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蓮花就是佛的象徵,蓮花在佛教中寓意美好,聖潔。
走進佛教寺廟,隨處可看到蓮花形象。大雄寶殿中,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西方三聖的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狀。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美好的蓮花圖案。
蓮花代表聖潔、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悉達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教中,以蓮為喻的詞語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座”或“蓮臺”;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西方極樂世界如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
“剎”為梵語,即淨土之意,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唸佛之人稱結“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
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
“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
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中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
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在印度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的好國花比作蓮花。
故事說蓮花王子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
《鹿母蓮花夫人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是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
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苦海——修行——彼岸(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教義之一,是慈悲眾生。修到很高層次的覺者(菩薩以上境界),會自然生出對眾生的慈悲。慈悲,是指“無緣之慈,同體之悲”。慈心是希望、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行是希望、幫助他人拔除痛苦。對眾生,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慈悲善待。
對種種惡行,都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感化作惡之人,使之向善,結出善果;還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用以表達這種美好思想情操的就是蓮花。
蓮生於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會受到許多邪惡汙穢的侵擾。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汙穢的侵擾和影響。像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是最美好的象徵。佛經常將蓮性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
《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拯救世界的大梵天王也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佛、菩薩也都端坐蓮臺上,或手執蓮花,表達佛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人要修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汙染的境界,不是易事,需要很高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不斷修持去充實佛性,修去魔性。
蓮花,也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是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世界不染煩惱。”
《大藏經影象·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秘藏記》雲:蓮花部吾自身中,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
《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餘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汙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說“花開見佛性”。這花即指蓮花,花開即指修者達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蓮的心境,就會顯現佛性。
資料拓展
佛教四大吉花是指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和優曇花,是佛教富有寓意的花,見花見吉祥。佛教四大吉花與佛教的關係密不可分,寺廟常常有種植山玉蘭,佛菩薩的持物也常常能看到蓮花,至於優曇婆羅、曼陀羅花在佛經中經常出現。
參考資料來自於:
蓮花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蓮花就是佛的象徵,蓮花在佛教中寓意美好,聖潔。
走進佛教寺廟,隨處可看到蓮花形象。大雄寶殿中,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西方三聖的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狀。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美好的蓮花圖案。
蓮花代表聖潔、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悉達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教中,以蓮為喻的詞語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座”或“蓮臺”;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西方極樂世界如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
“剎”為梵語,即淨土之意,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唸佛之人稱結“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
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
“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
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中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
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在印度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的好國花比作蓮花。
故事說蓮花王子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
《鹿母蓮花夫人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是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
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苦海——修行——彼岸(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教義之一,是慈悲眾生。修到很高層次的覺者(菩薩以上境界),會自然生出對眾生的慈悲。慈悲,是指“無緣之慈,同體之悲”。慈心是希望、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行是希望、幫助他人拔除痛苦。對眾生,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慈悲善待。
對種種惡行,都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感化作惡之人,使之向善,結出善果;還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用以表達這種美好思想情操的就是蓮花。
蓮生於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會受到許多邪惡汙穢的侵擾。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汙穢的侵擾和影響。像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是最美好的象徵。佛經常將蓮性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
《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拯救世界的大梵天王也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佛、菩薩也都端坐蓮臺上,或手執蓮花,表達佛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人要修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汙染的境界,不是易事,需要很高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不斷修持去充實佛性,修去魔性。
蓮花,也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是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世界不染煩惱。”
《大藏經影象·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秘藏記》雲:蓮花部吾自身中,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
《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餘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汙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說“花開見佛性”。這花即指蓮花,花開即指修者達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蓮的心境,就會顯現佛性。
資料拓展
佛教四大吉花是指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和優曇花,是佛教富有寓意的花,見花見吉祥。佛教四大吉花與佛教的關係密不可分,寺廟常常有種植山玉蘭,佛菩薩的持物也常常能看到蓮花,至於優曇婆羅、曼陀羅花在佛經中經常出現。
參考資料來自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