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哥盤史

    多爾袞有很多次做皇帝的機會,但每一次都錯過了,第一次就是努爾哈赤死時,但由於努爾哈赤的死事發突然,他的幾個兒子實力又相當,努爾哈赤活著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他的繼承人,而多爾袞不在努爾哈赤的四大貝勒中所以皇太極繼承了皇位。1643年8月9日,皇太極突然中風,暴斃而亡,和他阿瑪一樣,也是事發突然,沒有明確的指出誰做皇帝,但按照努爾哈赤定下的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制度,不光是大汗(皇帝)的兒子,大汗的弟弟,包括大汗的侄子都有繼位權,具體由和碩貝勒們擇優選舉,而伴隨著後金的一步步封建化程序加大,以前這套制度也越來越不符合時宜(既然是封建國家,就是“家天下”,就沒有選舉一說,就應該子承父業),但皇太極並沒有明確說明廢除努爾哈赤這一制度,所以這規矩還有效,還得透過選舉,當時無非就這兩人有資格,皇太極大兒子豪格,肅親王多爾袞。豪格三十四歲,比多爾袞年齡大,身後站著兩黃旗的老臣為他撐腰,而多爾袞也是從小跟父親努爾哈赤上了戰場,皇太極時期多次出兵打敗明朝,戰功顯赫,身後的白旗也不是吃乾飯的,雙方劍拔弩張,都有磕一下的衝動,但雙方都知道,大清剛剛建立,如果此時發生內亂,搞不好會四分五裂,最終被明朝逐個擊滅,而朝中大臣也是有相同的想法,最終經過討論決定,多爾袞和豪格都不做皇帝,由皇太極九子福臨登基,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這個方法不僅實現了兩黃旗老臣想要讓皇太極之子當上皇帝的要求(他們只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只要是皇太極兒子就行,不一定非得是豪格),而多爾袞也達到了攝政的目的,平衡了雙方。就在順治帝在位的時候,明朝也滅亡了,清廷也隨即入關,而多爾袞經過多年的功勞,終於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時的他,無論是年齡,資歷,功勞,都是當皇帝的不二人選,多爾袞認為清軍剛剛入關,人心初定,明朝也沒有完全消滅,此時將順治拉下來會對清朝統治不利,而權利還全在自己手上,而這也由不得他再多想了,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做皇帝的機會,沒過多久多爾袞便因為外出打獵不小心摔下了馬受傷,最後病死在喀喇城,死時年僅39歲。@江東汪郎 @史論縱橫

  • 2 # 於無聲處34

    皇太極去世時曾想爭位,但因受各方制約未成,只能推順治上位,自己做攝政王總攬大權,形同皇帝。待順治成人,要想取代就更難了。故終生未能稱帝。

  • 3 # 北洋海軍炮手

    多爾袞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前半生位極人臣,是皇太極所倚重的王公大臣;後半生是大清的攝政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死後遭到清算,墳墓被毀,屍骨被挫骨揚灰。

    至於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篡位,答案是沒必要。首先,他身為攝政王,表面上是位極人臣,實際上是無冕之王。作為一個攝政王,他事必躬親,大權獨攬,就連貴為天子的順治都要敬他三分,尊他為皇父攝政王。所以,他沒必要篡位去背上亂臣賊子的千古罵名,畢竟皇叔篡位的名聲都不好。所以她選擇了效仿周公輔佐成王,而沒有效仿朱棣舉逆。

    第二,如果他鋌而走險,那麼勢必會造成八旗的分裂,會削弱清朝的國力。八旗制度早期更類似於封建分封,各個王爺都擁有不少八旗人口,而且清初有頭有臉的王爺不多,所以這些王爺都握有大量的人口,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對付多爾袞,多爾袞未必能佔到多大的便宜。而且當時還有輔政王濟爾哈郎,他在八旗當中的地位以及權勢不亞於多爾袞,而且代善一系也在八旗當中影響力絕逼,所以多爾袞並沒有絕對的把握。

    第三,當時坐龍椅的必須是順治,因為順治是科爾沁女人生的兒子。科爾沁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爾之後,是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黃金家族的後裔,所以清初同科爾沁結成了政治同盟,利用科爾沁向蒙古各部施加影響力,使蒙古臣服於愛新覺羅氏。皇太極的五宮后妃科爾沁的女人佔了三個,中宮皇后還是科爾沁王爺吳克善的妹妹,他閨女布木布泰是莊妃,而且莊妃還有兒子。所以,出於政治同盟的考慮,必然是莊妃的兒子繼承大統,而且順治前後兩個皇后,世祖廢后以及孝惠章皇后都是科爾沁的格格,可見科爾沁在清初的政治地位。多爾袞作為一個政治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必然要維護順治的帝位,而不會去篡位。

    所以,不要用老百姓的眼光去衡量政治家,因為政治是一門藝術。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項羽的死因,死於哪一年?