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效應,是翡翠中的一個專業名詞,它指的是翡翠的一種外觀表現,而且僅出現於翡翠中。下面,瀾玉就給大家作一個翡翠知識的相關介紹――什麼是翡翠的“橘皮效應”。
什麼是翡翠的“橘皮效應”?
所謂翡翠的“橘皮效應”,是指翡翠經過拋光後,其表面呈現的類似於橘子皮的一個個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和凹陷的特徵或是波浪狀的結構,是翡翠表面特有的一種現象。
翡翠的“橘皮效應”是如何產生的?翡翠之所以會產生“橘皮效應”,只要是由於硬玉礦物硬度的各向異性引起的。翡翠中呈集合體狀的硬玉礦物由於相互的取向不同,從而導致了拋光過程中拋光的力度不同,這樣一來,就使得翡翠的拋光面凹凸不平(即低硬度的硬玉相對凹陷,高硬度的硬玉相對凸起),由此構成“橘皮效應”。因此,我們也從翡翠的“橘皮效應”上可以看出硬玉礦物集合體的大小和相互組合關係。
拋光的方法和質量:軟盤拋光的橘皮效應明顯,硬碟拋光則相反,拋光粉的硬度越高拋光越充分,橘皮效應越明顯。
“橘皮效應”能否作為判斷翡翠真假的依據?
“橘皮效應”是翡翠表面呈現出來的一種現象,為翡翠所特有,其明顯程度可以作為翡翠結晶體粗細的一個判斷依據。一般來說,豆種翡翠的“橘皮效應”比較明顯,而玻璃種翡翠、冰種翡翠的結晶顆粒細,很難看到橘皮效應,這就意味著,看不到“橘皮效應”的不一定不是翡翠,因此,“橘皮效應”不能作為判斷翡翠真假的依據。
另外提醒大家,翡翠B貨也有“橘皮效應”,只不過由於強酸的浸蝕作用,產生了一種猶如蜘蛛網狀的裂隙紋路――酸蝕紋,從而使得翡翠B貨的“橘皮效應”變得不明顯,大家在選購時尤其要注意。
怎麼區別橘皮紋和酸蝕紋呢?
“酸蝕紋”是翡翠經過人工強酸浸蝕和注膠以後,翡翠拋光的表面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不規則網格狀紋路,類似不規則的“蜘蛛網”。
翡翠B+C貨的“酸蝕紋”也被稱為“蜘蛛網狀酸蝕紋”。
蜘蛛網
“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表現特徵
在翡翠A貨、B貨和B+C貨中,“桔皮紋”和“酸蝕紋”的特徵表現各有不同:
1、翡翠A貨:只會出現“桔皮紋”,一般不會出現“酸蝕紋”特徵。因此,拋光好的翡翠A貨的“桔皮紋”表現為每個凸起與凹陷的上下起伏的紋路比較圓滑流暢,看不到之間有什麼間隙與裂隙。
2、翡翠B貨和B+C貨:可以同時見到“桔皮紋”和“酸蝕紋”現象,但在“桔皮紋”的每個凸起和凹陷的界線都被“酸蝕紋”的紋路所隔開。在翡翠B貨貨B+C貨的反光平面上觀察,往往肉眼可以見到“桔皮紋”特徵,但在放大鏡下觀察,“酸蝕紋”的特徵就比較明顯了。
3、“桔皮紋”只出現於人工拋光的翡翠中。需要注意的是,“桔皮紋”只會在人工拋光的翡翠製品中見到,【震機】拋光的翡翠製品中不會出現“桔皮紋”特徵。
質地細的天然翡翠“桔皮紋”表現為一個個光滑的細小凹坑
振動拋光機及磨料
4、震機拋光的翡翠A貨表面出現的是一個光滑平整的平面,既沒有“桔皮紋”,也沒有“酸蝕紋”,但機器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儘管拋光面也比較平整,但仍然會出現“酸蝕紋”,這是區別於翡翠A貨的關鍵。
震機拋光的翡翠A貨(左邊笑佛背面)表面光滑平整,看不到“桔皮紋”“酸蝕紋”
5、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大部分翡翠B貨和B+C貨掛件為了節省加工成本,一般都是利用震機拋光,所以在表面上只會看到“酸蝕紋”,看不到“桔皮紋”。
