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文笑譚

    歷史上北魏的皇帝姓元。北魏皇帝本姓拓跋,自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之後,實行漢姓,北魏皇室改成了元姓,第一位姓元的皇帝為元宏(拓跋宏)

  • 2 # 聽風的雨

    是北魏,北魏皇帝本姓拓跋,自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之後,實行漢姓,北魏皇室改成了元姓,第一位姓元的皇帝為元宏(拓跋宏),之後有元恪、元詡、元子攸、元修等。

    1、元宏(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撫養成人。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由祖母文明太后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

    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諡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後僅僅過了25年,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就發動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

    2、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515年),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499—515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次子,母為文昭皇后高照容。

    太和七年(483年),出生於平城宮。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冊立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後,即位於魯陽,由“六輔”秉政。

    在位期間,擴建洛陽城,鞏固漢化基礎;向南朝發動一系列戰爭,攻取益州之地。向北攻打柔然,使得領土疆域大大拓展,國勢盛極一時。

    一生篤信佛教,取消“子貴母死”制度。在位後半期,外戚高肇專權,朝政日趨黑暗,國力逐漸衰弱。

    延昌四年(515年),駕崩於式乾殿,終年三十三歲,廟號世宗,諡號宣武皇帝,葬於景陵。

    3、元詡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次子,母為宣武靈皇后胡氏。

    元詡幼年繼位,權臣元叉、母后胡氏相繼擅權亂政,大失人心,北方爆發六鎮起義,國勢日衰。武泰元年(528年),元詡不滿胡太后專權,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密詔外洩,胡氏閱後大怒,元詡遂被其毒殺,時年十九歲,諡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葬於定陵。

    爾朱榮聞訊後,追查孝明帝的死因,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興兵攻入洛陽,殺死胡太后、小皇帝和宗室大臣,史稱河陰之變,成為北魏崩潰的開端。

    4、元子攸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1年1月26日),字彥達,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528年—530年在位),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孝文帝元宏之侄,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為文穆皇后李媛華。

    姿貌俊美,身有勇力。少為孝明帝元詡伴讀,頗為友愛。初以父勳,封武城縣公,拜中書侍郎,領城門校尉,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進封長樂王,拜侍中、中軍將軍。

    孝昌三年(527年),拜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詡遇鴆而崩。

    爾朱榮進軍洛陽,以元勰家族為忠勳民望,擁立為帝,年號建義。 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討平葛榮、邢杲和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誘殺權臣爾朱榮和元天穆,被爾朱兆俘虜北上,縊殺於晉陽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太昌元年(532年),諡號孝莊皇帝,廟號敬宗,葬於靜陵。

    5、元修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則,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532~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

    生性沉厚,遍體鱗紋,頗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陽王。普泰初年,拜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僕射。中興二年(532年),在高歡擁立下,登基為帝,年號太昌。

    永熙三年(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率眾西入關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

    十二月,元修與宇文泰政見不和,為宇文泰所毒殺,時年二十五,改立元寶炬為帝。北魏王朝從此正式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

    元修死後,宇文泰下令埋葬於草堂佛寺。十餘年後,葬於雲陵。西魏追諡為孝武皇帝,東魏追諡為出帝。

  • 3 # 奇文笑譚

    歷史上北魏的皇帝姓元。北魏皇帝本姓拓跋,自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之後,實行漢姓,北魏皇室改成了元姓,第一位姓元的皇帝為元宏(拓跋宏)

  • 4 # 聽風的雨

    是北魏,北魏皇帝本姓拓跋,自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之後,實行漢姓,北魏皇室改成了元姓,第一位姓元的皇帝為元宏(拓跋宏),之後有元恪、元詡、元子攸、元修等。

    1、元宏(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撫養成人。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由祖母文明太后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

    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諡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後僅僅過了25年,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就發動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

    2、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515年),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499—515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次子,母為文昭皇后高照容。

    太和七年(483年),出生於平城宮。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冊立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後,即位於魯陽,由“六輔”秉政。

    在位期間,擴建洛陽城,鞏固漢化基礎;向南朝發動一系列戰爭,攻取益州之地。向北攻打柔然,使得領土疆域大大拓展,國勢盛極一時。

    一生篤信佛教,取消“子貴母死”制度。在位後半期,外戚高肇專權,朝政日趨黑暗,國力逐漸衰弱。

    延昌四年(515年),駕崩於式乾殿,終年三十三歲,廟號世宗,諡號宣武皇帝,葬於景陵。

    3、元詡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次子,母為宣武靈皇后胡氏。

    元詡幼年繼位,權臣元叉、母后胡氏相繼擅權亂政,大失人心,北方爆發六鎮起義,國勢日衰。武泰元年(528年),元詡不滿胡太后專權,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密詔外洩,胡氏閱後大怒,元詡遂被其毒殺,時年十九歲,諡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葬於定陵。

    爾朱榮聞訊後,追查孝明帝的死因,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興兵攻入洛陽,殺死胡太后、小皇帝和宗室大臣,史稱河陰之變,成為北魏崩潰的開端。

    4、元子攸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1年1月26日),字彥達,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528年—530年在位),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孝文帝元宏之侄,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為文穆皇后李媛華。

    姿貌俊美,身有勇力。少為孝明帝元詡伴讀,頗為友愛。初以父勳,封武城縣公,拜中書侍郎,領城門校尉,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進封長樂王,拜侍中、中軍將軍。

    孝昌三年(527年),拜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詡遇鴆而崩。

    爾朱榮進軍洛陽,以元勰家族為忠勳民望,擁立為帝,年號建義。 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討平葛榮、邢杲和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誘殺權臣爾朱榮和元天穆,被爾朱兆俘虜北上,縊殺於晉陽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太昌元年(532年),諡號孝莊皇帝,廟號敬宗,葬於靜陵。

    5、元修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則,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532~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

    生性沉厚,遍體鱗紋,頗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陽王。普泰初年,拜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僕射。中興二年(532年),在高歡擁立下,登基為帝,年號太昌。

    永熙三年(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率眾西入關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

    十二月,元修與宇文泰政見不和,為宇文泰所毒殺,時年二十五,改立元寶炬為帝。北魏王朝從此正式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

    元修死後,宇文泰下令埋葬於草堂佛寺。十餘年後,葬於雲陵。西魏追諡為孝武皇帝,東魏追諡為出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川匯區的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