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織名城—即墨,位於中國膠東半島西南部,南依嶗山,近臨青島;東瀕黃海,與日本、南韓隔海相望。陸地面積17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108.2萬人。現轄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即墨歷史文化悠久,迄今已有1400餘年建城史。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中西部良田沃野,是全國糧油生產基地之一;東部海岸線長183公里,分佈著7個較大港灣和24個大小島嶼,有水深—14米的女島港可以直通國際航線,盛產對蝦、海參、鮑魚等30多種海產品;沿海丘陵山區,宜林宜草,有嶗山礦泉水、青島麥飯石、重晶石、玄武岩等礦產資源。
2005年,即墨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緊
緊圍繞建設大青島“重要一極”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的跨越。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4.77億元,比上年增長21.4%;轄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外商直接投資5.18億美元,投資1000萬元以上專案實際利用內資24.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和36.8%;出口創匯15.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7%;農民人均純收入5736元,比上年增長14.42%。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名列全國百強縣第28位;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比上年躍升21個位次,名列全國最發達百強縣第43位。
即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商貿繁榮。近年來,始終堅持一手抓對內對外開放不放鬆,一手抓民營經濟發展不動搖。對內對外開放連年實現新突破,2005年全市一批規模大、質量好的產業叢集龍頭專案和產業鏈專案相繼簽約、開工和投產,累計新審批計劃投資1000萬美元和5000萬元以上的內外資專案115個,實際利用外資2.43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5億元,分別佔全市總額的20.8%、18.3%;已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3家、國內500強企業15家。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質量不斷提升,全市民營企業已發展到5635家,個體工商戶達到7.2萬戶。大力實施“商貿興市”戰略,使市場商貿業蓬勃發展,專業市場總數達到24處。目前,全市湧現出即發、英派斯、亨達、琴島、紅領、雪達、好事中等青島市級以上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達到57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針織服裝服飾、電子及電子配件、造船及造船配件、食品飲料、市場商貿和旅遊六大產業叢集基本形成或正在形成。
即墨市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山、海、島、泉景色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六區十二景”。特別是東部沿海區域以秀麗的山海風光、獨特的地熱溫泉(水溫最高達93℃)而聞名,日益成為大青島旅遊開發的黃金海岸。歷史名島田橫島、青島溫泉旅遊度假區、鶴山風景區等旅遊名勝已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著名的度假旅遊勝地。2005年,全市共接待遊客335.6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6.9億元。
2005年,即墨市按照青島市“以溫泉周邊區域為啟動點,拉動城市東部崛起”的戰略部署,把東部旅遊開發定位為青島大旅遊的補充、延伸和昇華,集中力量實施了以“突破溫泉”為重點的東部開發建設。總投資6.3億元的20項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基本完成,天逸海灣國際度假城、頤中鰲山灣濱海公園、天泰山海泉綜合開發等一批投資過億元的旅遊大專案相繼開工建設,初步拉開了青島新東部開發建設的大框架。
中國針織名城—即墨,位於中國膠東半島西南部,南依嶗山,近臨青島;東瀕黃海,與日本、南韓隔海相望。陸地面積17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108.2萬人。現轄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即墨歷史文化悠久,迄今已有1400餘年建城史。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中西部良田沃野,是全國糧油生產基地之一;東部海岸線長183公里,分佈著7個較大港灣和24個大小島嶼,有水深—14米的女島港可以直通國際航線,盛產對蝦、海參、鮑魚等30多種海產品;沿海丘陵山區,宜林宜草,有嶗山礦泉水、青島麥飯石、重晶石、玄武岩等礦產資源。
2005年,即墨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緊
緊圍繞建設大青島“重要一極”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的跨越。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4.77億元,比上年增長21.4%;轄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外商直接投資5.18億美元,投資1000萬元以上專案實際利用內資24.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和36.8%;出口創匯15.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7%;農民人均純收入5736元,比上年增長14.42%。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名列全國百強縣第28位;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比上年躍升21個位次,名列全國最發達百強縣第43位。
即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商貿繁榮。近年來,始終堅持一手抓對內對外開放不放鬆,一手抓民營經濟發展不動搖。對內對外開放連年實現新突破,2005年全市一批規模大、質量好的產業叢集龍頭專案和產業鏈專案相繼簽約、開工和投產,累計新審批計劃投資1000萬美元和5000萬元以上的內外資專案115個,實際利用外資2.43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5億元,分別佔全市總額的20.8%、18.3%;已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3家、國內500強企業15家。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質量不斷提升,全市民營企業已發展到5635家,個體工商戶達到7.2萬戶。大力實施“商貿興市”戰略,使市場商貿業蓬勃發展,專業市場總數達到24處。目前,全市湧現出即發、英派斯、亨達、琴島、紅領、雪達、好事中等青島市級以上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達到57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針織服裝服飾、電子及電子配件、造船及造船配件、食品飲料、市場商貿和旅遊六大產業叢集基本形成或正在形成。
即墨市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山、海、島、泉景色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六區十二景”。特別是東部沿海區域以秀麗的山海風光、獨特的地熱溫泉(水溫最高達93℃)而聞名,日益成為大青島旅遊開發的黃金海岸。歷史名島田橫島、青島溫泉旅遊度假區、鶴山風景區等旅遊名勝已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著名的度假旅遊勝地。2005年,全市共接待遊客335.6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6.9億元。
2005年,即墨市按照青島市“以溫泉周邊區域為啟動點,拉動城市東部崛起”的戰略部署,把東部旅遊開發定位為青島大旅遊的補充、延伸和昇華,集中力量實施了以“突破溫泉”為重點的東部開發建設。總投資6.3億元的20項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基本完成,天逸海灣國際度假城、頤中鰲山灣濱海公園、天泰山海泉綜合開發等一批投資過億元的旅遊大專案相繼開工建設,初步拉開了青島新東部開發建設的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