但在一些雕刻精緻、人工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中,“酸蝕紋”和“桔皮紋”可能都會出現,需要注意。
6、起高熒光的B貨、B+C貨翡翠會出現明顯的“桔皮紋”。
一些高注膠、起高“熒光”,仿冰種、玻璃種的B貨和B+C貨翡翠,應注意在放大鏡下觀察細微的酸蝕紋,以及結合奇特特徵,如在凸出部位會出現藍白色“熒光”、結構比較粗等特徵來加以區別。
起高“熒光”的高注膠翡翠B+C貨觀音
起高“熒光”的高注膠翡翠B+C貨可見明顯的“桔皮紋”,類似於翡翠A貨特徵
注意拋光不好與酸蝕紋的區別。
翡翠A貨如果拋光不好,會在表面留下一些坑點和紋路,與“酸蝕紋”十分相似,經常會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
翡翠A貨出現的“桔皮紋”和拋光不好出現的區域性坑點
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紋路和坑點是連續的,互相穿插成網格狀,且分佈均勻,不論是在拋光面的凹陷部位還是在凸出部位都會出現。
翡翠B貨出現的均勻分佈的坑點狀“酸蝕紋”
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中,也會出現類似“酸蝕紋”的特徵。
豆地、乾白地、狗屎地等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包括一些質地粗的紫羅蘭翡翠,顆粒集合體的相互界線也會表現出來,與“酸蝕紋”相差無幾,極易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
質地粗糙的天然翡翠觀音
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出現的類似“酸蝕紋”的硬玉礦物顆粒界線
翡翠的“桔皮紋”和“酸蝕紋”看似簡單,但內涵豐富,需要正確把持,區別對待。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正確區分翡翠的A貨、B貨和B+C貨。
橘皮效應,是翡翠中的一個專業名詞,它指的是翡翠的一種外觀表現,而且僅出現於翡翠中。下面,瀾玉就給大家作一個翡翠知識的相關介紹――什麼是翡翠的“橘皮效應”。
什麼是翡翠的“橘皮效應”?
所謂翡翠的“橘皮效應”,是指翡翠經過拋光後,其表面呈現的類似於橘子皮的一個個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和凹陷的特徵或是波浪狀的結構,是翡翠表面特有的一種現象。
翡翠的“橘皮效應”是如何產生的?翡翠之所以會產生“橘皮效應”,只要是由於硬玉礦物硬度的各向異性引起的。翡翠中呈集合體狀的硬玉礦物由於相互的取向不同,從而導致了拋光過程中拋光的力度不同,這樣一來,就使得翡翠的拋光面凹凸不平(即低硬度的硬玉相對凹陷,高硬度的硬玉相對凸起),由此構成“橘皮效應”。因此,我們也從翡翠的“橘皮效應”上可以看出硬玉礦物集合體的大小和相互組合關係。
拋光的方法和質量:軟盤拋光的橘皮效應明顯,硬碟拋光則相反,拋光粉的硬度越高拋光越充分,橘皮效應越明顯。
“橘皮效應”能否作為判斷翡翠真假的依據?
“橘皮效應”是翡翠表面呈現出來的一種現象,為翡翠所特有,其明顯程度可以作為翡翠結晶體粗細的一個判斷依據。一般來說,豆種翡翠的“橘皮效應”比較明顯,而玻璃種翡翠、冰種翡翠的結晶顆粒細,很難看到橘皮效應,這就意味著,看不到“橘皮效應”的不一定不是翡翠,因此,“橘皮效應”不能作為判斷翡翠真假的依據。
另外提醒大家,翡翠B貨也有“橘皮效應”,只不過由於強酸的浸蝕作用,產生了一種猶如蜘蛛網狀的裂隙紋路――酸蝕紋,從而使得翡翠B貨的“橘皮效應”變得不明顯,大家在選購時尤其要注意。
怎麼區別橘皮紋和酸蝕紋呢?
