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
2 # 子樂健康科普
丙肝(HCV)感染後,大多易轉變為慢性肝炎,若不進行合理治療,很容易發展成肝硬化甚至原發性肝癌。近年來,HCV基因分型越來越得到大家關注,併成為研究熱點。
一些研究發現,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分佈上存在較為顯著的地域差異,中國以1b 型與2a 型為主,南北方城市差別並不是很大,但南方的1b 型多於東北城市,在少數民族地區型別的分佈差異較大。目前,對於HCV基因型對決定病程進展決定與否,以及基因型同丙肝後肝硬化、丙肝後肝癌的關係等方面仍然存在爭議。國外有報道,1b 型患者肝臟損害程度及肝硬化比例高於其他基因型。
中國青海省的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1b 基因型患者發生肝硬化及肝癌比例高於其他基因型患者,差異顯著。這表明HCV基因型與患者肝病的嚴重程度可能存在關聯。
1b 基因型比其他基因型在體內時間長,這導致 1b 型患者肝臟損害程度及肝硬化比例也高於其他基因型。故而,瞭解到患者的 HCV 基因分型,在進行肝臟疾病診斷時,具有一定輔助作用。
對於丙肝的治療,臨床上以採用干擾素治療為主,但其治療效果存在較大個體差異,且所需治療費用較貴。有相關研究表明,不同的 HCV 基因型對干擾素的應答存在很大差異。就中國為主的1b 及2a 基因型而言,前者對 IFN 應答率低,而後者高表3結果表明:不同HCV 基因型其療效有所不同,其中2a 基因型以快速病毒學應答( RVR)為主,佔56.5%; 而 1b 基因型和其他基因型以無應答( NR) 為主,分別佔48.7%和45.5%。
因而,在進行疾病的治療時,瞭解HCV 基因型對於預測抗病毒治療的效果,進而實現合理用藥具有顯著意義。
參考文獻
[1]常鳳霞,董力,閆金南.HCV基因分型在丙肝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探討[J].青海醫藥雜誌, 2016, 46(06): 53-54.
丙肝目前雖然可以臨床治癒,但有些丙肝基因型的治癒率還是會相對低一些,即使“治癒”,仍然可能有一些病例會復發。
在中國,更多的人會關注乙肝的問題,但是隨著乙肝疫苗的推廣及預防措施的健全,乙肝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間越來越少。丙肝由於之前不重視,也沒有做普查,導致很多丙肝患者其實沒有發現,或者即使發現,也沒有得到更好的治療。
所以,丙肝還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威脅。據統計,2015年全球大約有7100萬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而在中國,根據2006年的統計,1~59歲的人群,丙肝抗體陽性率為0.43%,感染率雖然不高,屬於低流行地區,但是由於華人口基數很大,感染人數還是很多的。
根據感染率推算,中國一般人群丙肝病毒感染者約560萬人,而高危人群或者丙肝高發地區的感染者大約也有400多萬,總共大概有1000萬丙肝病毒感染者。
由於丙肝病毒的基因容易變異,人們透過對丙肝病毒基因變異的情況進行研究,將丙肝病毒分為至少6個基因型。這6個基因型分別用阿拉伯數字1~6來表示,阿拉伯數字後面的字母則是基因的亞型。
在中國,以1、2基因型較為常見。其中以1b型為主,其次為2型和3型,4和5型非常少見,6型則相對來說更少。
丙肝病毒分型的目的,是掌握丙肝病毒流行趨勢的變化、判斷要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方案和預測治療效果,等等。
丙肝病毒感染這病情的輕重,主要取決於肝功能損害的程度,以及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趨勢。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分型之間肝損壞的程度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有一些可能更容易發生脂肪變性,比如說基因1、3、4型。
有的人認為,比較難治的基因型就是比較嚴重的,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如果不能治癒的話,丙肝是很容易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比較難治的基因型是1b型,其治療的效果不如2型和3型,如果過早的結束治療,可能容易復發。
國內的3型,有人認為是比較難治的,但國外並不這麼認為,原因是吸毒導致的基因3型感染,可能和吸毒的影響也有一定的關係。
龍大夫的溫馨提醒丙肝的基因分型,有利於醫生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不過進入泛基因型時代之後,不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具體病情的輕重以及治療的效果如何,和患者有沒有肝硬化,以及肝硬化是處於代償期還是失代償期,有沒有其它的一些基礎疾病,比如說脂肪肝,等等因素,也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