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苦善禪根1
-
2 # 趙伯文41762883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是哪四種?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至於有沒有必要先且不論,但就整個中醫界來講,從古到今眾說紛紜,看法不一,更別說到底或應該是哪四種了。所以此題應無公論,只能談談個人見解。
中醫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最具實際、最具深遠、最具價值的傳統醫學。世界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鄰國的傳統醫學純屬高仿)。幾千年來,中醫為中華民族的防治疾病,乃至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中醫博大精深,絕倫無比,傳承有序,流傳經久。特別是中醫流派眾多,各有各的絕術;經典浩繁,各有各的高論。很難評頭論足,立判高下。目前學術界一般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看做是中醫四大經典。也有部分中醫教材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當作四大經典。目前採用前者說法的較多。但我是傾向於後者的。
第一,《黃帝內經》是中醫之祖,理論之源,辨證之基。其將陰陽五行學說天衣無縫巧妙絕倫恰如其分地運用到中醫之中,成為了幾千年來中醫的核心精神和主導思想。《黃帝內經》是中醫必修之書,行醫必由之路。是中醫領袖之書,不朽之著,地位無可撼動,也是公認的中醫經典。另外我當時學習中醫時,據老師講應該還有《黃帝外經》,可惜失傳了。
第二,《傷寒論》作為中醫經典基本也沒爭議。因為《傷寒論》是醫聖張仲景傾畢生心血首次提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的六經”,“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八綱”、“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的八法”中醫辨證施治的法則、綱領和治則,把中醫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第三,《金匱要略》古今醫家對此書推崇備至,稱之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範。因為方劑是中醫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病手段,所以它的經典之處就在於方劑嚴謹,配伍得當,完美無缺、療效確切,一直流傳沿用至今。
第四,《溫病條辨》最大的貢獻就是創造性提出了“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辨證論治的新理念新方法,是中醫的昇華之著。
第五,畢竟中醫經典著作浩如繁星,不勝列舉。但我認為上述這四本書,是中醫入門之書、提高之書、常用之書、必學之書、綜合之書,可以稱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可能跟我上學時是必修課程有關吧。
回覆列表
到目前為止,沒有超過《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的,可以說《內經》是至高無上的醫學理論。
不管中醫著作幾種說法,都不能離開《內經》基礎,否則就不是中醫理論。包括醫藥,中醫的針灸推拿,與用藥是講幾味,講方子。其功效都是調氣脈,通經絡,平陰陽。
中醫學是門感悟學,即感悟髒象氣脈規律。故中醫著作講的也是髒象,所以較難以理解言喻,只有體會感知,才能心領神會。文字研究,解剖,試驗都只能檢驗效果,弄不清道理。
如在山上看到雲霧蒼松,不管你怎麼描述,聽者與讀者,都不可能想象出你的所說的景。只有親眼見過,一聽便懂。即使不是同一個山中美景,他也能猜八九。如果是個旅遊閱歷豐富的,那就更理解的近似一些。沒有進過山,只在城裡待過的,你說破嘴也沒用。
梨子是有甜有酸的,但沒吃過的人,你說是甜的,他會想的是蘋果味,李子味,紅棗味,柿子味等,永遠不知什麼是甜梨味。當你給他個甜梨,他噢的一聲眀白了:原來是這個味。但你給他個酸梨,他不一定敢說這也是梨。
故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自己嚐嚐。
中醫理論比這還要深奧,只有感悟的人才能真理解,其實如內經說的很簡單,但要了解真正的過程,很辛苦。
學個單方,絕招也是中醫,也能治病。但研究理論就不同了,就要潛心十年,二十年…,古上賢者那個不是道骨仙風的近百歲或百歲以上的"仙人"。
李時珍曰:"人體氣脈遂道,唯反觀內視者能察之“。已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
看些中醫的書籍,瞭解一些基礎知識,但關鍵是還是要有個人感悟,不是讀了那幾本中醫書,就成中醫了。連中醫大學畢業的,都不敢說他懂的中醫。甚至老師也只是講課,也不敢承認書以外的理解。如經絡是怎麼來的?氣脈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中醫現狀。
這就有了高手在民間的說法。
由於沒有掌握藥效的確切方法,對藥物毒性,無法評估定劑量,便出現了法律規定的禁藥。基本上把中藥的精髓藥療給封殺了。如早年我自家奶奶,就藏有絕招用"巴豆",現今幾個人敢用,又有幾個奇效?
因沒有標準的中醫衡量,只能用貌似是而非,卻又全身心投入的院校標準,便有了有證可行醫,但難為人們稱道的中醫。而民間的中醫傳承,因沒證或無法取證的,就成了非法行醫,打擊物件,不管有效與無效,許許多多的精典醫術藥方被埋沒,令人痛心。然科班高傲的高談發展再發展,卻對遺失的民間精髓,熟視無睹。常看教授講中醫有絕招,但失傳了…失傳了…
這就是中醫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