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ve夢想
-
2 # 劉社長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巴菲特的分散價值投資,值得學習,但也要有重點,看準大勢,順勢而為,三個人坐電梯,從一樓到20樓,一個人在電梯裡拿頭撞牆,一個人在電梯裡做仰臥起坐,一個人在電梯裡靜靜的發呆,結果他們三個人都到了20樓,記者採訪他們你們是怎麼上來的實現了人生的成功,他們三個人一個說用頭撞牆上來的,一個說做仰臥起坐上來的,一個說發呆上來的,他們都沒有說謊,,人們紛紛都效仿他們結果都沒有成功,,為什麼,應為他們都忽略了他們都上了電梯,,連他們自己都忽略了,哈哈
-
3 # 漆小柒
資產配置主要精神是,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因此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追求資產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的風險。
投資理財要長期、避免短期風險。高風險相對能有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但很多人想要避免短期風險又想追求高報酬,不斷地換投資標的或工具藉此想要提高投資報酬率。偏偏很多投資人是處於投資訊息下游,最終結果是沒賺到錢反而賠了不少,因此,太保守或太積極都不是好的投資理財法則。
投資基金掌握二原則:
一是要定期檢視;二是要資產配置。
其中,定期檢視的頻率約每季一次,投資人可檢視單筆投資績效,例如過去三、五年每次單筆進場都是進在市場高點或低點,若每次都是反市場指標,進在高點、出在低點,那麼自己就不適合單筆投資。另外,透過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也是投資成敗的關鍵。 投資人若是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建議可用基金搭配股票的方式來做投資。邱顯比對於理財資產配置有一套簡易通則︰
「100減去年齡=投資股票的比例」,假設風險屬性積極型投資人可用「100-年齡=高風險性資產的投資比例」,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可以把70%(100-30=70)的資產投資於風險、長期報酬較高的股票上,另外30%則放在定存、債券之類較安全的投資工具;至於風險屬性保守投資人則是「80-年齡=高風險性資產的投資比例」。
高風險資產可透過分散個股及基金達到分散原則。面對黑天鵝事件頻傳可能對投資帶來的影響,若已做好資產配置,就可以適度規避風險,分散投資標的就是抵禦黑天鵝事件影響的最好方式。 善用標準差 留意投資風險 至於如何達到投資組合分散,
透過投資基金,以投資不同產業或區域來分散風險,對於基金投資不熟悉的投資人,可以選擇全球股票型基金或全球平衡型基金;對於某些地區產業可以視經濟趨勢情況加減碼,例如生技醫療產業,去年以來表現落後世界指數將近10%,落後的主因是原先市場擔心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上臺後會推動藥價管控,壓抑製藥和生技類股的獲利成長,但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出乎市場預期勝選,反而讓醫療產業利空出盡,因此,看好生技醫療產業可以順勢加碼。
一般人在踏入投資領域時,通常會選擇基金為首先進場的工具,但投資人常會遇到的迷失是,投入資金時「定期定額」與「單筆投資」的操作。一般的投資人常常遇到的操作瓶頸就是,在非適當時機時運用單筆投資,導致績效不佳。運用定期定額的投資人,須留意投資時間拉長,投資金額也會逐漸累積跟單筆投資差不多,此時要依據個人風險屬性做「再平衡」資產配置。 除了報酬外也要留意風險波動,投資人除了注意基金報酬率表現外,還可參考一些指標,像是看基金風險可以參考年化標準差,年化標準差就是標準差衡量波動度,代表投資人要冒的風險通常標準差超過10%就是高風險。
回覆列表
規避風險是相對而言的,你要能理解規避風險的真正含義,第一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多少,比如你可以接受最多虧損15%,而有的人可以承受30%,還有的人只接受保本,面對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的理財方式也不一樣。第二,規避風險不是說沒有風險,市場永遠都是機會和風險並存。比如上證指數跌10%而你的股票投資組合只跌了6%,那也是規避風險。 在具體的投資過程中,資產分配越多,越容易規避風險,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小,那麼基本上70%是要配置固定收益類投資的,30%配置債券和股票。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中等,那麼股票配置的多一點,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強,那麼國際大宗商品,黃金,股票,金融期貨等等都會去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