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內ERP專題
-
2 # 文緣化齋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出自清朝的張廷玉(1672~1755),原文為:
南來北往走西東,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來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夜靜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從頭仔細思量起,便是南柯一夢中;一場辛苦一場空,死後還歸泥土中,身歸泥土氣隨風,一片頑皮化臭朧;在身置得萬傾田,死後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沉舟側畔輕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作者張廷玉是中國清代大臣,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康熙時歷官內閣學士、吏部侍郎。世宗繼位,擢禮部尚書,入直南書房,任《聖祖實錄》副Quattroporte,纂修繕寫實錄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Quattroporte。廷玉為世宗所倚任,軍國大事,多與參決,鴻典巨文,也多出其手。雍正四年(1726),晉大學士。七年,參贊軍務。時為西北用兵,特設軍機處,經制規劃,多為其手定。世宗死,與鄂爾泰同受顧命。乾隆初為總理大臣輔政,任《世宗實錄》Quattroporte官。三年(1738),罷總理事務之名而以大學士掌機要如故。旋進封三等勒宣伯,與鄂爾泰同為三朝老臣,屢主順天鄉試及會試。姻親子侄,門生故吏,佈列中外,高宗忌之,時加裁抑。朝中在事諸臣及言官也屢加參劾,高宗對他日漸疏遠,兼之年老,乃於乾隆十三年自請致仕,並求按世宗遺詔,死後配享太廟,高宗許之。旋即以張廷玉未親至宮門謝恩,嚴辭詰責,並削伯爵,罷配享之命。復以其姻親犯法,追繳歷來賞賜諸物。二十年三月卒,諡文和,仍命配享太廟。清代,漢大臣配享太廟者僅張廷玉一人。
當時的情景是:清康熙年間,新科進士張廷玉在長城城牆上留下了“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的詩句,碰巧被前來巡視的康熙看見了。康熙沒有責怪他,反而當眾宣佈大清朝從此永不築長城,並對張廷玉委以重任。這件事被史學家傳為美談,不可否認,滿人康熙比漢人皇帝有足夠的自信,不會因為一句詩句而搞文字獄,更重要的是滿族統治者從漢人統治的失敗中悟出一個道理:長城再堅固也保護不了一個精神懦弱和愚鈍的民族。
表達的心境:
秦始皇修築長城,一方面防止牆外的"野狼"入侵,另一方面,把人民當作牛羊圈養起來。中國統治者從來就是把土地和人民作為自己的財產,沒有給他治下的國民以做人的尊嚴。所以秦始皇才會想到焚書坑儒,消滅人民的思想,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保住秦氏江山“萬代紅”,沒想到一個無法構築精神長城的民族註定是不堪一擊的。果然沒幾年功夫,秦氏天下就改姓了。
秦始皇失敗了,後來的中國統治者仍沒有吸取前車之鑑,失敗多於成功。到了蒙元時代,漢人的子孫幾乎被蒙古人滅族。到了熱衷續修長城的明王朝,長城還是沒有保護好他們的子孫,最終讓一個小小的關外民族撿了個大便宜,中華大地一夜之間成了滿人的大牧場。
與西方的封建君主相比,中國君主不如西方君主明智。例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她可以讓她的人民自由思考,懂得引領她的人民去開拓疆域。所以,英華人有牛頓、亞當密斯(《國富論》的作者),而中國沒有,即使有早也被埋到土坑裡去了。所以英華人的後裔註定要在這個星球最為豐饒和廣闊的土地上幸福生活,上帝也會把創世的奧秘告訴他們。
中國統治者很可憐,引領一群軟弱如牛羊的愚民,在世介面前炫耀自己的富有和強大,被人恥笑和蔑視還不自知。一個民族的創造能力和他們擁有的思想自由度成正比,沒有強大的精神長城,再堅固的石砌長城其結果也逃脫不了“萬里長城萬里空”的結局。
回覆列表
清代張廷玉《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新科進士叫張廷玉,在長城城牆上“塗鴉”,留下了“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的詩句。
張廷玉本一漢人,照理說應該反感胡人的統治,而萬里長城是自秦以來,漢人用以抵禦胡人入侵的一道屏障。
可是,萬里長城依舊還在,歲月滄桑已經經歷了那麼多改朝換代,長城真正又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哪朝哪代又是憑藉長城的存在而避免了滅亡呢?當國力強盛時,外族也無法入侵,不敢入侵。 即使有外族入侵也會被趕出去,影響不了國家根基。
而國力消沉,統治者氣數已盡時,長城也擋不住外患,因為當一個國家、 一個朝庭衰敗時,往往都是內部的因素造成的。
如:宋、明看起好像是被蒙古、滿清來掉,實則是國家內部已經腐朽聯不堪,宋朝從靖康之恥以後,南宋只是守著半壁江山,苟且活著,即使有岳飛、韓世忠這樣的名將也不思進取收復失地,反而讓秦檜這樣的人掌權。而大明也不是毀於滿清,而是國家實在太腐敗,民不聊生,招致平民起義,被李自成推翻。
漢武帝之所以能平定匈奴,也不是靠長城守住的,而是靠強大的綜合國力,培養出精兵良將來平定的。
因此,張廷玉寫下這首詩,大致勸諫封建帝王行仁政治天下,使自己的國力強大才能長盛不衰,靠著長城是阻擋不了自己王朝的滅亡。這首詩碰巧被前來巡視的英名皇帝康熙看見了。康熙沒有將其定性為“不穩定因素”,反而當眾宣佈大清朝從此永不築長城,並對張廷玉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