“酸蝕紋”是翡翠經過人工強酸浸蝕和注膠以後,翡翠拋光的表面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不規則網格狀紋路,類似不規則的“蜘蛛網”。
翡翠B+C貨的“酸蝕紋”也被稱為“蜘蛛網狀酸蝕紋”。
蜘蛛網
“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表現特徵
在翡翠A貨、B貨和B+C貨中,“桔皮紋”和“酸蝕紋”的特徵表現各有不同:
1、翡翠A貨:只會出現“桔皮紋”,一般不會出現“酸蝕紋”特徵。因此,拋光好的翡翠A貨的“桔皮紋”表現為每個凸起與凹陷的上下起伏的紋路比較圓滑流暢,看不到之間有什麼間隙與裂隙。
2、翡翠B貨和B+C貨:可以同時見到“桔皮紋”和“酸蝕紋”現象,但在“桔皮紋”的每個凸起和凹陷的界線都被“酸蝕紋”的紋路所隔開。在翡翠B貨貨B+C貨的反光平面上觀察,往往肉眼可以見到“桔皮紋”特徵,但在放大鏡下觀察,“酸蝕紋”的特徵就比較明顯了。
3、“桔皮紋”只出現於人工拋光的翡翠中。需要注意的是,“桔皮紋”只會在人工拋光的翡翠製品中見到,【震機】拋光的翡翠製品中不會出現“桔皮紋”特徵。
質地細的天然翡翠“桔皮紋”表現為一個個光滑的細小凹坑
振動拋光機及磨料
4、震機拋光的翡翠A貨表面出現的是一個光滑平整的平面,既沒有“桔皮紋”,也沒有“酸蝕紋”,但機器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儘管拋光面也比較平整,但仍然會出現“酸蝕紋”,這是區別於翡翠A貨的關鍵。
震機拋光的翡翠A貨(左邊笑佛背面)表面光滑平整,看不到“桔皮紋”“酸蝕紋”
5、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大部分翡翠B貨和B+C貨掛件為了節省加工成本,一般都是利用震機拋光,所以在表面上只會看到“酸蝕紋”,看不到“桔皮紋”。
但在一些雕刻精緻、人工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中,“酸蝕紋”和“桔皮紋”可能都會出現,需要注意。
6、起高熒光的B貨、B+C貨翡翠會出現明顯的“桔皮紋”。
一些高注膠、起高“熒光”,仿冰種、玻璃種的B貨和B+C貨翡翠,應注意在放大鏡下觀察細微的酸蝕紋,以及結合奇特特徵,如在凸出部位會出現藍白色“熒光”、結構比較粗等特徵來加以區別。
起高“熒光”的高注膠翡翠B+C貨觀音
起高“熒光”的高注膠翡翠B+C貨可見明顯的“桔皮紋”,類似於翡翠A貨特徵
注意拋光不好與酸蝕紋的區別。
翡翠A貨如果拋光不好,會在表面留下一些坑點和紋路,與“酸蝕紋”十分相似,經常會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
翡翠A貨出現的“桔皮紋”和拋光不好出現的區域性坑點
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紋路和坑點是連續的,互相穿插成網格狀,且分佈均勻,不論是在拋光面的凹陷部位還是在凸出部位都會出現。
翡翠B貨出現的均勻分佈的坑點狀“酸蝕紋”
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中,也會出現類似“酸蝕紋”的特徵。
豆地、乾白地、狗屎地等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包括一些質地粗的紫羅蘭翡翠,顆粒集合體的相互界線也會表現出來,與“酸蝕紋”相差無幾,極易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
質地粗糙的天然翡翠觀音
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出現的類似“酸蝕紋”的硬玉礦物顆粒界線
翡翠的“桔皮紋”和“酸蝕紋”看似簡單,但內涵豐富,需要正確把持,區別對待。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正確區分翡翠的A貨、B貨和B+C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