子同等待遇。二是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國家要在專案投資上關注農村,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環境汙染少的專案建在農村,讓農民打工不離鄉,在家門口當工人掙錢,這樣就不會有人外出奔波去打工了。以上為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
-
4 # 樹下酒仙
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早在20年前進城打工的,第一代已年老返鄉養老或就近務工。第二代80後、90後農民工,主要以進企業、經商為主,大多數已在城市婚嫁生子,他們的子女隨之也改變了“留守”的命運,基本上和城市兒童一樣,就近讀書,有爺爺奶奶接送上學。而在不發達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現象,仍然十分嚴重;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留守”命運,估計再有二十年基本上都能解決。
中國已步入老年化,城鄉差別越來越好,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人口在逐步減少,留置農村的年齡結構,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有三個途徑奔向城市。尤其以讀書畢業後為主,這些農村孩子經過良好教育,大學畢業後就在城市立足發展,此次是早年進城經商的,現在城市有產業有店鋪,就根扎城市繼續發展,還有那些在城市打工後,就直接婚嫁的年輕人,也改變了自身命運,成家後就在城市安家,生兒育女。
細心觀察一下,城市新小區購房戶,來之農村安家的佔50%以上,有的購置新房空閒著,等待子女結婚用,很少看到有農村老人搬進新房入住。還有城市老舊小區學區房,只見房價天天漲,來購房的多數是農村年輕人,為了奔解決子女入學證而購,按現行國家城市教育資源政策,農村人口子女入學城市中心小學,必須取得城市房產入城市戶口,改變子女戶口性質,才能編入城市小區旁學挍,就近讀書的政策,享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以上就是我在城市對農村的觀察,因我住處小區,有幾所公立學挍,現境況就是這樣發生的。
回覆列表
這個說不了,得把原因找!
留守不留守,得跟父母走。
掙錢無多少,孩子最重要!
政策要跟上,就學別設套。
想想很寒心,父母孩子分。
國家要關注,政府要關心!
自己多想法,能保孩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